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课堂教学之启发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毛俊

  摘 要:课堂教学启发艺术思想及实践在中外教育史上是源远流长的。在我国,"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而中国教育学史上最早系统总结教学理论的著作《学记》,对教学启发艺术也有精辟的论述。所谓:"君子之交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在国外,教学启发艺术的思想也受到历代教育家重视。古希腊思想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苏格拉底就经常采用谈话、问答的方法来使学生获得知识。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也倡导"教育就是引导"的理念。他有句名言:"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笔者作为一个基层的人民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也感同身受,并对课堂教学启发艺术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探讨与实践,现就有关课堂教学启发艺术的基本要求及具体方法与诸君做一个交流与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 启发艺术
  一、教学启发艺术的含义
  《论语・述而》篇有云:"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说,孔子启发教学的含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上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达。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自动推知领悟其他与此相关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而《学记》也有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翻译为现代白话就是: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这样,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学生学习起来才感到轻快,学生也才能够独立思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愉快而又能够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启发诱导。
  古希腊思想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苏格拉底就经常采用谈话、问答的方法来使学生获得知识。例如,他向学生提出什么是"正义"的问题,要求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说明自己对"正义"的理解。然后反诘等方法,使学生陷于自相矛盾之中,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想法的不全面性。就这样步步追问,最后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苏格拉底也说:"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后来,人们奉苏格拉底为西方教学启发艺术的"第一人"。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也对教学启发艺术思想的理论化做出来卓越的贡献。他认为"教育就是引导",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是他启发性教学的首要原理,也是他教学成功的基础和标志。他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他建议:教学要采用发展的方法,即"是一种归纳的或诱导的、分析的、回归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教学启发艺术的含义可以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而巧妙地启迪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电脑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二、课堂教学启发艺术的基本要求
  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启发艺术应当注意些什么?有哪些基本要求?以及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取得良好的启发效果?这些都是广大教师所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思考,结合课堂教学启发艺术理论,认为以下内容是实现课堂教学启发良好效果的基本要求:
  (一)启发思维应成为课堂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所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就成为教师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
  1、要教会学生思维,即把如何思维的方法授予学生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有人说交给学生猎物,不如教给学生打猎的方法。意思都是强调方法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有关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师启发思维才不是一句空话。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诸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分类法、抽象法等等,一旦为学生熟练掌握,便会大大加强其思维的科学性与效率,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水平。
  2、教师在启发思维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智慧训练的目的在于造就智慧的主动探索者。"可见,善于思考的人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在这方面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那也会有误人子弟之嫌。爱因斯坦就曾论述过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品质的重要性,他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发在首位。"
  (二)问题性教学是启发思维的有效手段
  问题性教学之所以成为教师启发思维的有效手段,在于它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
  1、问题性教学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
  因为人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影起思维的第一步。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有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它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探索思悟。
  2、问题性教学讲究"布白"艺术,追求启发的实效
  问题性教学所讲究的"布白"艺术,即指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利用想象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来看,"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倾向,因此,这种"空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教学启发艺术思维的"点金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思维的实效如何,还要看教师是否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了启发思维的"点金术"。因为良好的方法乃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思维,应注意以下三条原则性要求:
  1、适时合度
