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在科学活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创造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源泉,时代也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向前迈进。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素养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只要适当地引导,他们就能够持续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科学活动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素养的主要途径,而且目前我国对于幼儿教育方面也越加重视,再加上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培养幼儿创造性素养这件事情占据了天然的优势,文章所要做的便是要将其变得更加细致化,让它的教育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科学活动教育;幼儿启蒙;创造性素养
  一、 引言
  科学活动教育的重点不是让孩子们了解那些科学现象的原理,而是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其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索精神,让他们能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且愿意去思考,这才是科学活动教育的真正目的。创造性素养可简化地分成三点,分别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意识以及创造性实践,以下也将分别围绕着这三点来探讨科学活动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素养。
  二、 科学活动教育的定义
  所谓的科学活动教育,就是将生活中那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或者是一些科技产品、生命进化过程等与科学相关的常识,以幼儿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让他们了解这些基本常识。但是不能够将其当作单纯的知识普及,很多学前教育机构或者是幼儿园都会进入这样的思想误区,总觉得科学活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要让孩子们知道这些生活常识,但是却忽略了在幼儿的内心中存在着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趣世界,揭露现实中的真相未尝不是影响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而言之,根据科学活动教育以及培养幼儿创造性素养这一目的,可以得知科学活动教育中幼儿教师扮演的角色应当是一个引导者,与其直接将真相告诉孩子们,倒不如让他们通过自己的验证去得到答案。
  三、 营造适合创新的氛围,提供幼儿最大的探索空間
  想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素养,首先就得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让他们能够尽情展现自我、展现个性的环境,让他们从内心里认为创新是值得鼓励,值得赞扬,为此需要营造适合创新的氛围,为孩子们提供最大的探索空间。创新氛围所要包含的元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民主平等,让幼儿有创新的勇气
  民主平等的氛围能够让幼儿教师取得孩子们的信任,要知道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心思单纯,极容易根据自身的喜好划分社交圈子,教师以玩伴的身份与孩子们相处,才能够让他们将教师当作“自己人”,这样学生们才会没有拘束地在教师面前坦然地分享自己的各种奇思妙想。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的思维会处于活跃的状态,而且没有任何顾虑,对于自己不了解或者是好奇的事情可以勇敢地去探索,而教师“自己人”的这个身份能够让自己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例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去观察、捕捉一些昆虫或者是小动物,如蝉、青蛙等等,那么索性就以“自然生命”为主题开展的科学活动教育,以小蝌蚪的生长变化为具体探索内容,让孩子们去捕捉一些小蝌蚪,并且记录这些小蝌蚪变化的时间及现象,这样的教育安排既迎合了孩子们平常的喜好,又以科学活动教育的名义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学习而不是在瞎玩,有了这样的正当理由之后,孩子们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探索中,为了体现民主平等,对于孩子们的各种问题及想法都应该予以耐心解答,不偏不倚。另外在活动中,教师不能够置身事件,而是要和孩子们同步参与到教育活动当中,并且还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这样既能够拉近与学生们之间的关系,又能够赢得孩子们的崇拜。
  (二)安全自由,为幼儿提供创新的土壤
  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在科学活动教育当中,教师的评价甚至是一个眼神都会给孩子们带来影响,他们渴望能够得到年长者的肯定和支持,因此在科学活动教育当中要经常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做得真好”“奇妙的想法”等等语句来鼓励孩子们,营造一种安全自由的教育氛围,为了他们提供创新的土壤,让他们的奇思妙想能够生根发芽。例如想要让幼儿了解一下那些几何图形的妙用,可以用“为什么汽车的轮子是圆的”这个问题来向孩子们进行提问,开展以“几何图形的妙用”为主题的科学活动教育,先让孩子们设想一下,他们觉得汽车的轮子除了圆形还能是别的形状吗?然后根据孩子们各自的想法,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化的小车模型,再搭配不同形状的轮胎,让孩子们进行组装,再提供一个小滑梯,谁设计的汽车能够平稳行驶就证明谁的想法是正确的。然后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会发现除了圆形轮胎的汽车的平稳地行驶之外,其他装配了如三角形、正方形轮胎的汽车,不是纹丝不动,就是根本站不稳。对于幼儿在活动实践的各种发现,教师首先要表达赞许和肯定,表扬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这些现象,然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科普,简要揭露圆形轮胎为什么能够平稳行驶,而其他形状的轮胎却不能做到。最后可以让孩子们想一下生活中那些特定几何形状是否能够换成别的形状,让孩子们能够透过科学活动教育转为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去思考事物背后隐藏原理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只是这一切都建立在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安全自由这一前提上,让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愉快无压力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激发出巨大的创新潜能。
