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给学生的个性插上一双翅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彦彪

  “穷则思变”这个老口号提得好,贫穷就要改变思想观念,尝试新的路径,以期走出一条致富的光明大道来。这个口号同样适用于现代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将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彻底颠覆过来,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富有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为主要理念。是的,语文课堂需要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给他们的个性插上一双翅膀。
  首先,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活泼灵动,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一棵大树》一课时,笔者先在课前精心地描画了一棵大树,在导入新课时,把它贴在黑板上,先把学生吸引住。一旦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学生就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开启学生学习之门。这样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
  其次,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思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同样是在教学《一棵大树》,揭示课题后,笔者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再次,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组织朗读比赛、读书会、朗诵会,让学生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写作能力。如笔者在教学《一棵大树》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从中悟出道理。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最后再补充一点,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大为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适度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哪怕只对了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的进步。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学困生笔者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仅承认学生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使学生在心理上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乘着个性的翅膀飞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26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