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高校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质量直接决定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以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明确课程目标和定位,构建以工作任务和项目为载体的课程体系,设计基于能力本位的带测评标准的课标,使用积极教学法和多元评价,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信息化教学,改善校内外实训条件等措施来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第一批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核心课程教学改革项目(201901027011);2019年新疆工程学院世界      银行贷款项目《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建设研究(2019xgyhxkc078)
  [作者简介] 秦 婷(1988—),女,四川资阳人,物流工程硕士,新疆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物流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物流工程教育教      学改革研究;范锡宏(1988—),男,辽宁营口人,管理学学士,新疆供销学校农工商系教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物流教育教      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176-02    [收稿日期] 2019-12-29
   一、应用型高校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背景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树立物流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的课程评价是构建更高水平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1],也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前提。目前传统的物流工程课程以教材、教师、理论为中心,照搬教材讲授内容,教学设计与岗位技能需求脱节;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组织课堂讲授,学生积极性差,教学效果不理想;过多地注重课堂理论讲解,缺乏学生自主实训、应用及创新环节的实施,导致学生理论没有吃透,而实践也没掌握好。
  因此,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真正自己学习,真正地掌握真本领,对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改革内容
  (一)课程目标及定位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体目标是为企事业和物流相关企业培养掌握物流运输与配送中的知识、能力、素质,会使用相关运输和配送的方法与技能完成配送运输方案设计工作,可协助有关配送运输方案设计成本控制及效益分析;能夠胜任物流运输、配送规划、组织、管理、调度和优化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1.专业定位。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既是物流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在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支撑学生掌握物流运输与配送领域的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及相关技能等要求,可以独立完成配送运输方案设计与管理并协助完成企业有关配送运输方案设计、效益分析等工作,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人际沟通、创新创业等能力。
  2.行业定位。该课程为适应新疆地区物流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国际商贸中心、进出口贸易桥头堡、通往内地和南北疆的交通枢纽、西部商品加工中转、集散基地的企事业和物流相关企业培养独立完成配送运输方案设计工作,解决物流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数据分析与处理、配送运输设计方案决策的基本能力,能够胜任物流运输、配送规划、组织、管理、调度优化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物流人才。
  (二)课程设计
  本课程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思政教育和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宗旨”的总体设计要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教学理论与方法,结合课程的内容组织教学过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产教融合的平台,校内教学任务工作化,实现校企“跨界课堂”,面向企业真实环境推行任务式培养模式。构建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教学目标,以工作任务和项目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分为配送运输计划、配送运输组组织方案设计、配送运输线路方案设计、配送运输方案优化设计4个项目和具体工作任务单元。
  (三)课程实施
  1.基于能力本位的带测评标准的课标。本课程以工作任务[2]为主的评估测试,能力标准根据模块能力单元和工作过程确定评估范围和内容,以证据为基础,制定评价标准和检测方法,通过对本课程直接和间接的示范,收集学生目前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的证据作为评估结果的依据,实施过程性考核和测评.
  2.积极教学方法与手段。该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体验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等教学资源,充分鼓励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采用校内设计与校外企业调研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参与岗位工作任务,锻炼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提升专业知识应用和情感素质养成,并以带测评标准的课标为指导进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全过程参与式的学习氛围。
  3.课程评价。为了更好地推进应用型本科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本课程针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制定了全过程的考核大纲印证课程目标实现程度,提出构建同行及督导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以及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3];建立行业领头、优质企业参与的第三方考核评价新机制,努力为新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才。引入企业第三方评价打破高校系统内部自教自考的弊端,为建设核心课程和优化教师队伍提供了有效手段。
  三、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保障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主讲教师及团队应具备良好的师德,教学效果好,注重教书育人,治学严谨,事业心强,有足够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物流工程经验、沟通能力强,具有双师资格证;能够开展物流管理及物流工程相关的实践问题研究,具有物流相关背景,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步实现信息化教学。
  (二)教学信息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课程的资源建设应该打破壁垒,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网络共享,建立网络课程平台,让学生了解物流运输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此外,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优势,将教师从烦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开展课堂内外反馈式互动教学,借助信息化,有效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实时记录教与学的过程开展过程性考核。
  (三)校内外实训条件改善
  首先,校内应建设具备运输与配送专业的实训室,以及能够完成本课程中涉及的运输网络规划系统、配送网络规划系统、运输运营实验系统等软件的实训操作;其次,根据岗位需求学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学生观岗、跟岗、学岗和顶岗实习的固有实习基地实现跨界教学,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
  四、结语
  以能力为本位,以思政教育和职业实践为主线,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宗旨的课程教学理念。将“课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借助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平台,形成了以工作任务和项目实践为载体的教学设计,并以收集证据和判断的全过程测评考核方式,让学生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当然,应用型本科改革的深处是课程,而课程改革的痛处是教师,作为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师,应坚定不移地推进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设计优化。
  参考文献
  [1]兑红炎,李淑敏,张璟瑜.本科生物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4):132-134.
  [2]陈安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研究——以物流专业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18,17(5):123-125,129.
  [3]洪树权.“运输与配送”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1):153-1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5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