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中医药思维培养的中药分析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丘琴 甄汉深 秦华珍 张振伟 刘振杰 谢凤凤

  [摘 要] 中医药思维是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目标,是中药人才的特色和优势。为了提高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能力,结合中药分析课程的特点,从加强授课教师中医药思维的培养和“双思维并重”的原则、中医药思维在中药分析教学中的作用、综合实验设计和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等方面阐述基于中医药思维培养的中药分析教学,为中药分析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医药思维;中药分析;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 丘 琴(1983—),女,广西贵港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药学和中药学;秦华珍(通信作者)。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249-04    [收稿日期] 2019-10-25
   传承和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必须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要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要有中医药思维和综合思维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1]。中药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1,2]。因此,如何上好中药分析课程,在培养学生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思维主要有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哲学思维、意象思维、司外揣内思維、中和思维、类比思维等思维方法[3,4]。作为中药分析教师,首先要注重提高自身中医药基本理论水平和中医药思维,才能探讨如何将这些中医药思维融入到中药分析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笔者自从事中药分析课程教学以来,对在中药分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有一些切身体会和思考,现分述如下。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加强授课教师中医药思维的培养。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首先要培养教师的中医药思维。授课教师对中医药理论的熟悉程度十分重要。目前,中药分析课程的师资学习背景各有不同,有中药专业毕业的,有药学专业毕业的,有分析化学专业毕业的,有化学专业毕业的,也有其他专业毕业的。每个人对中医药理论的熟悉程度各不相同,即使是中药专业博士毕业的教师对中医药理论的熟悉程度也有限。如果对中医药理论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如何有中医药思维,如何能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把中药分析课程讲授好?因此,加强授课教师的中医药理论学习和中医药思维训练,是上好中药分析课程首要的关键所在。
  加强授课教师的中医药理论学习和中医药思维,首先要学好中医药经典名著。中医药经典是指在中医药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巨著,其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药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目前学术界公认的中医四大经典,是对我国秦汉以前的医药经验总结[3]。其次,熟读与中药分析教学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药经典,如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神农本草经等。在熟读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药经典的基础上,培养中医药思维,并将中医药思维适用于中药分析教学中。
  2.授课教师具有“双重思维”。“双重思维”指中医药思维与科学思维培养并重。中药分析作为中药学学科的一个分支,仅有中医药思维对培养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潜质、综合思维能力、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人才是不够的。如果只用某一国际标准来套用和评估中医药,或偏重传统中医药理论而忽略现代科学理论知识,也是片面的[1]。中医药要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必须在尊重中医药思维前提下,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双思维并重”为原则,运用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中药分析的问题。我们在学好中医药基本理论的同时,不排除现代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中药分析的问题。教师只有具备“双重思维”才能在培养学生中医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掌握的中医药思维。
  二、加强授课教师将中医药思维融入中药分析教学中的能力
  1.做好中药分析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在中药分析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医药理论指导必须以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中医药思维为基础,在中药分析课程的总体设计中明确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设定教学的总体目标,规划每个章节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中,融入中医药思维和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把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同时结合现代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坚持“双思维并重”原则,既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又要引进现代的药物分析方法,说明中药分析与药物分析的异同点,以中药质量分析为对象,对其历史的沿革、现代状况、未来发展进行讲述,找准中医药思维的切入点,做到章章有应用、节节有融入,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4]。
  2.设计好中医药思维在各章教学的切入点和应用。在众多中药分析教材中,章节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中药分析离不开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和质量标准的制定等内容。如我们在讲授含量测定成分的选择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药材或制剂的功能主治,根据制剂的处方、配伍来选择含量测定的成分,同时用“双思维并重”模式说明中药的含量测定方法必须引进现代的分析方法和仪器,才能科学地建立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评价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本文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分析为蓝本,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在中药分析教学中,中医药思维在各章的应用与切入点,见表1。
  3.充分利用实训时间,将中医药思维融入综合实验设计。中药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实验课也是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的重要环节。我们在中药分析的实验教学中,建立了中药综合实训平台,开展一些综合设计性的实验,实践证明,对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大有裨益。如设计二妙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二妙丸的处方和配伍、薄层色谱鉴别中对照药材或指标成分的选择等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在中医药思维的指导下,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和中药分析知识,分析和点评学生的设计方案,学生经过查阅资料—设计—教师点评—实验的过程,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中医药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和培养[6]。   三、充分利用課外资源,加强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培养
  现代教学已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药分析课程一般安排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但仍比较肤浅,对如何将中医药思维运用到中药分析中更是欠缺。因此,作为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医药思维,在课外也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中医药思维。如给学生提供一些中医药经典名著和与中药分析教学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药经典,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利用网络、图书馆学习。教师也可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一些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药基本理论的资料,并在网络教学平台布置一些需要用中医药思维去分析和解决的问题,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互动,实时答疑,通过中医药思维、“双重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7]。课外可举办多种多样的中药学活动,建设具有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让学生对中医药产生浓厚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和教育。
  四、教学反馈与小结
  通过上述教学,在教学过程和期末,征求学生意见,与学生进行讨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诉求,95%的学生感觉上了中药分析课程后,中医药思维得到了训练,对中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中药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辨证分析,对中药的质量问题学会了整体分析,学会了坚持“双思维并重”原则对中药进行分析,同时学会了在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中医药思维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中医药思维是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中药人才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区别于其他药学类人才的关键之处。学校重视、教师注重、学生自主,是培养中医药思维的三大要素,充分挖掘中药分析课程与中医药思维的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融入教学,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对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匡海学.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问题的思考[J].中医杂志,2015,56(16):1355-1358.
  [2]梁生旺,贡济宇.中药分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
  [3]吴寒斌,高虹.现代化国际化背景下中医思维特色刍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30-32.
  [4]沈岚,张彤,王志.中医药思维融入中药分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3):31-34.
  [5]甄汉深,贡济宇.药物分析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348.
  [6]韩博,陈文,唐辉.《中药制剂分析》网络教学改革及实践效果分析[J].大学教育,2013,(1):131-132.
  [7]邵晶,郭玫,余晓晖,等.《中药制剂分析》与《中药成分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3):141-143.
   Abstract:TCM think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the quality of TCM talents training,and it i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CM talents.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of TCM,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alysis of TCM,this paper discusses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TCM thinking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Analysis in respect of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TMC thinking and the "emphasis on both ways of thinking" principle,the role of TMC thinking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Medicine Analysis,th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making full use of extracurricular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of TCM,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hinese Medicine Analysis.
   Key words:TCM thinking;Chinese Medicine Analysis;teaching reform;ability training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4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