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复旦投毒事件VS“中国好室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黑榜
  复旦投毒事件
  2013年4月1日早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科研班硕士黄洋在宿舍喝了一口饮水机中的水,觉得味道不对,以为水过期了。为了避免其他室友喝到“过期水”,他倒掉了剩余的水,并清洗了水桶。当天下午,黄洋开始出现发烧、呕吐等症状。不久,又出现了肝肾衰竭的症状。4月8日,黄洋陷入昏迷,生命垂危。4月11日,警方介入调查,在黄洋宿舍饮水机的残余饮用水中找到少量N-二甲基亚硝胺,但此时,毒药已经严重损毁了黄洋的肝肾。4月16日,黄洋经医院救治无效去世。
  警方将犯罪嫌疑人锁定为黄洋的室友、同为复旦2010级科研班硕士的林某,并将其带走调查。警方初步查明,林某是因为平分水费等一些生活琐事和黄洋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过预谋,在3月31日,林某将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回宿舍,注入饮水机槽,最终导致黄洋不治身亡。4月25日,林某被上海检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正式批捕。
  据悉,林某学习相当优秀。2010年,他通过中山大学推荐,免试进入复旦大学攻读研究生。不过,在熟悉林某的人眼中,他是一个看起来阳光开朗,实际上脾气古怪、会做出不寻常举动的人。他曾因出身贫穷而在与异性交往中多次受打击,也曾与导师有摩擦。
  复旦投毒案性质恶劣,不少网友都感慨道,舍友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有不少人调侃说,应该给大学同窗打个电话,尤其是同宿舍的,热泪盈眶地说一声:“大哥,感谢你当年不杀之恩!”
  红榜
  “中国好室友”
  近几年高校死伤事件频繁发生,这令不少大学生对室友失去信心。不过一位在芦山地震中挽救全宿舍财产的男生则一扫此前的阴霾,让人重拾对室友的信任。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发生之后,一位男生引起网友关注。这名男生名叫黄昱舟,安徽安庆人,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二学生,他和其他5名室友同住在6楼的宿舍里。地震时,大家惊慌地跑出宿舍楼后,他又独自跑回宿舍,抱着六台电脑,背着三个单反相机,提着一只小乌龟冲出宿舍。他因一个人拯救了全宿舍的财产而走红网络。他的微博被网友疯狂转发、评论,更被王梁、马伊刑等明星及网友称作“中国好室友”“中国最强室友”。
  黄昱舟在微博上表示,自己是学导演专业的,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因为电脑里面有他和室友们一起为参加大学生电影节筹拍的素材。提到被自己救出的乌龟,他表示:“乌龟也是一条命,能救就救下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走红,黄昱舟感到了困扰。他认为很多网友把他“个人英雄化”了。他说自己的付出,只是缘于自己与室友两年深厚的友情,并希望媒体不要再打扰他,希望自己能回归正常的生活。“我就是个大学生,没啥,做一种‘正能量’就好。关于‘好室友’,请大家平淡看待,我们的目光应该聚集同一个地方――雅安。不敢说自己现在有多坚强,但至少在理想的道路上成长。未来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导演,希望到时候自己的作品被大家关注。”黄昱舟说。
  黑榜・关键词
  底线
  很多有集体住宿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最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就是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如乱用他人的牙膏、肥皂或洗衣粉,室内轮值打扫卫生的义务不执行,夜间看电视、听音乐、打游戏干扰了别人的休息……但纵使有千万种理由,一个人都不能根据一己的准则剥夺他人的生命。要知道,连一家子兄弟姐妹的性格、生活习惯尚不一样,何况来自天南海北不同地域的同学?