  实践证明,教师准确把握好教学时机,有利于在思维的最佳突破口点拨学生心灵的乐曲,启迪学生智慧的火花。同时,教师启发思维的问题,深度的难易要适中,速度的快慢要得宜,量度的大小要相应,要恰到好处的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2、因人循序
  教师启发思维应特别注意每个学生的个别性差异,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类型是各不相同的,这就决定了启发思维的方式方法必须因人而异。另外,教师启发思维时还应注意到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不过,有时故意打破其序,使学生超越知识空白而跳跃前进,也是发展学生直觉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3、反馈强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各种途径和手段启发学生思维时,也要注意"听其言,观其行",注意接收从学生身上发出的反馈信息,并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控制调节使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取得最优效果。
  (四)培养学生热爱思维劳动这种"智慧的体操"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紧张而愉快的思维活动,是一个人智慧绽开绚丽之花的直接动力。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教师在启发思维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培养起学生对思维劳动的热爱。
  1、让学生直接体验到课堂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而培养学生思维兴趣的途径,莫过于让学生直接体验到课堂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其实,在思维过程中,那疑问跌出的悬念、逻辑严密的推理过程、探求未知的好奇心、豁然开朗的顿悟,皆是可以令学生享受到参与创造的幸福感和愉悦兴奋的情绪体验。这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强化剂。
  2、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思维活动的真正主人
  教师在启发思维的教学艺术中,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的主动权和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设想的机会,而不是越俎代庖,做学生思维的保姆。正如杜勃罗留波夫所批评的:"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需咀嚼,只要把教师所讲的话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不是能独立思考的人。"像著名科学家茅以升教授发明的、鼓励学生出问题考老师的"咨询教学法",就能有效的培养真正热爱思维劳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三、课堂教学启发艺术的基本方法
  为了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启发效果,具体方法的运用也是极为关键的。而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能采用的启发艺术是丰富多样的,笔者简单做如下归纳:
  (一)比喻启发
  所谓比喻启发,是指教师灵活运用自然贴切、新颖有趣、生动形象的巧譬妙喻,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深为浅、化繁为简、化生为熟、化理为趣,达到启智开塞的目的。优秀教师都是善于比喻启发的高手。河北省邢台市特级教师陈甫林,把多用形象比喻作为进行启发教学的重要手段。他说:"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对物理概念做适当的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定律、公式和概念的理解与记忆,能起到弥补仪器不足或无法充分表达等缺陷的作用,能化枯燥为趣味,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事例启发
  所谓事例启发,是指教师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简短有趣而又能说明问题的具体事例,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事例启发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所选事例与教学内容的相关联程度和教师本人讲故事的能力
  (三)直观演示启发
  所谓直观演示启发,是指教师利用直观手段和演示操作,让学生边观察边思维,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直观演示启发的关键,是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己得出合理结论。
  (四)表情动作启发
  所谓表情动作启发,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使用眼神、手势、表情、体态等"无声语言",将有关信息暗示给学生,使之心领神会、当下彻悟。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表情动作启发,除了"表演者"自身的"演技"外,一般要求对方有较高的悟性,能够与启发者"心有灵犀一点通"。
  (五)设疑启发
  所谓设疑启发,是指教师利用问题来有效地引导并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设疑,一般可以有三种办法:一种叫"引疑",是教材上有的,学生未看出来,由教师将其"引"出来。第二种办法叫"激疑",是指激励学生去想疑。第三种办法叫"故疑",就是没有疑而故意提出疑。
  (六)类比启发
  所谓类比启发,是指教师将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放在一起或先后讲述,让学生通过对照比较,察觉其中的联系,而进行类推,得出合理的结论。通过成功的类比启发,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七)图示启发
  所谓图示启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直观图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使其进一步深思其含义。图示启发要注意使用精当,力求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不可滥用。
  (八)点拨启发
  所谓点拨启发,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指点迷津、拨开疑雾,使学生明确思路、抓住要旨。点拨启发要求教师功力深厚、高瞻远瞩、区别主次、抓住关键,使学生在受到点拨后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思维水平。
  此外,教学启发艺术还有许多具体方法,如练习启发、讨论启发、创境启发、问答启发、反扣启发、侧面启发、纠错启发等。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一定要深切领悟其中的真谛,真正将课堂教学表现为一种艺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学生获得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更快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沈龙明.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4]张宪敏.课堂教学技能[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林培英.课堂决策--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案例透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杨小微.现代教学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7](美)莫兰.实证教育方法[M].肖燕,邵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8](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毛俊,男,1968年9月出生,江西峡江人。工作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实验中学,职称:中学高级教师五级,职务:校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42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