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幼儿德育教育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换言之即幼儿教育当注重德育教育,尤其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加强幼儿兴趣引导,促使幼儿快速适应集体生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文章从教学实践谈起,简要探讨当前幼儿德育教育的几大困难,重点解读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幼儿德育教育实践。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立德树人
  
  一、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德育位居首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共识。学前教育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落实德育教育直接关乎孩子未来的成长。正如萨利·克拉克森说:“如果只是随意从二楼阳台往后院撒下一把种子,那就别期望来年能收获一个美丽的花园。好的园艺家深深懂得,只有经过施肥、浇水、除草、修剪,确保花木不会受到杂草的侵袭,花园才能成形。每个人内心世界都是一座花园,孩子的心更是如此。”良好品格不仅决定了孩子最终的学业成绩、社交的圈子、未来的持续成长,更是它们内心深处幸福感的源泉。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在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自然当从立德树人大背景下着手,加强幼儿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培养,为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 幼儿德育教育的困难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下部分幼儿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这样的生活环境导致大部分幼儿在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懂分享,不善与其他同伴沟通交往,更不理解互帮互助和相互谦让。家庭教育好的幼儿对这些还有简单认知,但忽视家庭教育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幼儿就是缺乏这方面认知。加上父辈影响,很多幼儿都是在家人的宠溺和呵护中成长的,这很容易导致幼儿养成自私自利、不知感恩的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以及道德认知,同时也给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加大了难度。
  (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影响
  幼儿大多处于3~6岁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认知能力有限、理解能力较弱。无论以何种形式开展德育教育,但终归离不开理论道理的讲述,但大多数幼儿听不懂也不想听大道理,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这类知识不感兴趣。所以,教育方式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匹配也加大了幼儿德育教育的难度,影响了幼儿德育教育效率。
  (三)德育落实力度不足
  尽管德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广大幼儿教师也开始注重幼儿德育教育,但相比较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教育,幼儿德育教育的内容是比较简单的,主要集中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对幼儿意识和思想方面的教育涉及较少,教育内容的不完善显然也会影响德育教育效率。加上部分幼儿园管理者多在理论层次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至于幼儿教师是否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了德育教育,缺乏考量,幼儿教师不敢轻易突破已经运用熟练的幼儿教育模式。德育教育的落实力度不足,导致德育效率不高。
  三、 立德树人背景下幼儿园德育渗透策略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德育环境
  正如前文所言,受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不能单纯依靠教师口头讲授理论知识。为此,文章建议从侧面入手,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德育环境。古有“孟母三迁”,旨在告知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从环境着手,让幼儿浸润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自然能够提高幼儿的道德意识,培养幼儿健康行为习惯。针对幼儿环境的创设,文章有如下建议。
  第一,注重整体环境的创设。比如在操场的大型活动器材上张贴礼让、文明相关的标语,让幼儿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了友爱和平的气氛;又如在教室走廊上张贴幼儿自己设计的画,画的主题包括朋友、尊敬长辈、关心同伴、不乱扔垃圾、节约等等,将幼儿德育教育渗透于教育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道德认知。
  第二,注重活动室环境创设。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悄无声息的,这种无形的教育往往比有形教育影响力更大。所以,幼儿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好幼儿成长的环境,以班级为依托,加强活动室环境建设。比如在每个活动室的主题墙壁上布置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名言和图片,如:弟弟摔倒我扶起、好朋友互相帮助、我是文明好娃娃等。
  (二)德育工作与幼儿一日活动的有机结合
  幼儿教师以为幼儿德育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教育方式不同是必然的,幼儿德育教育不需要专门的德育课程,更多的是依靠幼儿成长环境、学习活动来实施。所以,真正有效的幼儿德育教育应当是渗透于幼儿学习成长的每一个细小活动之中的。所以,可以尝试将德育与幼儿一日活动相结合。
  首先,在教育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幼儿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既要关注知识、智力,同时也要关注品德,从多个角度去设计教学活动,挖掘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因子。例如,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可以借助《新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贤》和《感动中国》等故事教学活动来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同时也塑造独立自主、自信、热爱劳动、勤俭节约、乐于分享、合作谦让等优秀品质。
  其次,在幼儿常规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多年的幼儿教学经验发现,要想有所收获,必然要抓好基础,只有抓好幼儿期的德育教育,才能为幼儿未来成长奠定基础。而幼儿的常规活动正是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可以重点从幼儿情感教育入手,比如在一日生活中,关注幼儿的需求。喝水时,提醒幼儿要排好队,不推不挤,节约用水;在进餐时,鼓励幼儿做到碗里干净、桌上干净、身上干净,让幼儿懂得“粒粒皆辛苦”,爱惜劳动成果。当幼儿与同伴交谈时,要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交往方式,并且表扬文明礼貌用语的幼儿;当幼儿之间出现争抢玩具、打骂动手等行为时,要及时纠正,并且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矛盾,培养幼儿良好交往习惯。   再次,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德育教育。过节是每一個幼儿都喜欢的,但要让节日变得有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创新节日开展方式,在节假日庆祝中融入育人理念。比如三八妇女节,可以渗透感恩教育,鼓励幼儿动手给妈妈做一个小礼品:大红花、贺卡献等等,或者回家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扫地、刷碗、择菜,洗脚、捶背……让节日也成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推手,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懂得感恩。
  最后,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游戏也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且大部分幼儿教学都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所以应该抓好游戏这根“线”,将德育贯穿于游戏活动之中。比如创设“小小建筑师”“娃娃家”“图书角”“心情驿站”“我是小厨师”等游戏活动。在游戏中,给幼儿树立规则,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正确沟通和交流。以《过小桥》这一游戏为例,可以将这一游戏运用于运动会、庆祝会、毕业典礼、各种比赛等大型集体活动之中,让幼儿既在游戏中熟悉规则,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懂得约束自身行为,同时也掌握与他人沟通交往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
  (三)家校合作,联合家长的教育力量展开德育教育
  《指南》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也能给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所以,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成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思想道德建设的榜样。因为,教育从来都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职责。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往往比学校教育影响更大。不能仅凭幼儿园单方面力量来开展德育教育,应当鼓励和号召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关注幼儿成长。
  幼儿教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以行为表率,在要求幼儿之前先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幼儿做好表率。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文明用语、节约用水,当教师做到这些时,学生自然也会跟着“效仿”。其次,也要担任好家园合作的“桥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让更多幼儿家长注重幼儿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教育。
  对于家长而言,应当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注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比如在家里开展垃圾分类活动,有效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帮助幼儿对垃圾分类良好行为的遵守与执行。又如培养孩子文明用语,家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与人沟通交往的用语,不说脏话,不辱骂他人,尊重礼让他人,孝敬长辈等等,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只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为孩子树立健康榜样,促使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孩子的道德意识。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德育教育重在提高幼儿道德情感,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新时代幼儿教师应该积极加强幼儿德育教育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和充实幼儿德育教育路径,将幼儿德育教育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让德育渗透于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之中,同时,也要加强家园合作,借助家长之力完善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幼儿园德育教育效率,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当然,关于幼儿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措施还有很多。希望文章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殷丽娟.幼儿班级管理工作探微[J].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2015(5):81-83.
  [2]李水舰.论校园经典诵读是推进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34+3.
  [3]杨行,成云.关于我国幼儿德育的几点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6):1-2.
  [4]李兴彪.个性化经典诵读助力学生德育教育[J].文教资料,2019(7):40-41.
  [5]朱丽青,郑艺.在小学国学经典诵读中渗透德育[J].中国教师,2019(1):106-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98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