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评价: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龙英,袁健,葛友华

   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模式。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阐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从而构建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模型。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学生质量;评价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同时高等教育也实现了多样化。应用型本科教育是20世纪末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上不同于研究型本科院校,也不同于高职院校,其主要功能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同时面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1]。因此,如何建立合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应用型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同时也关系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当前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别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所培养的理论性人才,也不同于职业性技能型院校所培养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不仅能具有工程生产、建设与服务一线从事管理和直接操作的各种高级技能,还具有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也就是同时还具有设计与开发能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技术型工程师,这类人才是介于工程研究型和技能应用型之间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此类人才应具有的特征是:工程应用与技术应用能力比较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学生更能服务于工程实践一线。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人才是掌握职业或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职业或专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培养大量面向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工人,他们具有很强的行业针对性的特点,一旦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即能施展在学校所学的基本技能和工程技术,能够满足企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急需;但是他们在知识更新能力、专业提升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要相对弱一些,也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特点是: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简言之,研究型本科院校是为“明天”培养人才,高职院校是为“今天”培养人才,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就是同时为了“今天”和“明天”。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等不同于研究型的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因而其评价人才质量,既不能以研究水平的高低为标准,也不能以实际操作技能的高低为标准,而应以知识、能力和品格等综合素质是否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相适应为标准。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的评价体系就要充分体现应用型院校培养人才多元化的特点。
  1.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能力: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此能力不是简单的考试得高分的能力,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思维,从网络、书本、图书馆、生产现场等课堂之外的途径探寻自己所需要的知识。②组织能力,即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地加入或组织各种学生社团,并在社团中学会方案设计、找准工作重点和难点并能实现目标的能力。③融入社会的能力,即毕业生能迅速被社会接纳,而不是传统中的书呆子,这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三种能力的内涵,不难发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的,其中包括思想道德品格、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及能力、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根据社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构造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内容。如表1(见下页)。
  3.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指标的内涵。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指标主要由思想道德品格、学科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结构、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五个方面组成。
  (1)思想道德品格。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主要应包括:①个人道德。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德性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接受先进的思想和正确的行为,努力做到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的道德情怀;②社会道德。要求了解公共交往中所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③职业道德。要了解职业道德的一般规范,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内容的职业道德,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能遵守行业道德。
  (2)学科知识结构。为了适应未来专业技术岗位的需要和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大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主要应包括如下几方面:①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和基础,是一个综合性的知识总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和信息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②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介于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既是基础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又是专业知识的先导和基础;③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从事某一专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具有较为系统的内容体系和知识范围,掌握专业知识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④创业知识。创业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选择前途的一大主题,如今是信息时代,大学生可通过大学课堂与图书馆、媒体资讯和商界人士广泛交流,或者从事间接的创业实践等途径学习创业知识。
  (3)专业能力结构。专业能力是大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须的一些基本能力,是顺利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必备的基本条件。从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的需要和大学生成才战略来考虑,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能力方面应具备以下几种基本能力:①更新知识的能力。更新知识就是获取新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地更新换代,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和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疑难问题,做到寻根究底,自己提出疑问,寻求解答;②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间接表现。能够随着外界环境和时代的变迁学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交往范围和价值观念。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各种思潮的出现,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更新,这更需要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计划、决策、指挥、协调、交往等多种能力。正确有效地处理好岗位之间、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进行现场管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④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遇事沉着应变、思维敏捷、准确判断,正确处理发生的问题。良好的决断能力可以实现对目标和手段的最佳选择;⑤实践能力。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主要是指从事调查研究、生产劳动、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的能力;⑥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根据某种特定要求,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信息而产生出一种新颖、独特并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产品的一种综合品质。

  (4)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包括人文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及人文精神等方面。在人文学科知识与技能等方面,要求学生尤其是理科专业的大学生具备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道德、语言等方面的宽厚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有较高的民族文化修养和多元化的理解力,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较强的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一定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地位的尊重和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不仅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会形成丰富的文化底蕴、高尚的思想情操、完美的人格品位和健全的人格修养。
  (5)身心素质。①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三方面,健康的体魄体现了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胜任本专业岗位工作。在身体素质方面,要求大学生热爱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增强体质。同时还要学会保持大脑健康,使身心协调发展;②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各种素质的基础和载体。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根据大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以及现代社会特征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应包括两方面:一是良好的心态。二是健全的人格。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教育应改变以卷面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优劣的知识质量观,改变以往按分数排队论高低的单一评价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应该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建立起由实习单位、用人单位、行业团体和技能鉴定机构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形成一种全方位的学生质量考核和评价方式。总之,只会读书不能算是好学生,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
  [2]黄卫东,朱志宏,周宏甫.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C].全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04:27-38.
  [3]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实践性教学改革[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4,(2).
  [4]张鸣放.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9,(3).
  [5]何仕.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人才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5).
  
  作者简介:朱龙英(1962-),女,江苏大丰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