  在任何社会,最起码的准则都必须是尊重生命。这是文明社会得以存在的底线。当一个人无视他人基本生命权利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把自己列入了生命不被尊重之列了。因为在文明社会,没有人可以从剥夺他人生命中获取生命的利益与价值。所以,尊重生命,必须是人类社会的一道最终红线。一旦过了红线,就进入疯狂了。
  不管林某和室友黄洋之间有什么样的矛盾,林某都不应该置他人的生命于不顾。林某投毒这一突破底线的疯狂举动,不仅夺走了黄洋的生命,给黄洋的父母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也给自己的父母带来巨大的创伤。
  平常心
  人,贵在拥有一颗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才不会浮躁,不会焦灼,不会被欲望填满心灵,更不会让灵魂搁浅在无氧的空间里:拥有一颗平常心就拥有了一种正确的处世原则,一分自我解脱、自我肯定的信心与勇气,不会高估自己,也不会自甘堕落。因为平常心可以使人超脱,使人向善,使人知可为而为,不可为而不为。充满平常心的心境,是一种和畅、协调、美好的境界。反之,则可能会扭曲心灵,甚至酿成悲剧。
  复旦投毒事件嫌犯林某自尊、上进、好强,却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充满挫败感的战争。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与外界沟通,却始终难觅出口。这场一个人的战争最终以毁灭的悲剧方式结束。如果他能以平常心来看待与异性的交往、与导师的摩擦、与室友的争执,看待自身出身、找工作以及保送读博等问题,就不会产生偏执,就可以避免人生悲剧的发生。
  其实,生活原本如此,既有鲜花和掌声相伴,也有失败、挫折相随。无论何时何事,我们如果都能以“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平常心来对待,就不会作茧自缚,不会酿成悲剧。
  教育
  复旦投毒事件的发生和当今教育理念的失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受害者黄洋是个自强自立、学业优秀的草根青年,他的不幸遭遇是父母、学校、社会所不能承受之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犯罪嫌疑人林某就没有遭遇人性的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命运同样值得悲悯与惋惜。林某是听从家长意见才学医的:他在微博上曾流露出与导师之间的矛盾:他长时间从事的课题实验就是将N-二甲基亚硝胺的剧毒物质注入老鼠体内,而他对老鼠与生俱来的恐惧,让这种实验成为他生命的煎熬……
  其实,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让学生心智健全、人格丰满。教育应该培养人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摆在第一位。但当我们检视教育的现状时就会发现:“成王败寇”似乎已成教育的主要价值观。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对成绩优异者不吝精神、物质双重奖赏,对成绩平平者则吝惜起码的安抚和关怀。在这样的家庭、学校教育中,人性人文教育、道德伦理教育甚至是起码的生命教育,都被挤在一个狭窄的价值空间里。如果家庭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是一名没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高级知识分子”,那么这将是教育的失败,更是社会的威胁。   红榜・关键词
  从容
  什么是“从容”,词典上的解释为“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所谓从容于心,淡定于行就是这个道理。“中国好室友”黄昱舟在地震刚过、余震不断的情况下,能够回到6楼寝室,最大程度挽救室友的财产,这份过人的胆识。以及面对灾难时淡定的姿态正是“从容”二字的最好体现。
  但相比黄昱舟的从容,一些人在地震中所表现出的慌乱,就值得我们引以为戒了。据悉,芦山地震时重庆震感较为明显,家住重庆江北区海尔路的一名37岁男子,因楼道逃生人员众多而过度恐慌,鬼使神差地从3楼楼梯间窗口纵身跃下,下坠途中脚被2楼的一根钢筋绊住失去平衡,头部坠地,当场不省人事。无独有偶,芦山地震时成都震感也相当强烈,据媒体报道,有3名市民在强震发生时因惊吓跳楼身亡。而成都大学也有5名大学生,在地震发生时当即从楼上跳下受伤,其中1人更是重伤。也许经历过当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人,都对地震会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但越是在这种时候越应该保持冷静、从容、淡定,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生的希望。
  善良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
