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改革高校办学体制充分激发办学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基金项目]2012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省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jsk2012-48;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规划立项课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背景下海南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NSK(Z)12-58。
  摘要:通过改革办学体制,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海南师范大学建立了由学科专业实践、创新性实践以及教育教学实践构成的,在实践教学内容、层次与形式三方面各有侧重的综合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改革实践,学校学生学科专业能力显著提高、创新精神面貌一新。实践表明,改革办学体制是加强实践教学的突破点,能使实践教学工作重心更加明确、系统性更强、更加符合学科专业特点。
  关键词:办学体制;海南师范大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加强实践教学是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重点要求,也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海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通过改革学校内部办学体制,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在实践教学综合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此为个案,总结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为推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措施:综合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高校实践教学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办学体制(本文指高校内部办学体制)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就开展了一系列内部管理体制改革,[1]但仍适应不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为此,我校2010年制定了《海南师范大学校院两级教学管理职责规定》,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学校负责教学的制度建设、宏观指导、过程调控和目标评价,学院作为教学实体具体负责教学管理任务的组织落实和过程管理。在新的办学体制下,我校实践教学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主体是生命科学学院、音乐学院、文学院以及初等教育学院)根据各自专业特点逐步建立了综合化实践教学体系:由学科专业实践、创新性实践以及教育教学实践构成,在实践教学内容、层次与形式三方面各有侧重。
  (一)构建学科专业实践体系,夯实学生专业技能
  1.科学设计实验教学体系
  生命科学学院按照生命科学的整体思路、打破了以专业设置实验的结构层次,以技术方法为主线科学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建立了一套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新实验教学技术方法,形成了“四四”实验教学体系,即划分四种实验类型:基本技术――宏观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建立四个实验层次:基本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实验,优化四种教学途径:必修实验――选修实验――开放实验――探索实验,采用四种考核方式: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实验考试。经过几年的实践改革,目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已经达到50%。教学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全面向本科生开放,绝大部分学生在二年级甚至是刚入校就加入了教师的课题组,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形成了教、学、研良性互动。
  2.搭建才能展示平台
  音乐学院结合专业实际,设计了“立体化艺术实践教学平台”(包含基础型、专业型、综合型三个层次),开展艺术实践系列活动,实现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舞台、教育与社会、教学与就业等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第一,搭建基础型艺术实践平台。一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汇报演出。各专业班级每学年开展一场专业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业汇报演出,如“新生专业汇报演出”、“大四学生毕业汇报演出”等。二是组织开展由理论知识、合唱指挥、钢琴、声乐、自弹自唱等五个部分组成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五项全能比赛”。
  第二,开设“周末大舞台”。学院每学期举办专业演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专业演出活动分为声乐专场、器乐专场、舞蹈专场及综合场,依次在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末开展,形成定制。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有效地推动了学院实践教学的改革。
  第三,选拔、组织、训练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比赛及演出。学院非常重视各项专业比赛,如大学生文艺汇演、南方合唱节、“桃李杯”大学生舞蹈比赛等。学院对各项赛事都进行认真组织、选拔、培训、指导,力争优良成绩。此外,学院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如高雅艺术进校园――合唱专场演出、中俄大学生文艺互访演出等。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
  3.开展专业技能训练
  文学院实施了“4・10”写作工程,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学生从入学之日起直至毕业,每天练笔300字,每年写10万字,4年就是40万字,故而命名为“4・10”写作工程。其基本理念是:将写作训练分解到学生日常课余实践中,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内容进行训练;将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联系起来,达到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效果。“4・10”写作工程已纳入受训专业学生的学分体制,其特点是学生写作实践的内容与其专业学习和读书相结合。
  初等教育学院提出“在实践中、由于实践、为了实践”的理念,将教育实践由活动提升到课程层面来建设与管理,紧密结合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课程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实践的评价同学分挂钩,实现教学实践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院分阶段安排教育见习、实习,坚持“十・打实”①日常技能训练,利用理论课程的学习指导教育见习与实习,通过见习深化理论课程的学习,通过实习检验课程学习效果,使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紧密结合,摆脱低层次的教育实践,全面提高师资培养的水准和质量。
  (二)构建创新性实践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
  我校创新性实践体系包括创新性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学科竞赛以及师生合作研究等。2008年,我校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学校(海南省唯一一所获此项目的学校)。在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学校注重将其与课程设计、专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的衔接和结合,将计划的工作要点落实到本科生培养的不同年级。四年来,学校拨付配套经费108万元支持本科生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90项,学校独立资助校级创新项目42项,参与的学生数达514人,涉及生命科学、文学、初等教育等学院。学校还以立项的形式支持学生开展研究,积累研究经验,2011-2012学年度设立实验室开放项目52个,每个项目资助金额3000-5000元不等。学校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有挑战杯、科技创新、文科计算机大赛、实验竞赛、教学创新大赛等,每年投入专项经费40万元。一些学院还积极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创造条件,建立师生合作研究的机制。   (三)开创多样化实践途径,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
  我校坚持以教师教育特色求发展,坚持培养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办学方向,因此,在实践教学综合化改革中努力开创多样化实践教学途径,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
