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喻正春

  课外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和提升技能的平台,同时也是反馈信息、凸显教学效果和师生信息交流的途径。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及应试的导向,传统的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封闭单调的境地,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得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之中,与我们当前大力提倡的“减负”工作相去甚远,让学生和家长都苦不堪言。因此,传统的作业形式已无法适应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针对这一弊端,我认为应当加强作业改革,赋予作业新的生存方式。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儿童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作业设计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作业的针对性
  1.针对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应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因此,课外作业的设计也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学生认识。新教材编选的习题丰富、灵活,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以教材习题为主,精选习题,合理组织学生练习。
  2.针对学生需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要求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习题。这样一来,教师不再盲目布置作业,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
  二、作业要具有层次性
  由于受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限制,每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坚持因材施教,设计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让学生既能自由选择,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让他们各尽其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如,学习“>、<、=”和“10以内数的认识”后,设计一道答案并不唯一的作业:4+()>9,3<()-()。学生通过思考,会有多种不同的答案。这种题目使困难学生做得了,优生做得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产生获取知识的最大乐趣。
  三、作业要具有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喜欢“新、奇、趣”的事物,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就要适合他们天性的特点,把丰富知识的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这种形式的作业和生动有趣的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如“行程问题”作业设计:乌龟很不满意小汽车,因为乌龟和小汽车的外形都差不多,为什么小汽车在人类眼里总是比自己跑得快?所以它们决定进行一场50米赛跑,乌龟每秒跑0.5米,小汽车每秒跑5米,起跑5秒后,小汽车不幸爆胎,经过3分钟修理,小汽车再继续跑,请你猜猜谁得到冠军?为什么呢?
  这样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使学生愿做、乐做。
  四、作业要具有现实性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因此作业设计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与环境的联系中寻找例子,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索数学。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主动认识,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运用数学,提高实践能力,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五、作业要具有自主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根据这种理念,作业设计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表现在学生自主设计习题和自主探究问题。事实证明,学生对自己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主动,正确率会更高。
  如,学习了“时间”这一知识后,老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主布置作业。结果学生交上的作业有钟表设计、家人生日卡、自己作息时间卡等等。
  自主性作业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被迫应对的模式,给予了学生一个自主的学习天地,但儿童爱玩的天性是亘古不变的,所以在设计这类作业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引导,提出适当的要求,做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应用。
  六、作业要具有创造性
  数学作为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
  如,学完平面图形后,可以让学生自制七巧板,并拼出最具想象力的图案来;学习完“厘米、米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身边各种物体的长度等;学完“角的大小与边长关系”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加深“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度无关”的理解。
  这些作业不仅能巩固、深化新知识,而且需要运用创造性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总之,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讲究趣味性,注意层次性,注重实践性,加强创造性,渗透开放性。习题的设计要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要适量、适中,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作者单位 重庆市大足区智凤镇弥陀中心小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9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