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真实到真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 鲁

  作文志
   “情感”在高考作文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宏观地来说,无论哪个省市的命题,都需要我们在写作时融入自己的饱满情感,抒情类的记叙文、散文是这样,议论文中同样也要体现出自己的情感倾向和人文情怀。从写作动机来看,任何一处景、一个人或一件事,能够被我们诉诸笔端,都是首先在情感上给我们以触动,并最终在我们的情感中完成升华。
  对于高中生来说,人生阅历相对有限,诸如亲情、友情、同学情、师生情乃至爱情等,是生活中最主要的也是感受最深的一部分。因此,情感不仅是考生最常写到的主题,各地的作文题在设置和要求上也往往给考生以选择情感主题的空间。比如2009年浙江卷“绿叶对根的情谊”,就涵括了亲情、思乡情等主题。而2010年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广东卷“与你为邻”等,就引导考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寻找那些给人以情感熏染和激励的写作材料。
  
  对话
  理性视野下的情感
  ――对话河南大学姬志闯副教授
  
  苏鲁(以下简写为苏):姬教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能参加我们这一期的对话栏目。情感是一个非常生活化的话题,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因之喜、由之悲,而很少去作一番深入的思考。您是哲学领域的专家,从事的是思辨性很强的研究,那么,一提到情感,您会想到什么?
  姬志闯(以下简写为姬):一谈及情感,首先会使人想起诸如亲情、友情和爱情并置人于一种感性的细腻和温馨,而对于一个“现代”或者“被现代”的人而言,则更会沁透着一种逃离工作匆忙和生活喧嚣后的恬静、放松和惬意。
  苏:嗯,您提到的后一个方面我深有感触。我理解,人就是一种情感的动物。
  姬:对,情感似乎从一开始就栖居于个人的心灵深处,以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直面我们的灵魂,无论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并时刻准备敲击我们的每一个心键,无论结果是愉悦还是伤感。
  苏:如果撇开个人生活感受的层面,冷静地、理智地审视情感,您有什么体会?
  姬: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情感虽然在感受中让人觉得温暖、温馨,但一旦超出个人感受来思考,就会突然触动一种莫名的沉重,甚至是敬畏。因为它已经而且正在以一种超越个体生命和历史时空的方式,升华并凝聚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伦理、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并在对文学、艺术、历史、习俗等所有社会生活和精神领域的充斥中,扎根于每个生命,并在其社会存在中重构每一个生命。
  苏:您的意思是说,情感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人类的某种存在方式?
  姬:可以这样说。一方面,每个个体和生命都因为情感的自然生发而成为情感的主角,并因此拥有谈论和诠释情感的权利和资格;而另一方面,每个个体和生命又都因为情感的超越性而成为情感的注脚,并在其结果中被重新诠释和获得新生。
  苏:呵呵,“个人是情感的注脚”,这种说法很有趣。您怎么看待亲情?
  姬:我想亲情是情感的基本元素和形式,根源于生命赖以形成、存在以及基于种族延续目的的血缘关系。它体现为父母、长辈对子女和后代的一种“有责任感”的呵护和关爱义务,以及子女对父母、长辈的一种“有义务感”的尊敬和孝顺责任,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没有理由的”责任和义务构成了亲情的基本内涵。
  苏:嗯,可以说这是亲情的理想状态。
  姬:是的,在现实生活中却因为“独生子女”等各种原因出现了亲情中责任和责任感的丧失,父母的没有理由的“义务”被误解并扩大成了“无责任感”的“溺爱”,而子女则成了亲情的纯粹收受者,进而在“理所当然”的享用中遗忘了对父母的“责任”。事实上,这种责任和责任感的丧失已经误解并放逐了真正的亲情。
  苏:那么友情呢,您怎样理解?
  姬:如果说亲情基于血缘关系,那么,友情则因为不具有“血浓于水”的优势而有比责任更高的“相知”要求,因此也更难获得,而这也是把“不孝者不交”作为朋友的底线并把朋友称为“知己”的原因。
  苏:能否再具体地谈一谈?我想,大多数高中生正处于一个建立并巩固友情的微妙的阶段。
  姬:这样说吧,友情就是“相知”加亲情般的“责任”。相知是友情成为可能的条件和纯洁性的保证,而责任则使其充分,二者缺一不可。但相知并不是暂时利益、关系的相近、亲近,而是一种长期、理性和全面的了解,所谓“知己难求”就是这个道理,同时也是“慎交友”的原因;责任是相知的行为显现,是一种如爱己般无私的付出。因此,当我们要纳某人为友时,就必须扪心自问:“我做到知之如知己,并准备好为之亲情般付出了吗?”
  苏:如果异性之间建立这样的友情呢?是否就是爱情?
  姬:有人习惯于把两性之间的朋友称为“红颜知己”或“蓝颜知己”,事实上,这已经离爱情的话题很近了,但这种友情却并不必然产生爱情。因为,爱情比友情要求更高,因此难度也更大。
  苏:那您觉得爱情的关键在于什么?
  姬:所谓爱情,一般意义上是指两性之间的相互爱慕,在我看来,它是友情加上亲情,或者说,以亲情为取向和旨归于亲情的友情。如果说单纯的友情还是基于两个个体之间的话,那么爱情则倾向于把友情有别于亲情的那个血缘断裂也弥合起来,进而对未来血缘关系的产生作出承诺,它是友情的“相知”“责任”与亲情的“自然渊源”“没有理由”的高度融合,是两个个体的高度一体化。
  苏:我意识到一点,您一直在强调责任。
  姬:对,在我看来爱情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花前月下、甜言蜜语,而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对知己的那份超越生命的血缘般没有理由的责任。
  苏:佛教中把人就称为“有情”,似乎情感就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您怎样理解?
  姬:佛教中的“有情”,狭义上是指“有意识的生命”,而广义上则指包括“非情”即“无意识的生命”在内的一切“众生”。事实上,这不仅反映了情感对生命本身的标识,而且也反映了情感的自身超越性,超越个体、超越意识生命,直至一切生命存在。而完成了这种超越的情感,则会把责任转化为一种范围更为拓展的关怀和态度,进而在趋向终极和普世的途中凝聚为一种伦理、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普渡众生”就是这样一种实现超越的情感。
  苏:您的意思是,情感与生命的价值相关?
  姬:对,事实上情感不仅标识着生命,而且也作为生命意义的实现路径而统摄着生命。就人而言,作为个体情感要求的“责任”是其实现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窗口、中介和终端;而情感的个体超越,则会使得个体的责任趋于社会化,进而以一种伦理、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式实现对社会和世界的责任,事实上,这就是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
  
