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旁若无人(3)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赛琴

  初夏,我搬入新居,结束了原有的恋情,开始寂寞独居的生活。同一楼层还住了一户人家,而剩余房子都是空置的。印象中,对面那户人家的门似乎从未开过,夜间却常有吉他声从中传出。
  某夜,我难以入眠,独坐在窗台上,吹着闷热的风,喝着红酒,断断续续的吉他声又再次传入耳中,循着声音望向对面窗台,上面坐着个抱着吉他弹唱的男人。黑夜中,看不清他的样子。
  他痴痴地弹着,我静静地听。
  音乐多属于寂寞的人,这话大概不假。
  之后的几个夜晚,我就这样一直坐着,听着。晨曦微露时,我稍稍看清了他的侧影,脸上写满静静的寂寞。
  随后我渐渐和社区的保安大叔熟络起来,他见我带着日渐浓黑的眼圈疲惫地上班,便关心的问了句:“是不是楼上那小伙子吵到你了?连觉都睡不好吧?”于是大叔给我讲起了他的故事。“小伙子,痴痴地爱着音乐,爱着吉他。那层楼原是住着一户人家的,被他的夜半琴声吓走了。后来去敲他的门的人也就多了起来,他认得他们的声音,于是干脆连门也不开,顾自抱着琴弹奏,全然不理会邻居怎么破口大骂。
  “我看那小伙子也不是不明事理,只是他这么做也确实有点儿不合适。”大叔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小伙子家里看起来还挺富裕的,没看见他出去工作,只是在家练琴。看上去还真有几分艺术家的样子。”
  我不懂音乐,却觉得他弹得挺好的。于是我在下班后尽量早点回家,听他的每日演奏会。夜里,当我痴痴望着对面窗口的目光恰恰撞上他落寞的眼神,只一秒,他便收回目光。
  他看到我了吗?我这样想着。他没有半点反应地,继续弹着琴,仿佛我从一开始便不存在。于是我想,他大抵是没看到我,否则断然不会一点反应也没有。
  几天后,等我从失恋的漩涡中挣扎出来,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勇气主动结识这位痴痴的“吉他手”后,我敲了敲他的门。他看我的眼神,分明有些熟识,直接请我进屋,倒了杯果汁,而后又回到了窗台继续弹琴,我喝着饮料,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很长时间,他一句话也不说,就算张开嘴,也只是唱歌,唱着某段抒情的摇滚乐……
  后来几次拜访也同样如此。
  一天下午,他弹完了一首曲子,目光从吉他上移开,看着我,示意我拿起桌上音乐会的票,我懂得他的意思,点了点头。他的嘴角现出浅浅的笑意。到了音乐会场时,音乐会已经开始了,他带着我找到了座位坐下后,什么话也没说,目光也只聚焦在那台上的吉他上,我开始想象他站在舞台中央,忘我的演出,如同看着他每日的演唱会一般,只是地点变了,他的衣着也更为光鲜,用聚光灯收集起来的光一点点洒在他身上,漂浮在空中的尘埃,传递着光,衬出他愈加醉人的痴迷神色。淹没在黑暗中的他,顾自享受着音乐家的演奏……如此这般,岂是“痴痴者”三字能言尽的?比痴痴者更痴者为何人?常常如此旁若无人。
  然而,有时我却发现他的眼角湿湿的。我猜想他是太孤独了,又或者是歌曲太伤感了?我从看客的角度猜想是寂寞让他旁若无人,抑或是音乐让他如此忘我。我也只望他能答应:
  ――如果可以,从此少点儿忧伤少点寂寞。
  次日,透过窗,我听到的不是寂寞的音乐,而是欢快的调子。
  那一天,前男友又出现在我的眼前,提出重新开始的请求,他请来了我最要好的朋友作证之前的分手的事只是一个误会,就这样,他把我带走了。我回到了原来的生活,离开他,偶尔也想念那消失了的吉他声和那个热爱音乐且常常忘我地演奏曲子的年轻人。
  今天,看着弹着吉他的街头乐队,我想起了他。
  评点 严凌君
  这不算一篇成功的作品,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对学生写作有普遍的启发。作者努力在构思上出新――用小说笔法,设计了一个乐痴的形象,他旁若无人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问题出在哪里呢?其一、这是学生气的想象内容,缺乏生活的真实。想象力本来是创作的必要天赋,如果天马行空就是玄幻,写现实题材还需符合生活的真实,也就是说,你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应该是“可能有的生活”。其二、怎样让想象的故事变得真实?让人物的言行具有生活气息、青春气息、乐痴气息。这一切需要有坚实的细节作支撑。其三、人物之间的关系没有张力。一个失恋的女子痴迷一个邻居男孩的吉他声,本来有一个好故事的框架,但作者没有讲述人物之间关系的转化,尤其是,“我的恋情”的变化与吉他男孩有什么关系,我们不得而知。学会把一个故事说得可信、可读、可爱,是作者还需要学习的东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70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