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人工智能的前提是认识人工智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顾明远

  为探究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及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举办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就“智能时代:中小学的挑战与选择”进行深入讨论。本期,我们呈现此次论坛中部分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工作者及学校校长等的报告内容,以期引起读者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和讨论。
  “人工智能+教育”正在改变着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教育管理的模式,使教育的概念、场所、途径发生了极大变化。充分认识“人工智能+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遇到的重要挑战。
  关于“人工智能+教育”,我想提三个问题。
  首先,“人工智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它的目的应该是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当前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人工智能有利于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者与同伴合作,互相探讨。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制定科学、合适的学习方案。人工智能、大数据可以作为教师的有力助手,帮助教师随时了解学生情况、解决困难,还可以替代教师机械化的劳动,如批改作业,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
  第二,“人工智能+教育”应如何科学运用?
  互联网具有虚拟性、互动性、个性化、开放性等优势,但这些优势要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例如,有些人提出来要取消黑板,我认为黑板还是应该保留,教师在黑板上画一画、写一写,可能更容易启发学生的思维,更有人情味,更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第三,“人工智能+教育”是否会改变教育本质?
  互联网使教育发生革命性变革,但是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目的不会变。从生命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教育的本质应该概括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是指一个人通过接受教育提升能力,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提高人的生命价值,是指提高人为社会服务的品格和能力,使其为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
  信息时代,学校和教师会不会“消亡”?教育不只是个人发展的条件,还是人类集体发展的事业。个人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进程中发展的。我们现在可能要克服一些误区,认为个性化学习就是个别的学习、孤立的学习,其实,学习还是要在集体中进行的,个性化的学习也是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发展的。
  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的环境和教育的方法,但技術和知识手段不是目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需要改变,但教师培育人才的初衷不能变。儿童的成长需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人只能由人来培养,不能由机器代替,教师永远是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我认为,当下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还存在几个问题。
  一是认识问题。广大教师是不是已经认识到“人工智能+教育”的特点、优势及其风险?到底人工智能要怎样深入到教学中?我觉得现在比较迷茫。二是硬件、软件还跟不上,如学科知识的相关软件、教材的问题等。三是广大教师还不太会运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
  “人工智能+教育”会改变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但怎么运用,还需要我们的专家、教师共同研究、共同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8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