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育人环境的营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榆晴

  摘要: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要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出优良的育人环境,就必须以校园环境为空间,以大学精神为核心,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等方面来进行建设,努力营造出一种大学校园特有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实现学校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育人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56-01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高校在长期发展中创造并形成的校园环境、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1]要有效地在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中营造出优良的育人环境,就必须以校园环境为空间,以大学精神为核心,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等方面来进行建设。
  1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育人环境的营造
  一所高校的物质文化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两部分。林木流水等可构成自然环境,楼宇建筑可构成人造环境,二者结合便构成了高校直观的校园物质环境。它不仅可以体现一所学校在物质文化上的建设成果,而且也是大学精神建设的物质表现形态。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设施齐备的教学楼,干净整洁的学生食堂、宿舍,再加上充满文化气息的道路标牌,名人雕塑,校园警句,能够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沐浴其中的师生精神振奋,充满朝气和活力。[2]
  2011年,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聘请世界知名建筑师和大学校园设计师组成的评审团,选出14个“全球最美大学校园”,其中10个来自美国,3个来自欧洲,唯一上榜的亚洲高校是中国的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在1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东、西两个校区风格鲜明的校园建筑艺术特色。西校区为民国时期美式的校园布局,建筑多为西洋风格的砖、木、石结构;东校区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苏式建筑为主。上世纪90年代后,清华新建了多处融科技和创意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水木清华,荷塘月色,穹顶礼堂,东门主楼,新图书馆……清华校园以中西合璧式科技与传统结合为特点,成为了亚洲大学的典范。同时,被我国大学生们公认的环境优美的其他高校还有: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等。这些大学不仅以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让莘莘学子向往,而且它们优美的大学校园也是大学生求学的梦中乌托邦。
  2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对育人环境的营造
  高校的制度文化,是高校行政管理制度、教师教书育人工作规范、学生行为守则等构成的校园规章制度。大学要完成办学目标,培养出具有学校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人才,就必须建立起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校园制度文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作为了重要的改革目标。高校制度是大学文化在制度层面上的集中反映,它不仅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目标、发展战略、社会基础、历史使命和时代特征,而且也是大学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新世纪以后,我国高校根据各自的发展战略在制度建设上不断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多样的高校制度文化。如从南洋公学基础上发展建设起来的上海交通大学,曾经秉承“中体西用、实业救国”的办学思想,建立了独特的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大学管理制度。新世纪以后,学校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系统管理”转变,使上海交通大学有效地实现了规章制度建设与学校发展战略的深度结合。
  建设高校制度文化,健全高校政策机制,培养优良教风学风,才能有效地推进学校发展建设的深入。每一所成功的大学都有其完善的规章制度,它既是学校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形成优良的教风和学风的关键,也能够对学生起到引导理想、陶冶情感、规范行为的作用,从而创设出一种能够激励他们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构建起充满活力又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3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育人环境的营造
  一所高校的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的历史传统、思想道德、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等内容的总和。作为大学精神,它是高校诸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美国著名的教育家A·弗莱克斯纳曾说:“总的来说,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
  目前,国内的高校都十分重视提炼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体现学校特色的校训、校歌、校徽等,以实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实现办学目标。现代大学所提倡的:自由精神、民主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精神,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大学精神。具体到每一所大学, 其特定的历史传统、社会环境、学校目标和任务等方面的差异,会产生各自不同的大学精神的表述。每一所大学会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大学精神作出独具特色的阐释。如蒋梦麟先生在《北大之精神》一文中所言:“本校屡经风潮,至今犹能巍然独存……这是什么缘故呢?第一,本校具有大度包容的精神。……自蔡先生长校以来,七八年间这个‘容’字,已在本校的肥土之中根深蒂固了,故本校各派别均能互相容忍。……第二,本校具有思想自由之精神。……各种思想能够自由发展,不受一种统一思想所压迫。”大学是应该有精神的。University 的本意,便是将追求科学知识和精神生活的人聚集在一起而相互切磋与探究。大学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大学精神既体现一所大学的治校理念与办学风格,又体现大学成员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追求,而且聚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于一体,汇一所大学长期的人文积淀与时代追求于一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个性。[3]
  综上所述,建设好优美的校园、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凝练出崇高的大学精神,才能营造好大学校园特有的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实现学校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连进承.浅论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法制与社会,2009(2):314.
  [2]王玺威.浅议高校校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52-53.
  [3]张志远.解读大学精神[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9(3):44-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2847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