  四、 强化创造性意识,激励幼儿大胆质疑
  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解决问题这件事情之上,而质疑是提出问题的动机。激励幼儿去大胆提出自己对某个事物或者是某种现象的质疑,是培养他们创造性意识的关键。创造性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不同点就在于:创造性思维是对于事物创造性想法的具体处理,而创造性意识就是产生这种创造性想法的源泉,从以上论述中就可以发现,创造性意识都是基于孩子们对于当前事物的疑惑和好奇,因此激励孩子们大胆质疑是强化创造性意识的最佳途径。基于这一目的,可以考虑使用“反向教学法”,通过刺激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来达到教学目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处于积极求知的阶段,但是对已经取得他们信任的事物,却不容他人质疑的,他们拥有着自己的认知体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质疑孩子们此时深信不疑的事物,来让学生反驳自己,进而开展一场以验证自己想法为主题的科学活动教育。例如在了解到孩子们相信天上会打雷闪电是因为云层中有雷公电母等神灵之后,教师可以就此向孩子们提出质疑:天上的雷电是自然现象,不是神灵的法力造成的。在受到孩子们反驳之后,就以此为科学活动教育的主题进行探索,研究雷电产生的原因,在孩子们了解摩擦起电及电流产生的原因之后,教师要做的不是得理不饶人,让孩子们不再相信雷公电母等神灵的存在,毕竟还是要让孩子们的内心留存一些幻想的。教师要做的是让孩子们对以上的科学定义产生质疑:虽然摩擦起电确实是产生电流的原因,但是它是不是自然现象中产生雷电的唯一原因呢?在自己的信仰被事实击败之后,突然发现还有别的途径能够证明自己的信仰,孩子们必然会打起十二分精神去了解这背后的原因。总而言之质疑是发现,发现是成功的一半。有疑问才会探索,经过探索才会有所创造。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幼儿的提问和质疑。对于幼儿天真的想法和稀奇古怪的问题,作为年长者绝对不能予以嘲笑,并且以所谓的“真相”来否定孩子们的幻想,最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以客观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孩子们用作参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孩子们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们大胆地对眼前的事物提出质疑,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意识。   五、 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满足幼儿的创造性实践
  天马行空的想法需要去付诸行动才能变成现实,否则也只是空想而已。创造性实践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素养中占的比重较大,而其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是极为明显的,讓孩子们有机会去验证自己的想法。科学活动教育的特点是直观性和实践性,直观性是为了让幼儿更加容易理解接受,而实践性则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化作现实。因此为了满足幼儿创造性实践的需求,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能够不断获取科学信息、增加探索兴趣以及能够让他们自由发挥的物质环境。例如可以根据科学活动教育的教学主题,分为观察角、自然角、科学角以及生活角等版块,依照教学内容的不同,将一些实验器材分别安置在这些活动角中,既能够让科学活动教育的主题变得更加清晰,也能够为幼儿提供内容更为丰富的探索实践环境。例如探索水的不同形态及其原因,可以在自然角中进行实验,用各种实验器材得出水的常态以及在各种环境中的形态,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使他们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展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安排创造性时间的时候,在以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为首要,对于一些危险性较高的实验探索,尽量由教师亲自来完成。还有就是要把握开展创造性实践的时机,简单地说就是要有个“由头”,不能够没头没脑地就开展实践,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佳,最好是能够像以上所提到的反向教学法那样,让幼儿自行提出要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这样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够保持热情,态度端正,而且科学活动教育的主题足够清晰,孩子们就能知道自己在应该做些什么事情,不会慌乱,确保创造性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借由科学活动教育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素养不应急于让孩子们去知晓隐藏在那些科学现象背景的真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幼儿童趣心和天马行空想法的扼杀,让科学活动教育失去存在的意义。将培养幼儿创造性素养的核心元素总结一下的话,无非是敢想、敢说、能实现这三点,所有的教学对策也是围绕这三个核心而开展的,推动所有教学对策得以实现的是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要把握住这几点,科学活动教育就能够在培养幼儿创造性素养这件事情上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梁璟.生活化理念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5).
  [2]许虹.区域活动教育与幼儿潜能开发关系的创新实践研究[J].科学教育,2004(3).
  [3]金虹青.幼儿自由活动教育功能的探讨[J].学前教育研究,1995(1).
  作者简介:
  臧一鑫,江苏省海安市,江苏省海安市长江路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111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