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彝族花腰刺绣色彩特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色彩能传达出人们的某种观念、理想与情感。红、黄、蓝三原色加黑、白两极色构成的五方正色,奠定了彝族花腰刺绣色彩的基础。而在独特的彝族花腰文化中酝酿出的刺绣色彩,更是显现出了其独有的特征。
  【关键词】彝族花腰 刺绣 色彩
  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龙武、哨冲一带,繁衍生息着彝族的花腰支系。彝族花腰的刺绣工艺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题材、技法、构图、色彩各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在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可谓独树一帜。其中,尤以在历史淘洗与文化淬炼中形成的刺绣色彩艺术最为突出,以其瑰丽多姿的特征彰显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彝族花腰的色彩观
  在字典中“色彩”有两种解释:一是颜色;二是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①色彩既是一种光,又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有着自身的属性和象征意义,人们也可以通过色彩表达丰富的情感。随着人们对色彩认知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便开始对某些色彩产生了喜爱或厌恶的感情,这就形成了“色彩观”。色彩观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性的审美观念。色彩运用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心理结构等紧密联系,人们始终把色彩作为一种表达的手段,以体现某种观念、理想与情感。②
  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五行说”将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兴衰的循环归结为宇宙中万物产生之源。在“五行说”的基础之上人们衍生出了“五色观”,即以黑、白两极色,加上赤(红)、黄、青(蓝)三原色为正色而其他色彩为间色,便形成了中国传统色彩美学的基础。在《尚书》中记载:“五彩彰施与五色,作服。”《孙子》一书中也记载:“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③
  彝族的《吐鲁窦吉》《吐鲁立咪》《彝族源流》《哎哺舍额》《异文丛刻》等古典文集中也有关于“五色观”的记载。如《吐鲁窦吉·第一卷 叙哎哺根源》中记载:“清公生彩髻,浊母编丽辫,一闪闪,一烁烁相合,一闪闪,一烁烁两者,像华美的画图,艳丽的画图出现。最初一幅图,清浊气来绘,缤纷的宇宙,靠的清浊气。宇宙自然生,清气青幽幽,浊气红彤彤,织帛帛现影。”清浊二气产生了天与地的颜色,即天是清(青色)地是浊(红色)。而《异文丛刻》和《彝族源流》中对五色也有记载: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另外,五色族是对古代彝族的称谓,而五色族称的依据也离不开五色观。
  彝族尚黑,尼苏花腰彝,其“尼”之意即为黑色,与古时彝族的族称“夷”(古音读“尼”)读音完全相同。花腰彝服饰色彩以黑色为基调,彝族服饰上大量的黑色受到了彝族黑虎崇拜的影响。可以说,彝族的图腾就是黑虎。在《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记载:“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虎荟》则说:“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为虎。”这里的“罗罗”既是彝族的称呼,又是彝族的虎图腾。④因此,彝族服饰的尚黑习俗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黑虎图腾的影响。黑虎崇拜加深了彝族的尚黑习俗,他们在服饰上更多地使用黑色。另外在一些文献中也有关于彝族黑色服饰的记载:清朝罗绕典的《黔南职方纪略》中记载:“倮罗,郎岱,永宁,黔西,水城,毕节,兴义,兴仁县,安南,普安厅,仁怀皆有之,男子服青白布,女子辫发,用青布缠之。”⑤在《皇清职贡图·卷七》中记载:黑夷妇女亦以青布蒙首,白夷椎髻蒙以青蓝布。⑥由此可见,彝族服饰中的黑色很早以前就出现了。黑色不仅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还出现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它始终是彝族服饰上必不可少的色彩。
  彝族花腰人崇尚红色,他们对红色的崇拜与火有密切的联系。火能够带给人们温暖、力量;他们认为火是一种神,可以驱散黑暗中的一切鬼邪,给人们带来平安。⑦他们对火的崇拜转化为对红色的喜爱,于是把红色点缀在服饰上。红色火焰纹样图案绣满了他们的衣服,就像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火焰,反映了他们对火的崇拜。所以红色也成为了花腰彝服饰的色彩基调之一。花腰彝视红色为生命之色,寄托了浓厚的情感,七色光里面的红色是主色调,是什么都掩盖不了的,红色象征着去灾灭邪,给人们带来幸福,同时也象征着彝族人像火一般热情、勇敢的民族性格。
  彝族以“青”代表天空的颜色,彝族先民很早就把蓝色作为天空的代名词,蓝天白云的景象是彝族花腰人常见的景致,他们把蓝色与天看得同等重要,他们对天的自然崇拜,对蓝色的喜爱之情,表现在服饰上尤为贴切。《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彝族花腰刺绣同样遵循这个原理,以红、黄、黑、白、青(蓝)为主,再辅以绿、紫等颜色。
  二、彝族花腰刺绣色彩特征
  彝族花腰刺绣是一边施绣一边配色,和谐生动的配色全凭彝族妇女对美的把握与领悟,进行自觉、随意地组合搭配。而这些看似偶然的、随心所欲的、毫无规律可循的色彩搭配,不是浮现于服饰表面的,不是矫揉造作的,也不是为了装饰而装饰的,它属于概念,源于人们最根本的需要,是其历史观念、宗教习俗、文化背景及地理环境的综合反映与体现。它是一种写意色彩,不是眼中的色彩,是心象的色彩;不是科学意义的色彩,是感性的色彩,是打破时空的色彩。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经过彝族花腰妇女不断的实践、总结和提炼,无形之中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特色。
  1.以原色表现和纯色对比为主
  红、黄、蓝三原色加黑、白两极色构成的五方正色,奠定了彝族花腰刺绣色彩的基础,使其表现得鲜艳夺目。彝族花腰服饰大多以黑、青色布料为主,装饰配色大量使用红、黄、蓝、绿等色,其中以红色为主,很少用别的过渡性色,色调鲜艳夺目。
  彝族花腰女子主要通过深青或者黑的底色,巧妙地将全身服饰刺绣中丰富的色彩贯穿成统一的整体,从而避免了整体的视觉效果被层层叠叠的绣花分割成零碎的缺陷,达到了视觉上“变中求整”的效果。另外,有了青、黑底色的衬托,五彩斑斓的绣花才更显绚丽夺目、跃然而出,于是沉静的深色向内缩紧,热烈的五彩向外扩展,一紧一弛间让人满目流光溢彩,在这绚丽张狂而不失沉静优雅的色彩间,衬托出花腰姑娘“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美丽。
  红色是彝族花腰服饰刺绣中的主要颜色,主要是用在青年女装的装饰图案上。在结婚女子的穿戴上更是离不开红色,除黑色扭裆裤之外,面襟长衫袖子选用的是红色的面料,绣花鞋、肚兜、面襟长衫、领褂、大腰带、系腰、花腰带、手巾链、帽巾上都布满红色的刺绣纹样,闪烁着熠熠光芒。黄色虽不是彝族花腰服饰刺绣中的主要色彩,却是服饰刺绣色彩中的点睛之色。黄色在服饰刺绣中的使用面积不大,当细看服饰上每一处精美的绣花时总有黄色穿插其中,与大量的红色相映生辉。白色也是彝族花腰服饰刺绣色彩中不可或缺的颜色,几乎每套服饰刺绣中都离不开白色。“花口锁边”是彝族花腰服饰刺绣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针法,它不仅起到了分割和连接图案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而花口的图案通常是用颜色不同的两种绣线(通常是白红或白黑)相交绣出的方格。这些白色的小方格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而绣片上连接不同绣花图案的茎也大多以白黑相间的平绣为主,使绣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604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