  主笔
  从真实到真实
  ――关于情感的言说
  苏鲁
  
  表达真情实感,是高中作文的首要要求。真情,也就是自己所经历和体验到的,从自己心中油然而生的情,而非凭空杜撰的或抄袭自别人的情;实感,也就是根据客观实际,实实在在地去描述自己的体验,而非任意地去夸张、扭曲或者用某一种套路、模式去框定自己的体验。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习惯、情趣以及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等都存有差异,每个人所体验到的情,也必然有其独特的一面,只要诚恳地面对自己和生活,用心去挖掘,便会写出给人以独特感受的文章。而一篇文章的价值,就在于这种独特性。作为读者,正是在欣赏到风采各异的独特性之后,才让自己的精神具备了丰富性。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妈妈。做到真,就要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鲜活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目光停顿在那些周围人的身上;做到实,就要用心去品味生活中的细节,关注不同人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以及处境和命运。

  真实,不仅是我们写作有关情感主题作文的要求,更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持有的面对情感的态度,也即真诚而朴实。“诚”和“朴”,都是源远流长、内涵深厚的字眼。儒家视“诚”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孟子》中有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而“朴”原指未经雕琢制作的木料,老子将之引申为“道”,“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在形容古之高士时,老子又言“敦兮,其若朴”,意指敦厚纯善的天性。可见,以真实、诚朴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情感,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意义重大。无论“诚”还是“朴”,都要求我们坦坦荡荡、无所遮蔽,率性为之、待人如己。
  真诚、朴实,说来简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受到私心、掩饰、逃避等心理的影响而难以做到。可以说,做到“诚朴”二字,也便具备了不受世俗因素侵扰的浩然之气。
  在某种程度上,真实还意味着本真、实相,也即情感的真正面目。那么,情感到底是什么?我们所深有感触的亲情、友情、爱情其本质在于什么?毫无疑问,情感总是发生在两个不同主体之间的事情,即便特殊如“自恋”,也还是将自己一分为二,那个“被爱恋”的自己某种意义上也是“他人”。然而,人果真能够走出“自我”而抵达“他人”吗?那些动人的情感,通常表现为一种无私的献身的热情,但这并不表明付出情感的人那里缺少“我”的考虑。相反,情感越丰富的人,越是自我更为成熟和独立的人。一个人执著地去追求爱情,是因为爱情在其生命中有着深刻的特殊的意义;因为他对人生的价值有着更真切和丰富的感悟和思考;因为作为个体,他是饱满而鲜活的,是向远方和各种可能性延伸的,而非死灰一般苍白和沉寂。
  关于情感,无论表达、经历还是思考,“真实”都是我们理应秉持的心态。唯其如此,一个人的生命才会宛如秋日里的果实,盈实,浑圆,闪耀着光泽;才会在晨雾和暮霭中,散发出人性的芬芳。
  
  商榷
  情感的价值在于其自身
  南京大学硕士刘伟
  
  关于情感,苏鲁强调的是真实,在作文时要表达“真情实感”,在日常生活中要以“真诚、朴实”的态度去面对,在理智上则要探求其“本真、实相”的一面。这个思路,无疑是清晰而切中要害的,让人很受启发。
  谈到情感,我更看重的是其表现出来的一面,也就是情感的温馨、感动、热烈、忠贞、决绝本身。在这个意义上,情感体现为人的情绪、精神状态等等。很多人认为,情感本身是盲目的,需要理智来约束。但我不这样想,需要理智来约束的是人的欲望以及人性中恶的一面,情感则是人的生命激情的自然体现,它是人的一种生命方式。在很多时候,情感并不需要理智来为它提供一个基石、作出某种解释,比如爱情,古往今来这么多诗人来歌颂它,又有几个人能将它真的说清楚呢?可以说,情感的价值就在于情感的迸发和体验。
  历史上也不乏一些以其情感的炽烈而成就其伟大一生的人物,比如梵・高就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在他那里,无论是扭曲的星夜还是火焰一般的向日葵,都是其近乎疯狂的情感的外化。正是这种极致的情感体验,造就了其虽痛苦却纯净的灵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8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