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的动画创作规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世界动画发展的历程中,日本开创了一条迥异于欧美传统的发展之路。日本是将漫画和动画结合起来,将漫画的一些技法借用到动画创作中。如漫画中动作的符号化、表情的符号化,都在日本动画创作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其中,最为典型的创作人物便是手冢治虫。他不仅是日本漫画的神话,在动画领域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把自己的漫画改编成动画,并创立了一套自己的动画生产理论和制作流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一、 手冢治虫动画的题材种类
  
  1.科学幻想
  上个世纪,日本漫画家都比较热衷于画科幻漫画。因为战后的日本在科技发展方面十分迅猛,带来的环境能源问题和道德伦理问题开始显现,使日本人对于本国乃至世界的科学产生了矛盾复杂的态度。手冢治虫成长和生活的年代正好见证了日本翻天覆地的科技创新,而日本也相应地成为世界环境问题大国。如森林破坏、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等问题。
  (1)对人类社会的阴暗及人性中的丑陋的批判
  在手冢治虫的动画片中,常常是通过人与机器人的交往,反衬出人类社会中的种种阴暗面,或是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如长达52集的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制造阿童木的天马博士最初只是为了以此替代在车祸中身亡的爱子,可当发现他不能长大后,便将其卖给了马戏团。这一情节深刻暴露出了当时日本社会中普遍偏重实用、缺乏情感的社会现象。阿童木在马戏团中被虐待的情节,则是人性中潜藏的以强凌弱的写照。
  (2)对未来世界中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伦理思考
  伴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虑:在未来世界中,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人类与机器人之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手冢治虫通过其作品《大都市》(手冢治虫漫画原作,后由林太郎和大友克洋改编成动画片)表达了他对人类与机器人关系的美好理想,他向往着人类能真正善待机器人。
  2.关爱世界
  在手冢治虫的动画世界中,除了对孩子的关爱,还包含对现代社会中人性的贪婪、野心、欺骗、妒嫉、背叛、情欲等的批判。因此,手冢治虫的很多作品中都涉及当今世界各国所广泛关注的问题:战争、生化武器、种族歧视、环境污染等。手冢治虫认为爱和生命是人类永远的主题。
  (1)对孩子的关爱
  手冢治虫有着比较快乐的童年,因为他爱好极其广泛,除了画漫画外,还喜欢捉昆虫、看电影、看宝冢歌剧、看书和研究天文学,应该说是已经沉醉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所以,手冢治虫的作品中绝大多数都以孩子为主人公,创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漫画形象,如阿童木、小罗普、海王子、写乐、多罗罗、雷欧等。
  (2)兼及环保和反战
  在这一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森林大帝》。这部动画片不仅在日本国内获得系列大奖及圣马克银狮子奖,而且还远销到美国。《森林大帝》一方面表现了森林被破坏而导致动物出现的生存危机,另一方面也通过森林被毁暗喻了战争的残酷。
  
  二、手冢治虫动画的艺术表现
  
  1.典型的形象塑造
  “形象是一切文学艺术共同的特征,典型则是优秀的、进步的文学艺术的标志。任何典型都必定是修改的艺术形象。”①在手冢治虫的动画作品中,其主要角色的形象塑造都是非常典型的。如阿童木圆圆的脸、大大的眼,透射出主人公的纯真和善良,其典型特征尤为突出,它迎合了日本战后人们急需精神重建、渴望摆脱战争阴影的良好心愿,同时也迎合了所有人的向善心理。
  2.简练的视觉元素
  “追求‘静态’处理的传统要追溯到手冢治虫时代。”②“手冢治虫以简明扼要的动作、符号化的语言和少量动画张数来表现宏大的主题。③
  “手冢治虫的这种静态处理并不会给人以停顿和呆板的感觉,那是因为画面和角色都很好看,同时又配合使用了大量镜头运动及光影效果,使相对静止的画面也极富韵律。”④
  3.动作的典型设计
  手冢治虫以其特有的动画理念和操作方式,对迪斯尼的经典和规范进行了颠覆。面对动画市场的巨大渴求,手冢治虫进行了一场异想天开的革命――和他创作漫画的想法一样,手冢治虫觉得与其关注人物的动作,不如去关心人物的内心。“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故事,只要故事好,就算是两张纸片也一样可以吸引人。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手冢治虫开发了一整套制作流程,最大限度地节省制作成本,他尝试着为典型人物制作典型动作(这样可以在不同的背景下重复使用);尝试着眨眼三帧、口动三帧的模式(迪斯尼要求口型与说话结合)制作对话,这种静态对话场面的使用大大节省了资金。”⑤
  因为手冢治虫的创造,使动画片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并真正成为大众娱乐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如此,手冢治虫还将故事内容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将动漫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将其带上一个新的台阶。然后,又以其独创的方法实践了对抗迪斯尼的愿望。
  注释:
  ①刘叔成.文艺学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150.
  ②④阳光互动CG工作室.CG杂志[J].中华品牌杂志社,2004(4):35.
  ③金铺堂.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0.
  ⑤索晓玲.动画影片画面赏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21.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贺秀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6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