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混合式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严

   摘 要:混合式课堂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多样化的信息手段和工具为教学提供丰富的途径、海量的资源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教学评价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元认知素养,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师要重视混合式课堂教学评价。文章对教育信息化的特点、混合式课堂教学评价分类、评价重点和评价要素进行探索。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院校;混合式课堂;教学评价;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7-0006-02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高职院校要立足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整体设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教学理念催生了混合式课堂教学这一新兴教学形式。混合式课堂采用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教学手段,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础,依托“信息化+教育”之教学模式,解决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单一、评价手段简单、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时间滞后等现实问题,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尝试从教育信息化的特点、混合式课堂教学评价分类、评价重点和评价要素出发进行探索,对教师运用混合式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信息时代赋予教育最主要的特点是开放、共享、协作,教师能够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教学活动的打散重构、精心组合、有效融合,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教育信息化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其一,开放学习边界。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转变了以物理空间(教室)为知识传授的主阵地这一观念,使得教学的开展更具开放性。互联网强大的知识检索、及时获取、传播和反馈等信息功能,使教学的边界得到拓展。其二,共享学习资源。互联网上分门别类的教学资源和层出不穷的前沿教学手段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师生之间通过学习资源的共享能够将知识传授过程由单向度的传播形式转变为多向度的非线性传播形式,进而引发思维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创新,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其三,形成协作小组。学生之间在信息资源上可以互通有无、合作互补,利用信息的可复制性、再生性进行信息融合,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团队意识。
   二、高职院校混合式课堂教学评价分类
   混合式课堂教学运用“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习情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从多元化角度对学习主体——大学生、教学组织者——教师、教学情境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在评价过程中,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与评价者进行交流、探讨,引发观念、思维的碰撞,进而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混合式课堂教学评价分类情况如下。其一,对大学生的评价:是否拥有运用信息化资源建构、探索和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职业意识、团队协作和工匠精神,是否具有在网上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协作学习能力,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思维以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其二,对教师的评价:是否具備运用信息化平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测、管理、指导的能力,所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并有助于大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其三,对教学情境的评价:所创设的情境与课程学习需要结合的效度如何,协作参与和协作环境的范围、层次及观点交流的深度如何,交流语言信息的沟通对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的影响程度如何。
   三、高职院校混合式课堂教学评价重点
   (1)评价导向注重过程性。混合式课堂教学评价能够紧密依托外部信息化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把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若想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知识点,并对预习过程进行评价是很困难的。而混合式课堂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信息”收集,促使教师将关注点从大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学习过程。而且,大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痕迹发现自己的学习漏洞,进而针对性地查漏补缺。(2)评价标准注重差异性。大学生的性格、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均有所不同。不同于“千人一面”的传统教学评价标准,混合式课堂教学所具备的“信息”分类功能,能够辅助教师根据大学生个体差异做出更为优化的教学决策。混合式课堂由于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所以能够给予大学生充分的尊重和针对性的引导,使课堂活动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大学生。混合式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评价标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组织,也受到不同类型大学生的欢迎。(3)教学资源评价注重多样性。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信息”多样,有各种数字型教学资源库、影音视频教学平台等,有利于教师的课件制作及学生的拓展学习。教师可以将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知识点的讲授中,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学资源的评价应注重多样性。(4)大学生能力评价注重可持续性。对大学生能力的评价,一方面要依据大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另一方面还要考查大学生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教育专家认为,信息时代的教育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永远在变。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和“工匠精神”等综合素养的熏陶,有益于大学生的成长。混合式课堂能够通过角色设定引入不同的评价主体,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道路上的“第一颗扣子”,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5)教学过程与评价注重动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流程是固定的,而混合式课堂组织、整合了教学步骤,并将评价置入各个教学环节,依据评价结果动态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和课堂组织模式,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丰富了评价内容,使教学的组织更为灵活和富有成效。
   四、高职院校混合式课堂教学评价要素
   (1)交互程度。大学生在平台和系统中建立账号之后,就可以在平台上按照教学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小组的交互,包括大学生与教师之间、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学习材料的更新之间的交互等。对于大学生交互程度的评价,系统会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留下学习时长的痕迹,自动形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数据和学生学习态度的数据及其在学习小组中的发言次数和发言数据量,最后依据数据总量提供给大学生作为学习意义建构的个体学习数字化档案,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学生学习的过程。(2)答疑次数。混合式课堂教学能够兼顾大学生的知识盲区,有利于教师观测学情的差异性。大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与教师进行点对点的提问。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系统能自发建构知识形成性评价。系统可以根据大学生提出疑问的数量、问题解决的次数和学习进步曲线等信息,直观呈现大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学习前后的对比情况,彰显大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提高幅度的动态性结果。(3)课业考试的完整度。课业考试能够完整综合地反映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由于课业考试综合考查大学生对教师设置的相关问题的求解过程以及完成过程中所要培养的职业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因此评价准则更突出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五、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要熟练运用混合式课堂教学评价这一评价工具,借助信息化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工具,深入探索混合式课堂教学的评价分类、评价重点和评价要素。广义的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面对未来的勇气和生存之道,使大学生成为对客观问题求解的探索者、面对复杂问题的思考者和熟练运用技能工具的开拓者。随着信息时代的加速发展,支持混合式课堂教学信息的收集、分类、制作、传播和整合的工具以及快速的反馈、同步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共同促进混合式课堂多元化评价的发展,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章伟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教育技术实践与研究的主要对象[J].中国电化教育,1997(07).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01).
  [3]顾志跃.转型中的教育评价[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
  [4]林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管理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8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