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考场作文漂亮开篇十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学华

  专训导引
  
  有了靓丽的标题,也应有精彩的开篇。有人说,高考作文要“打好前三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章一开头就要“震得住”。“万事开头难”,文章开篇也是如此。如果说,文章的标题是人的眼睛,那么,文章的开头无疑是人的眉毛,良好的开头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万事开头难”,古人评文章的开头应像“凤头”,好的文章的开篇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精巧漂亮,开头的一句话便是对整篇文章的定调,要精准也要音色圆润。
  
  考场作文漂亮开篇十法
  浙江/王学华
  好的开头如“凤头”,精心刻画好“凤头”,一定会收到让读者眼前一亮的效果。下面介绍考场作文中十种常见的开头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开门见山法
  指的是在文章开端一起笔就直截了当地、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或描述表现对象。这种开头方法,能让人一下子抓住文章主旨。它适用于各种文体,主要用于议论文。如果你在高考作文中选择议论文,不妨“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话题,亮明观点,单刀直入,让急于知道你的文章是否符合题意的阅卷教师吃一颗“定心丸”。如2009年山东卷高考满分作文《见证》的开头:
  金灿灿的麦田见证了你的辛勤,灰白的头发见证了你的付出,幸福的家庭见证了你的努力。父亲,让一切的一切见证您的平凡与伟大。
  这样的开头简洁而凝炼地写出了父亲的伟大,既切合文题,又揭示中心,并为下文的进一步展开做了铺垫。
  
  二、形象刻画法
  借助形象进行表情达意,是一般写人记事、绘景抒情类文章常用的方法。在文章开头塑造形象,有助于突出其鲜明的性格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读者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渲染气氛。如高考佳作《箭锋上的友情》就是这样开头的:
  周瑜在军营帐篷里来回踱着步,一只飞蛾在案台上的火烛旁飞来飞去。帐篷里忽暗忽明,帐篷门口站岗的士兵叹了口气,他明白帐篷里的人一定正被什么事所烦恼着,但同时他也明白像他这样的小人物又怎能替一个东吴大将着想?此时,帘幡被掀开了,周瑜从里面走了出来,一身银甲在月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的脸上没有表情,看上去像是在犹豫什么,又好像是下定了决心。周瑜就这样站了很久,旁边的士兵也只好就这样陪他站着。一时问,天地显得无限宽广,星星满布在黑色的夜空中,就好像一颗颗珍珠散落在了黑色的绸缎上。周瑜开始回想起几天前的事来……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用别致的方法塑造出了周瑜的形象,他在沉思、他在苦恼、他在犹豫、他在定夺,一个真实的、有生命活力的周瑜一开始便深深烙在读者的脑海,挥之不去。这样的开头就有先声夺人之妙,非常“抓人”。
  
  三、设问开头法
  即开头采用疑问或反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写作时你可在文章开头设置疑问,或多问并用,引人遐想,启人深思。如2009年浙江卷高考佳作《外婆,我牵挂你》一文的开头:
  亲爱的外婆,现在的你是否倚在门口,盼望着我出现的身影?现在的你是否仍守在电话旁边,等那清脆的铃声响起?现在的你是否仍然保存着我小时候的衣物,想我时便拿出来瞧瞧?
  作者开头连用三个问句,充分写出了对外婆的思念之情,启发读者思考,耐人寻味。
  
  四、起兴类比法
  先以简洁的语言从描写其他事物或景象开始,然后再结合主旨阐述话题。这样的开头往往由远及近,娓娓道来,令人感到亲切和舒畅。如高考佳作《愿景》一文的开头
  秋天,树叶悄悄地换上金黄色的盛装,一阵秋风吹过,静静地离开曾经欢唱过的枝头,悠悠地飘落到地面,是那样的安静,那样的坦然。因为它们知道,它们把生命植入大地,是为了等待第二年的春风拂过――这是自然的向往之景。
  春去春来,需要等待;花开花谢,需要等待;潮起潮落,也需要等待。大自然都是如此,何况人呢?
  孩提时代,等待上学的我们;少年时代,等待长大的我们;走出校园,等待成功的我们;成年之后,等待爱情的我们――这是生命的追求之景。
  此篇文章的主题是谈人生的理想与憧憬,但作者却先从大自然的秋天和春天起笔,起兴类比,然后再引入到生命的追求之景,联想自然,烘托有力,生动别致,令人回味无穷。
  
