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生字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生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所以生字教学很是重要,各个学校也给了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生字教学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中的生字又是语文的基础,正如盖大厦的砖瓦一样,因此,生字教学的效果就关系到语文的教学效果,甚至是其他科目的学习,可见生字教学的重要性。当然,生字的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生字教学的研究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但是在现行的生字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对生字的学习也只是靠死记硬背,生字教学的研究也还只是在理论层面,存在理论和实际脱离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几种生字教学方法,希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有帮助。
  1 想象识字法
  在学习生字中运用上想象,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生字。我国的汉字是一种非常艺术性的创造,它结合了数千年的文化灵魂,很多汉字具有能看字辨义,读字辨形的特点。因此,引导学生领会这些文化精粹是很有益处的。认识“火”字的时候,与图一齐出示,让学生先想一下,它像什么,然后告诉学生,古人就是把熊熊的烈火用画描绘出来,便成一个“火”字。如此多次引导思考练习后,于是学生懂得说:老师,鸟字那一点就是它的眼睛,没有眼睛,看不到东西就“乌”黑一片,这样学生从来不会把“鸟”和“乌”混乱。学习“专”字的时候,学生数不清它有几笔,有几个学生说:老师,那就是一道闪电,一闪而过!这真是好办法。在教形声字的时候,关键是让学生弄清楚偏旁所表示的意思。如“播”字,学生说:农民伯伯用手(扌)把谷米撒在田上就成了播字。
  2 游戏识字法
  生字教学是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基础。但是生字教学也是大部分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点。有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觉得生字课很枯燥,学生的兴趣性不高,是很多老师头痛的问题。下面我就提供几点我向别人学习的几点方法:
  学生学过的字很容易忘记,而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将游戏融入到识字教学中一定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如《给字宝宝治病》要求学生找到生字中的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从中训练,检测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辨析和运用的能力。游戏中教师可出示平时学生写字作业中漏笔、加笔的字,(如:“成”字容易忘写一撇,“尤”容易多写一撇。)这时,学生会高兴地举起手,争着为字宝宝治病。让学生用红粉笔给每个写错的字加上缺少部分或多余部分,给字宝宝治好病后,我们再来认认、读读、写写。
  3 以“旧”换“新”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形近字的比较,字型相同的字叫做形近字。比较法就是通过对字的形,音,意的区分,可以让儿童不仅在形上辨认出不同的字,而且可以让儿童在意义上区分出形近字,这对于小学阶段的识字是大有裨益的,形近字一般可以归为一下几类:①笔画多少不同的,比如玉和王;②笔画长短,出头和不出头的不同,比如:士和土“夫”和“天”这一类错别字在实际教学中是经常出现的;③个别部位不同的,比如:贪和贫;④偏旁部首的不同,比如:换和唤、焕。”
  4 图片教学
  这种方法是最直接的,最实用的方法。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想象力真是不可想象,我把他们的话转变成了生动的图画,收到了很好的认字效果。如教学“休”时,可出示图片,告诉同学们,这个人累了,正靠着树干休息。“休”字,我们可以让学生想成是一个人累了就躺在树上休息。
  5 在生活中积累词语
  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认识的词是非常有限的,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在电视中、甚至在玩耍中,头脑里有了这些词语,只是不能够把它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而矣。在教学中,老师根据儿童的特点描述词语意思,引导学生说出这个词语或者是一句话来。另外还可以用有趣的游戏认识字词,例如用“一”字开花,一个人、一只鸟、一张桌子……指导学生说出大量的数量词,用“花”“树”开花,要求学生说出相关的植物;要求儿童说出他们玩游戏的名称,动作。我认为早一点学会用字典识字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而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看见自己喜欢的词就把它记住,抄写一下。当然,词汇的积累,重在理解运用。
  我想,教育这门有规律的艺术定当在它的每一个细节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虽说“教无定法”,但是,只有在规律当中摸着规律循序渐进,才能真正地上升为“无痕教育”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65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