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亦庄亦谐 至真至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淑林

  初读这篇文章,就被作者那幽默诙谐、轻松舒缓的风格深深吸引住了,觉得李敖简直就是个大顽童,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首先在人物的称呼上,有时端庄典雅,充满真情。外祖母、妈妈、爸爸的称呼自然要恭恭敬敬,真真切切,一本正经。有时却又自然从俗,嘻嘻哈哈,充满活性。兄妹八人一拨是“六千金”,另一拨是“二元宝”;自己的外祖母,不称“姥姥”,却要叫做“妈妈的妈妈”、“老太太”,爸爸变成了“老子”,妈妈也成了“小头目”、“孩子王”。人物角色忽正忽反,忽上忽下,庄谐结合,倒错之中显乐趣。
  其次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人物命运本身就富有戏剧性,错位之中显乐趣。作品选取了妈妈一生中的五个片断,前后跨越三十多年的时间,让妈妈眼泪与笑容齐飞,悲喜与梦幻共一色。为了追求一家之主这一梦想,妈妈忍受了外祖母多年的侵权,又于爸爸的 “妇人之言,切不可听”之后,终于忍无可忍,以“在野之身”对爸爸展开了一连串、一系列的“攻击”,历数爸爸“十大罪”。我们试想一下“妈妈”当时反复“放唱片”的样子,义正词严,愤世嫉俗,甚至要发出安邦兴国、拯救民生的号召,形象不可谓不高大,不可谓不庄重。可就在这其中却又不得不一再宣布“下不为例”,接受我们兄妹才应该拿的红包和“照她喜欢吃的买来的水果”,暂且再做一回“孩子王”。妈妈的形象落差之大,自身形成了对比,同时又与心胸开阔、态度从容、具有君子风度的爸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产生了人物形象严重错位的喜剧诙谐效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采用了大词小用,把常人不得的政治行为、历史术语安放于普通的小人物身上。初看是夸张、诙谐所需,实质也揭示出“庄”的一面,让读者在轻松和愉;阮中完成了民主世俗化和大众化的过程。写外祖母用了“独裁”、“侵权”、“专政”;写爸爸用了“读诏书的口吻’’批评“外戚的势力”,治家“民主”一些;写妈妈“以在野之身”对爸爸展开攻击,历数爸爸“十大罪”,“政变”成功后“投票”决定取舍。
  “善为言笑,然合于大道”。进一步赏析,可发现文章幽默诙谐之下覆盖着至真至纯的人间亲情“大道”。爸爸十九年来为了使姥姥高兴,始终没有实行李家祖训,对妈妈的言论自由也没有钳制的举动;妈妈也显示出了小孩子身上的率真天性以及在心灵深处对爸爸的信服之情,最终“在流泪中接替了家长的职位”;我也是妈妈的孝顺儿子,“只要妈妈能实现她的梦幻”。
  也正因为有了一家人民主的风度,有了美好真情的存在,上述错位的人物形象方可产生诙谐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7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