  第一,开展顶岗支教实习,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学生教学能力。为支持海南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也为师范生创设实习条件,我校于2006年开始实施“顶岗支教”实习。与以往教育实习不同的是,“顶岗支教”实习生按照支教学校的正式一员来要求,所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任务与被其“顶岗”替换出来的教师一样,接受的是全方位教学实践锻炼。为了提高顶岗支教实习的效果,近年来我校改进了一些做法,安排实习生提前一周下到学校,以便实习生充分了解学情、校情,备好课,而为了实习生有时间反思和提高,安排2位实习生顶替一位受训教师。我校还聘请支教学校当地名师为兼职导师以加强对实习生的教学指导。为了使学生能体验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方法,我校安排实习生支教之前到学校周边中小学见习2周,支教实习回校之后再在学校周边的一些优质中小学安排2-3周的反思性实习。
  第二,送培送教下乡,促进师范生培养质量提升。送培送教下乡是海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论专兼职教师与师范生一道在“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利用周末休息时间,面向海南少数民族与贫困地区初中教师开展培训。“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是海南省“播种希望”行动计划三项行动之一。该项目培训的模式为“同课异构―现场交流研讨―专家引领―行为改进”。学科教学论教师和师范生在农村教师培训现场,采集鲜活的培训和教学案例,聆听农村教师成长故事以及扎根基础教育感人事迹,在参与讨论和交流中,不仅专业技能得到训练,而且接受了专业情意、专业思想的熏陶。尤其是“对比课”强调针对性、问题性和示范性,让师范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各种教学理念、实践技能的意义、要求,能有效提高师范生用所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成效:实践教学综合改革成绩斐然
  我校实践教学综合化体系不断完善,保障了实践教学的稳步推进,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科专业能力显著提高
  综合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搭建了多样化的实践平台,提供了众多可选的锻炼机会,创设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因而显著提高。
  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参与实验及实践的积极性普遍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实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学生获得各类省、校级奖励41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2004年至今共有338名毕业生完成本科毕业论文338篇,其中优秀论文82篇,公开发表46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21篇、SCI收录2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音乐学院“周末大舞台”系列活动到目前为止两年的时间共举行了四届16场专业比赛,600多人次参加,160多人次获得奖励。一大批专业实践水平高、专业技能扎实的学生在“周末大舞台”中脱颖而出。2012年,王春泽、杨赫两名同学在“霍纳杯”全国流行手风琴邀请赛上喜创佳绩,分别荣获“青年A组金奖”、“最佳表演奖”与“青年A组银奖”,音乐学院则荣获“优秀组织奖”。
  文学院学生经过“4・10”写作工程的训练,专业技能扎实,获得众多奖项,创作并公开发表或出版大量文章、著作等作品。近几年来,学生征文获国家级以及省级奖励分别为12项和11项,在国家级以及省级报刊分别发表文艺作品9篇和62篇,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1000余篇,其中不乏全国知名期刊、报纸。
  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07年被确定为学校第一批特色专业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2007年被海南省确定为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四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至2012年期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5项、省级奖励35项,获得校级奖励百余项。
  2.学生创新精神面貌一新
  我校一方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另一方面又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引领和指导,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紧紧抓住校外的各种契机,为学生提供和创建应用知识的“训练地”和“射击场”,学生的创新精神焕然一新,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迅速。例如,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创新性实验项目”等各类课题40余项,有65人次在SCI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文学院学生的研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5篇,公开出版专著2部,分别为长篇小说《卫国公主》以及散文集《再过那条街》,内部编印文集8部。初等教育学院围绕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研究,指导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成功申报了2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以优异研究成果顺利结题。
  三、反思:改革办学体制是加强实践教学的突破点
  当前,高校办学体制改革与教育教学改革不协调、不同步的现象仍比较普遍,以致办学体制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实践教学深化改革的突破点在于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办学体制的改革大致能在以下三个方面使实践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一,实践教学的工作重心更加明确。改革办学体制,明确实践教学的责任主体及其职责,既有利于充分激发各相关方面的主动性和活力,也有利于保证学校和学院各自责、权、利的更好落实。我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之后,有关教学及管理的指导思想、重大改革举措等由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学校教学委员会研究决定,作为办学实体单位的学院则具体负责教学管理任务的组织落实和过程管理。在这种体制下,各学院在执行学校有关实践教学环节的各项制度时,就能结合实际更好地创造性地把“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一实践教学的普遍精神贯彻落实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制定学院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和计划时,就更能根据各学科专业以及各门课程的特点,明确实践教学的工作重心、具体形式以及实施途径,例如我校音乐学院的实践教学在这几方面就有别于其它学院,体现出实践教学的学院特色。
  第二,实践教学的系统性更强。实践教学的系统性设计与实施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实践锻炼,二是让学生各个方面都得到相应的锻炼。我校实践教学的综合改革整体上设计了学科专业实践、创新性实践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三个部分,三者具有内在的联系,体现出学生实践锻炼的全程性以及全员性。与此同时,还从内容、层次与形式三个方面兼顾各实践教学内在的系统性。这样的实践教学系统往往只有在分权式办学体制中才能充满活力,灵活应变,并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实践教学更加符合学科专业特点。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体现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与实践需求,是一个难点,也是当前实践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我校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由于教学自主权的增大,各学院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与接受能力以及学科专业特点,采取不同的实践方式。例如,生命科学学院的“四四”实验教学体系采用分层教学的理念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多种实验教学的途径和考核方式,既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又充分体现了学科专业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注释
  ①“十・打实”指:三笔字与简笔画,普通话与演讲,人文读书工程,信息技术技能,教育科研,就业指导、职业礼仪、职业规划及人际交往,双语教学课堂,教师技能,班队活动设计与组织、班队管理,艺体特长。
  参考文献
  [1]田一聚,张乐天.1978-1999年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15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