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网络语飞一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青岛九中 山东 青岛 266011)
  关键词:网络语;拿来;选择;扬弃
  你…来,我也不…。你…来,我也不…。你…来,我也不…。你…来,我也不…。随你…,我不生气。把脾气拿出来叫本能,把脾气压回去叫本事。你说还有王法吗?
  看到这段话,你一定忍俊不禁。这就是今年年初在网络上盛行的“德纲体”。郭德纲微博“开骂”在一小时之内被转发2万条的记录,使得“德纲体”一时闹红了网络,人们纷纷效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版本,甚至还见诸我们学生的作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网络语对我们语言生活的冲击力量。
  但实际上,对网络语的风行世上,人们的态度始终褒贬不一。年青人耳边纸上喜闻乐用,而不少语言工作者却望而生忧。这种书面呈现的快速口语,求简便、喜快捷,语法缺失,让越来越多的人担心我们汉语传承的风貌。
  记得早在几年前,福建省人大就围绕是否要通过立法来对网络词汇进行净化展开了激烈讨论。从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阅卷对网络语言进入高考作文以错别字扣分到如今我们教学中的要求,可见态度是非常严肃的。一些人似乎大有对汉语要严防死守的决心,想要“封杀”。但是我想,网络语不是洪水猛兽,不必要草木皆兵。
  而今网络语的传播速度之快,受众范围之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这样?
  语言这个东西就是人们在民间交流产生的,它是在不断发展的,具有社会性。交流的需要推动着语言的前进。这本身是需要创造力的。很多网络语言极富感性。比如“囧”,象形而会意,让人在幽默生动的表情中看到了使用者的神态和心态。还有“给力”一词,原生于日本漫画中的寝室用语,却一经传播就创造了那一年的流行词汇之最,碰到可心的事情,果敢的行为,一个“给力”、无比“给力”,用起来真是痛快!
  此外,一些网络语言的嬉笑怒骂,调侃生活,幽默中有智慧,笑声里含褒贬。“神马都是浮云”不是在让人看淡名利,看穿过往吗?“旋转木马是这世上最残酷的游戏,彼此追逐,却永远隔着可悲的距离”不是让人去体悟相伴随行却人心相隔的叹息吗?“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这不是对那些急功近利者的写照吗?“千万别等到人人都说你丑时才发现自己真的丑。”这不是在提醒我们清醒完善自我的存在吗?这些让人微笑的话语中无不包蕴人生的哲理,用最通俗的形式启迪众生。
  比如“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只是背影~~”、“恨爹不成刚”、“被ⅹⅹ”“坑爹”“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等。语言的错乱中无不点击着最直接的现实生活,黑色的幽默中折射着社会的风尚道德,幽怨的侧面是对生活的良多期许。
  语言一旦走入人心,潜移默化,那就会成为我们生活表达很有效的一个部分。还是“给力”这个词,就出现在北大、清华这两所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高校的最后一课上,两所高校校长在演讲中都用了这一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贴近了学生,引人关注。诸如这些网络语是可以禁止的了的吗?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何况不少网络语也并非一味求异,不见章法。比如“羡慕嫉妒恨”,递进式表达强化了中心词“嫉妒”的表达效果,还包含了人们心理的发展演化过程,会情会理。“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对偶形式,结构工整,对生活的体会不发分量。“回忆是一座桥,却是通往寂寞的牢”借助比喻,形象可感的揭示了沉浸于“回忆”的后果,“我花8万买了个西周陶罐,昨儿到《鉴宝》栏目进行鉴定,专家严肃地说:’这哪是西周的?这是上周的!’”,巧妙地易词仿词,令人喷饭!我们教学生学习使用语言,自然会发现这些网络实例在课堂上可以制造出的回应共鸣的效果。
  当然,网络语中的确有太多粗俗化倾向,把错别字、谐音字当成时髦滥用的确是对汉语的污染,让孩子从小接触大量的网络语,的确会对其未来有不良影响,但是治理洪水的最佳办法不是“堵”而是“疏导”。再说语言是交流产生的,到立法的层面难道要剥夺人们的话语权吗?而且你真的能剥夺得了吗?这也是不太“和谐”。
  对网络语言,我们不妨保持爱并恨着的态度。我很同意海南省特级教师林泽龙给考生赠送的“九字箴言”:使用网络语言一定要“看对象、看场合、讲分寸”。网络语富于生活化,那么就在我们的通俗生活中使用,嬉笑怒骂,顺口而来,可以吧?其中一些精品广而用之,也典型生动。而那些垃圾语言,多引导辨识,对其冷漠远离,不要推波助澜。在正式的场合,媒体喉舌,文章报告等处,坚持规范,可以吧?指导我们的孩子辨识网络语中的良莠,收集好的网络语,批判坏的网络语,能做吧?
  其实语言是不断变化的。既有创新,也有消亡。有些看似不太规范的说法,在人们的交口相传中也转了正。君不见,像“Longtimenosee.”(好久不见)这样当年让人啼笑皆非的“chinglish”(中式英语),如今已经被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七版)、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四版)收录,其解释为:一种向长时间未见的人打招呼的口语化说法。
  而那些不具生命力的语言终会因人们的疏离成为“浮云”。像“食品供应证”“粮票”“布票”“油票”这些物品奇缺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今天还有谁在生活中用呢?目前已知世界语言有6000多种,据研究人员预测,在21世纪,将有半数语言会消失。我们固然痛心于一种语言的消失相当于一个民族的消亡,但我们也必须面对语言的生命力。
  网络语中那些不能入流的庸俗的东西,脏烂的拿不出常人口的,怎能老腆着脸在人堆里说?大浪淘沙,唯真者长存。网络语言能走多久,哪些话会被热捧,哪些词会被遗忘,时间会同它们PK的。
  那么,用慎重的态度,轻松的心情来看待网络语,该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中国人凡事好正襟危坐,甚而每每如临大敌,其实生活的时候生活一点,有什么不好?老是不能放松,不也太“杯具”了!
  我在翻看一条又一条网络流行语时,不时乐不可支。至少在这一刻,我是很开心的。我不怕谁说我庸俗……
  最后,再套用一下“子弹体”:让网络语飞一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719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