  黄昱舟重回寝室抢救出的,不仅有电脑、单反等物质财富,还有一只小乌龟。重回寝室抢救财物已属不易,在危急关头还能够对小生命如此关照,这样的良善之心更加让人感动。相较于最近发生的复旦“同室操戈”投毒事件,9年前的马加爵故意杀同学案,以及19年前的清华大学高材生铊中毒事件,“中国好室友”关键时刻的一个善举,引发了社会的如潮好评,可见人们对“正能量”的向往和追求。
  一群年轻人,同处一屋檐下几年时间,难免会有种种矛盾、磕磕碰碰,但如果大家在相处过程中能够与人为善、拥有宽厚豁达的心态,这些小矛盾、小磕碰就不再是阻碍友情的牵绊。同窗共读,相煎何急!善良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尽管时有淡淡薄雾的笼罩,但绝不陨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用善良之心驱散阴霾,用善良之心冰释前嫌。
  无心之举
  黄昱舟的英勇行为令大家对室友“重拾信心”,据他的老师和同学说,平时不管分内分外的事情,黄昱舟都尽己所能、为人着想。被网友们封为“中国好室友”后,黄昱舟也并没有骄傲自满,相反他觉得这一切都是一种友情之下的无心之举,是网友们把他“英雄化”了。“我其实是很无意做的。”黄昱舟说,地震发生时,大家一片混乱,他突然想起寝室还有重要的东西,就一个人又跑回宿舍了。“当时余震还没有结束,宿舍楼正关门的时候,我就冲上去了。”对于这次“奋不顾身”抢救全寝室财产而被网友围观,黄昱舟认为他只是赶上了。“如果我们的室友没有走散的话,他们都有可能上去。”他在微博中坦言,自己的付出缘于有5个值得付出的室友,所以这种积淀源于两年深厚的室友情,是每一个室友的功劳,而自己并不想得到过多的关注。
  黄昱舟的无心之举让我们想到了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的作文材料:船主与漆工的故事。漆工漆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这一无心之举却避免了一场海难的发生,拯救了船工的儿子。船工想表示感谢,漆工却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没什么大不了。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正是这个道理。谁说无心之举不伟大!正是这些小小的举动在细微处温暖着冰冷的世界。
  相关链接
  南航“学霸”为小事挥刀向室友
  2013年4月16号晚22时左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发生一起校园凶杀案。警方初步调查认定,死者蒋某,22岁,江苏丹阳人;杀人者袁某,24岁,江苏泗阳人。
  据了解,当天蒋某从教室晚自习归来,由于未带钥匙便敲门求助,袁某正在打游戏,原本准备过会儿再开门,但是此时听到了蒋某的不文明骂声,于是便停止了起身动作。蒋某以为宿舍没人,随后便下楼去宿管员那里取钥匙,但进宿舍后发现袁某在内,两人便发生了争吵。此时,另两名室友闻声从附近宿舍赶回来劝解,两人停止了争吵。但室友离开后,两人再次发生争吵并厮打,蒋某用手扣住了较瘦弱的袁某的头,袁某拿起水果刀想要吓唬蒋某。蒋某不理睬,袁某情绪失控,当下挥刀怒捅蒋某。随后,袁某吓坏了,赶紧叫来同学,并拨打了120。蒋某最终因失血过多,没有抢救过来。
  听到袁某杀人了,周围认识他的人无不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袁某和死者蒋某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杀人者袁某更是不少同学眼中的“学霸”。
  马加爵故意杀人
  2004年寒假,云南大学2000级学生马加爵因为打工没有回广西老家,留在学校住宿。同学邵瑞杰和唐学李等提早回到了学校。案发前,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打牌时,因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争执。曾被马加爵认为与其关系较好的邵瑞杰说:“没想到连打牌你都玩假,你为人太差了,难怪龚博过生日都不请你……”马加爵认为邵的这番话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转而动了杀机。
  马加爵利用电脑在网上查阅资料,确定用杀人流血相对较少的铁锤作为他的作案工具。2月13日晚,马加爵趁唐学李不备用石工锤砸向其头部,将唐学李杀死。14日晚,马加爵趁邵瑞杰洗脚时用石工锤把邵砸死。15日中午,杨开红到宿舍找马加爵打牌,马趁机用同一办法将杨杀死。当晚,马加爵将龚博骗到自己的宿舍后将其杀死。四人的尸体均被马加爵用黑色塑料袋扎住头部后放入衣柜锁好。杀人后,马加爵拿着假身份证潜逃。
  2004年2月23日,四人的尸体被同学发现,并报案。2004年3月15日,马加爵在三亚落网。同年6月17日,马加爵被执行死刑。
  清华大学朱令铊中毒