  五、名句引入法
  名言名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在作文中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言名句开头,可以为文章主题的表现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如高考佳作《问》就是这样开头的:
  到底什么是人的魂?
  说白了,就是人的某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老夫子的魂;“待重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岳元帅的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魂;“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杜甫的魂。
  这篇文章以屈原、岳飞、李白、杜甫的名句开篇,高屋建瓴,直奔主旨,磅礴的气势,深邃的哲理,旗帜鲜明地告诉人们:做人,首先要有一颗高尚的灵魂。这样的开头,在点题明确的同时,给人一种文采飞扬的艺术效果。
  
  六、悬念设疑法
  设置悬念和疑问往往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阅读欲望,引人深思。在作文中以与题旨相关的悬念或疑问切入,更显构思巧妙。如《善问者知行天下》就以悬念设疑开头:
  星星为什么会发光?月亮为什么有阴晴圆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小溪为什么鱼翔浅底?我们面对蓝天发问。
  为什么人有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为什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什么实践出真知?我们面对人类生活发问。
  这个开头是一连串的疑问,这些疑问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读者读到这里肯定会进行思考,并且情不自禁地看下去。这个疑问带出了后文的屈原、孔子、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三位中外名人的追问以及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类问题,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七、寓言故事法
  寓言和故事大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寓言和故事开头,能唤起听众的类比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具有象征性,所阐述的道理也更集中鲜明,使文章显得更富文化底蕴。如高考佳《减负中的“朝三暮四”》的开头:
  有这样一群聪明的猴子,它们为晚上吃的栗子是四颗而早上却只有三颗而气愤,于是主人一狠心、一跺脚,说:“以后给你们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猴儿们心里乐开了花。
  自以为聪明的猴子们哪里知道,早上多出的那颗栗子,是从晚上那四颗中“挪”出来的,它们连半颗栗子都没多得。
  坐在考场中,我不由想到了减负中的我们,多少和这群猴子有点相像吧?
  本文由“朝三暮四”的故事切入,准确找到自己心灵火花的撞击点,并由此引申联想到现行的教育弊端,理直气壮地透析现行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可谓见解独到。用“朝三暮四”的故事来类比如今的减负现状,显示出考生的洞察力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味。
  
  八、题旨哲理法
  从文章题旨单刀切入,直奔主题,以哲理化的语言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给人以雄辩的力量和思想的震撼。如高考佳作《生命如大河》就是这样开头的:
  如果生命有形色,它一定奔涌如大河,挟卷一切入海,奔流不返,它以劈山穿石的伟力流动,在我们的叹惋中奔去,雄伟而决绝。
  所以,勤勉者说:生无所息。
  如果生命有形色,它一定奔流如大河,穿越千里,穿越岁月,生命在月光下奔流,在平原上涌动,累了,倦了,便暂停下匆匆脚步,于是有了湖泊的美丽与宁谧。
  所以,睿智者说:生有所息。
  人生,便是这二者的统一。
  此篇作文的话题是“生无所息,生有所息”,这个切入可谓不枝不蔓、干净利索,既是全文内容的概括,又是作者思想的体现。文章以河流作为意象,鲜明地告诉人们:生命就是一条奔流的大河,在这条亘古流淌的大河两岸,分别是“生有所息”与“生无所息”,人生便是这两者的辩证统一,其观点很有哲理性和启示性。
  
  九、铺排蓄势法
  此类文章的开头充分利用多种修辞格,创设出一种强大的气势或氛围,给人一种新奇感和震撼感,让人从中受到感染。如2009年浙江高考佳作《绿叶对根的情意》一文的开头:
  有一种情意,是狐死首丘的那一份依恋;有一种情意,是“维桑与梓,毕恭敬止”的那一份敬意;有一种情意,是叶落归根的那一丝欣慰……有一种情意,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排比对称的形式铺排呈现,一连三句,破空而来,造成咄咄逼人的气势,而后再点明主旨,更让人有一种释怀之感。这种开头,既能显示出作者知识的丰富,又能诱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十、情景交融法
  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开头,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如2009年浙江高考满分佳作《脉脉乡情》就是这样的开头:
  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栽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有些悸动。
  这里描写船在水中行、鸟在天上飞的景色,目的是要抒发浓浓的乡情,作者把真挚的热爱故乡的情感融入了写景之中,让人感到真切而生动。运用情景交融法,最主要的是抒发作者的感情。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或触景生情,或因情设景,但都必须融情于景,景中含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9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