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情感上产生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是一堂课的“引子”,所占时间不长,因此很多老师认为“导入”这个环节无关紧要,甚至从节约时间考虑,干脆省去,一上课直奔主题。其实,良好的导入能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它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正如俗话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多样,它们的新课导入也应该各具特点。但是,从其侧重点看,不外乎情、趣、理三个方面。 “情”指唤醒孩子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趣”指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理”指学生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对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如汉语拼音教学,可以着重于“趣”,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识字教学,可以着重于“理”,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更好地了解字义,也可以着重于“趣”,激发学生分析字形的兴趣;阅读教学,可以着重于“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也可以着重于“情”帮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说话和写作训练,可以着眼于“理”,唤起生活经验,认识事物,提高表达能力,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艺术的魅力迥异。
  一、设置悬念,引起好奇
  悬念的设置,一般要通过一定的情节或某些事例,不是简单直接的提问,犹如讲故事,说到紧张、激烈、热闹、扣人心弦处,戛然而止,从而引起听者的强烈兴趣和好奇。
  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新型玻璃》时,是这样设置悬念,导入新课的:“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的夜晚,到处一片寂静。一个盗贼悄无声息地潜入一座博物馆,正当他拿出刀子划破玻璃准备行窃时,突然警报响起,惊醒了保安,保安一拥而上,抓住了盗贼。那么,是谁报的警呢?说来令人难以相信,竟然是玻璃。那么,这是什么样的神奇玻璃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我们来学习新课《新型玻璃》”。同学们连忙打开书本,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设置悬念,应注意三点:悬念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难度适当,虽为学生未知,但经过阅读思考能有所知;悬念要和教材内容相符,如果与教材内容无关,就流于形式;要突出“悬”,它不同于一般的问题,比一般的问题更有艺术魅力。
  二、创设情境,产生共鸣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挂图或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更好地进入新的教学情境。
  例如,教学《春》,先让学生观察春天的画面(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到春天的美,再学习新课。又如教学《聂耳与国歌》,先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曲,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再引入新课等。
  创设情境的基本要点是“情”与“境”,通过“境”来表现“情”,通过“情”来深化“境”。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据“情”来创设“境”。
  三、故事诱导,激发兴趣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故事。因此上新课前先讲与课文有关的故事,再接触课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学《中华巨龙》,以《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引入,教学《拉萨的太阳》,以《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导入,教学《天上的街市》,以《牛郎织女》的故事导入。
  我们注意的是,故事必须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否则会冲淡主题,适得其反。
  四、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借助与新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舊知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测、设想,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如教学《可爱的小狐狸》,可以联系《狐狸和乌鸦》导入新课:“我们以前学习过《狐狸和乌鸦》,狐狸已经成为狡猾的代名词,可是,狐狸真的就是如此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可爱的小狐狸》。”
  新旧知识的联系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的联系,如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与深化等,这种联系能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桥梁,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另一种是间接的联系,如旧知识与新知识有某种类似的特征等,温习旧知识对学习新知识具有启发作用。
  五、质疑设问,激生寻“理”
  学贵有疑。运用质疑的方式,提出疑问,促使学生探求答案,开动脑筋,活跃他们的思维。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白鳍豚》时,首先课件展示白鳍豚的画面,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大部分同学回答:“看到了一条鱼。”老师微笑着说:“它真的是一条鱼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白鳍豚》。”学生们都怀着好奇的心情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质疑设问,目的是以“疑”作为学生“思”的先导,所提的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的重点,能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引起学生探寻事“理”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六、实验演示,直观易懂
  演示实物、标本、模型和挂图,或搞些小实验让学生观察,丰富感性知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激发他们获得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愿望,再导入新课。
  如有位老师教学《曹冲称象》一文前,准备了一盆水,一条模型船,一块橡皮泥。先把船放入水中,再把整块橡皮泥放入船中,在船舷水痕处作上记号,再把橡皮泥拿出,切成小块再拿入船中,学生注意观察水痕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随后讲述浮力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曹冲称象》,由于学生对浮力有了感性认识,因此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层次。
  以上的介绍仅是举例而已,艺术性导入新课的方法灵活多样,着眼于“情”,可发挥感染力;着眼于“趣”,可发挥诱引力;着眼于“理”,可发挥说服力。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因文而异,因人而异,采用合适的导入方法,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如沐春风,如游春园,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叶存铃《小学语文教学艺术》
  [2]袁微子《小学语文教学漫谈》
  (湖南省武冈市思源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5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