  1992年,朱令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她擅长演奏古琴和钢琴,加入学校民乐队并成为主力队员,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在人才济济的清华大学化学系被男同学称为最完美的女生。1994年冬和1995年春,朱令至少两次摄入致死剂量重金属铊盐。第二次中毒后,朱令昏迷多日,几近植物人,1995年5月经对症治疗后得救。但因为误诊时间过长、治疗中的失误,她的肌体受到严重损伤,并因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如今,朱令已由当年的美丽少女变成了―个臃肿超重、生活无法自理、整天坐在轮椅上、只有六七岁心智、只能由她年过七旬的父母照顾的41岁重度残疾人。   朱令当时同宿舍的同班同学、同在校民乐团的孙维,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合法取得铊盐并且跟朱令接近的人。1997年4月,孙维作为朱令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北京市公安局带走,并在印有犯罪嫌疑人的纸上签字。在被连续审问8个小时后,孙维被家人接回家。1998年8月,公安机关宣布解除对孙维的嫌疑。而到底是不是有人“蓄意投毒”,19年过去了,至今都没有明确说法。
  时评佳作
  拿什么拯救你――岌岌可危的宿舍关系
  宗禾
  有人曾在大学生中做过一个关于宿舍关系的调查。每一个学生的陈述,都让人深刻地领会到一个真理:有完美的梦中情人,却没有完美的宿舍关系。
  关于宿舍,我们幻想着,你爱谈天,我爱笑,我们一拍即合,我们相见恨晚,我们无话不谈……老狼、高晓松曾经在《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里唱到的场景“分给我烟抽的兄弟,分给我快乐的往昔……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仿佛已经成为了上世纪的一个传说,于今天早已不复存在。
  教育专家们说,造成大学宿舍关系紧张的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爪,性比较自我,不习惯别人的生活方式,不善于处理新的人际关系。其实,由宿舍带来的全新人生课题,每个人都曾经遭遇。有的人在各种磕碰中逐渐磨合、学习并逐渐适应了下来,这是最幸福的一种人;有的人,虽然不适应,但最终以隐忍的方式让生活继续下去,虽然不快乐,但却不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悲剧:而最极端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难以适应也难以隐忍,于是当矛盾积累到顶点时便会以最惨烈和最尖锐的方式表现出来,甚至可能引发悲剧。有网友说:“选择室友就跟投胎一样,是门技术活儿。如果真遇上一个马加爵、林某一般的室友,就只能认命。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宿舍生活的矛盾。大多来源于生活于其中的大学生,却也不仅仅如此。在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绝大部分大学生在家里都能够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而在高校宿舍中,大学生们的个人生活环境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均享有的空间面积缩小,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人性缺点都在狭小的空间中被无限地放大。
  相比现在,二十年前的大学生宿舍关系的确更亲密,那时社会各阶层的壁垒还没有现在这样坚固,城市学生的祖父母那一代有可能是农村人,而且贫富差距也不像今天这样明显。现在“谁也不知道谁的生活状态”已经成为横亘在城乡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城市里的学生喜欢买零食、看电影、外出聚餐,这是他们固有的生活方式:但在农村学生眼里却成了显摆。村里人聚在一起嗑瓜子,习惯将瓜子壳往地上吐,拿个垃圾桶接着或者要求他人把瓜子壳吐到桌子上,在农村却有嫌弃的意味。
  大学宿舍关系的剑拔弩张,不过是今天社会发展进程与各种矛盾抗衡中的一个缩影。复旦投毒事件,无疑再次给全社会提了个醒,让人们都清楚地看到那些生活在焦虑、不安情绪中的大学生,还有那些在宿舍关系中、在社会大环境里都可能一触即发的危机。
  好在向室友投毒、怒而拔刀向室友的,毕竟只是个案。雅安地震中,于危难处救室友财产的“中国好室友”又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你有你的知识,我有我的品质,你有你杀人的毒药,我有我救‘命’的法宝。”千千万万的非个案大学生虽然也有过纠结,有过矛盾,有过争执,却仍在怀想当年与室友相处的飞扬青春时泪流满面。“叩谢室友不杀之恩”,虽只是个玩笑,但在笑过之后,改变生活与世界的不完美,才是我们真正该做的事。
  点评
  本文是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时评佳作。首先,作者化用小说拟题、引用歌词开篇,让人感到亲切,唤起大家的记忆和共鸣,快速进入主题;其次,在文章主体部分论述宿舍关系时采用对比、联想等多种方式,既追根溯源,又由小及大,思路清晰,论证有力;最后,借“中国好室友”的出现表达美好的愿望,让文章主旨显豁,情感积极向上。另外,本文语言诙谐,嬉笑怒骂间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展现出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08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