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七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建平

  一、重视朗读训练
  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的根本在于习得语感。朗读有利于语感的培养和训练,朗读还可以让学生具体感受作品的艺术形象,深入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梳理作品层次。朗读还可以促进听、说、写三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话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可见,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师范读、集体诵读、男女生对读、分组朗读、自由诵读、听读、背诵、默读、赛读等等,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活动丰富多彩,使教学过程高潮迭现。加强朗读训练还可以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自读与教读相结合
  自读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师作必要的启发、点拨、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要完成这些任务,就要在课前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去思考。这样做到目的明确,不然,就会使课堂流于散漫,效果会不理想,或是学生匆匆忙忙地读一遍完事,白白浪费时间。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注意,问题要有梯度,同时难度不宜过大。自读是教读的基础,教读可以带动自读,教读时教师要做适度的指导,要给学生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实践证明,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法质量的关键。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就要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体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体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在阅读中都有或多或少、或精彩或粗陋的体验,老师要引导学生把体验说出来,然后进行讨论,那么就会出现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体验的碰撞,在碰撞中体验得到交流,思想得到沟通,这时,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再思考,获得更多更精彩的体验。
  四、要倡导民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民主气氛,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要关注学生的态度,敢于蹲下身子来看学生,没有师道尊严,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权威。在探究中,老师与学生作“公平”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完全能通过与教师的平等争论,获取满意结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理解,甚至是“出格”的,教师都应该抱着宽容、欣喜的心态去对待,不应简单地以教师的标准答案去取代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
  五、对照比较法
  将新读的文章与以往读过的同类文章或不同类文章的同类手法作一番对照比较。这样,学得快,记得牢,事半功倍,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当然,“温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因此,既要比较其“同”,更要对照其“异”。如《苏州园林》与《中国石拱桥》两文,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这是“同”。前文的特点是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后文的特点则是选材的代表性和语言的准确性,这是“异”。对照比较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如文章的语言、笔法、结构、描写、风格等均可作比,找出同异后,列表作记,加深理解,加强记忆。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中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如何在三年的初中学习期间提高阅读能力,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师关心的问题。初中特别强调读和背,因为这一时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阅读理解能力的逐渐提高,记忆力是基础,理解是关键,运用是目的。语文跟其他科目都是相通的,阅读能力差,其他科目也不行,读不懂就做不好题。中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是读书抓不住关键,看得比较随意,多是走马观花式的读书,有的同学读的书也不少,有的书读了不只一遍,但他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就是上不去,关键就是读得不认真,没读进去,不会读书,读得少,阅读面窄。要认真阅读,要逐字、逐词、逐句的读;要勤思考;还要多记笔记,读书笔记很重要,这些会让你终身受用。读书还得专心,不专心速度绝不会快;其次就是读的同类文章多了,速度当然也会快起来;还要熟练地使用常用工具书,熟了之后遇到问题就不用再找老师了。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好的习惯――经常查工具书。
  七、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语文教师普遍反映,说明文难教,学生也难学,他们往往对说明文阅读不太感兴趣。学生阅读说明文的问题主要在一是不容易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不容易区分相近事物;二是读得不仔细,以为说明文不像其他文章那么难懂似的。那么怎样教学生正确阅读说明文呢?我认为,要首先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说明文与其他文章的本质区别就是它用科学而严谨的语言来介绍事物的基本特点;再是要掌握说明的基本方法,一篇说明文或按空间顺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来介绍一种事物或一项科研成果,要掌握说明文的写作结构;还要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语言特别强调准确,不能违背科学;掌握了说明文这几方面的特点,阅读说明文就有了切入点,读起来就不会有找不着“路”的感觉了。实际上在学习和工作中说明文是非常重要的,严格意义上说各科教材都是说明文,若不会读说明文就是不会读教科书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