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课堂互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也能够让教师在课堂互动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更高。本文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具体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有效互动
  课堂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良性的互动、交流和探讨,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理解并内化知识内容。
  一、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是初级学习阶段的重要科目,也是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工具学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良好的课堂互动能够将原本沉闷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泼,极大的调动起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兴趣,集中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而使学生积极跟随教师的引导,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思考和探究,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课堂互动过程能够将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数学教师应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的课堂互动能够拉近数学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构建出更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侧重师生互动,忽视生生互动
  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很多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常常忽视课堂互动,即使进行课堂互动也只是以师生互动为主,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数学知识,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对课堂师生互动产生抵触和排斥的心理,进而影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师生选择性互动,互动对象过于单一
  在课堂互动中普遍存在着互动对象单一的现象,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以及性格特点等差异,导致有些性格内向或者学习能力不佳的学生不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课堂互动变成了部分学生的选择性互动。其次由于学生座位的差异,很多数学教师对不同位置的学生采取的互动频率也有偏差,如前排位置和中间位置的学生互动较频繁,而后排或者两边位置的学生则互动交流的机会较少,导致课堂互动无法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师生互动方向单一,教师垄断互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互动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和服从位置,数学教师常常会过于考虑时间因素而压缩学生思考和互动的时间,直接给学生展开知识讲解或者计算过程,导致课堂互动变成了数学教师的“独角戏”。在课堂互动中学生无法开展个性化思维,导致学生在面对相似题型时无法举一反三找到更加多元的解决办法。虽然在课堂互动中学生理解掌握了知识内容,但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无法使学生体会到课堂互动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课堂互动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构建和谐互动环境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给学生留下了“威严、高高在上”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导致出现“师尊生卑”的的情况,学生惧怕教师不敢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思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教师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因此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必备条件。数学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互动环境,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和排斥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低姿态,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教师也要尊重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为依托设计课堂互动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奠定基础。
  (二)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提高互动有效性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互动中通常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师生互动,学生在互动中处于配合状态,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种课堂互动往往表面互动频繁,但实际上互动效果却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教师的问题,就人云亦云的进行回答。如课堂互动中有的教师会用“有没有”“对不对”这样简单的课堂互动方式,学生回答出的答案根本没有经过思考就脱口而出,缺乏深度的互动,也无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因此,要想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数学教师要以教学模式创新作为着眼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反转教学模式等多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轻松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数学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在互动中发散思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也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百分数”时,教师可以采用反转教学模式,在课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据搜集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搜集的数据信息提出课堂问题: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存在意义?为什么要运用百分数?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生活素材展开思考和探究,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三)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入小组合作模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对小学数学这门具有一定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而言,常常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况,单纯凭借师生互动无法满足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需求,传统倒灌式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交流,为学生互动交流提供时间和平台,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思维碰撞,拓展自身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数学教师可以在进行新知识教学时,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开展小组间评比,激发学生互动交流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既能够培养合作意识,也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实现优势互补,更加高效的完成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进而构建出更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比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圆柱是如何形成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的在组内进行激烈的讨论,使能力强的和能力差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互动交流中,并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胆假设、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最终找到形成圆柱的方法,并通过讨论和分析归纳出圆柱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后展开小组评比,对于圆柱特点的表述最准确的小组教师给予奖励。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都能够思维受到启发,对知识内容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和取长补短。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高效的课堂互动需要数学教师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为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互动氛围,积极的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在有效的课堂互动下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丁育.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84
  [2]杨方楷.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J].2017(13):64- 65
  [3]邢淑玲.浅析小学数学互动式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上),2018(3):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89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