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跃翔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育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促进、强化和调节的功能。而情境教学就是有目的地创设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情境,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带着情感感知具体情境,领悟教材内容,达到陶冶情感的目的。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学真正成为个体自我需求的活动。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有趣情境。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教育心理学认为,个体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情感受外部环境和气氛的影响。所以上课时,应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在九年级第五单元《放飞理想 立志成才》一课中,可设计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张海迪是一位自幼就严重截瘫的孩子,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状况很差。可是20多年来,她竟然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文著作,荣获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炙技术,义务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又应当做些什么呢?学生爱听故事,我们就搜集、编写有针对性的典故和寓言,使学生在专心致志中听讲。
  2.创设生活情境。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很强的表现欲。遗憾的是,当前他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与其成长特点产生了十分突出的矛盾。升学率的攀比和分数的重压,终日把他们紧紧束缚在课桌上,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又常使他们感到学习如同嚼蜡。而创设情境、开展情境表演却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讲七年级下《不以规矩 难成方圆》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玩一个夹豆子的游戏,然后请夹豆子最多的同学谈谈他是用什么方法才夹得最多。通过经验介绍,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感悟做任何事情掌握正确的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再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在讨论中得出: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二、创设实践情境,为学生提供道德决策经验
  
  1.促进道德发展。个体的道德的发展是一个经验成长的过程。所以,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在某种环境条件下进行。例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中,我先通过多媒体大屏幕播放了一段有关我国水资源状况的视频,紧接着又播放一组拍摄于社会生活中某些浪费水资源现象的照片。当学生看到录像中北方一些地区生活用水困难,还要分时段供应,甚至有些山区农村居民饮用的是变质水时,大家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国东部水资源丰富,从来不考虑节约用水,有的同学反省了自己平时浪费水的行为,大家对周围这些浪费水的现象纷纷表示了谴责。我因势利导地要求学生分组共同拟定节约用水的倡议。采用这个情境教学达成了知行统一的目的。
  2.升华道德情感。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情境中蕴涵的情和理进行概括和论证,使学生产生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并使之升华成为学生人格。例如:在教学《艰苦奋斗精神》时,可提问:今天我们该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设置情境1:现在的手机、MP3数码产品技术在不断升级,我们的支出迅速增长,同学间攀比风进一步蔓延。情境2:少数同学学习上碰到难题时,怕动脑筋思考,要么请教老师,要么问同学。情境3:播放中日学生一次夏令营中较量的录像。接着大家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但是他们出现了认知上的冲突:有些同学认为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应该穿名牌;但也有同学认为,现在条件好了,穿名牌无可厚非。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达成共识:在物质消费方面艰苦朴素,不能浪费;在学习生活中,要发奋图强、知难而进、力争全面发展;在思想上,要乐观豁达、开拓进取、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采用这样的情境教学升华了学生的道德情感。 [C]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21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