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孔令元

  名师考前经验谈
  审题,是作文成败的关键性因素。题审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了快速审题的方法。近几年的高考,出现最多的作文类型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审题时,一定要有全局意识。要充分注意材料中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逻辑关系后找到最佳立意,再进行写作。
  2.如材料中出现了多人或多物,一般有几人(几物)就有几个审题角度。审题时不妨先从不同角度出发,列出主要审题方向,再综合考虑文体要求、立意的新颖性和深刻性、立意的时代感和针对性、自己对材料的掌握程度等情况选择最佳角度写作。
  3.对于一些较为难懂的材料,不妨先从具体的的语句出发,提取重要概念和关键词语,然后把具体概念或关键词语抽象化,再联系当前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与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建立起联系,最后在此基础之上选择立意,将抽象又化为具体内容。
  4.如果一时从“正面”(肯定)的角度难以确定立意,不妨反弹琵琶,从“反面”(否定)的思维角度展开论述,再进行审题。这样也许就会有新的发现。
  
  
  名师押题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师有言:“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语言是传达感情、沟通交流的工具,但是如果运用不当,虽是出自无心,也会成为伤人的利器。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形成阳、花朵、净水般的语言,与他人共享,则能拥有一个丰美的人生。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意图】
  本作文为材料作文。材料开头引用佛教临济宗第48代传人星云大师的话,清楚地表明我们所提倡的语言应是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像花朵一般美丽,像净水一般明澈。这是命题者的命题导向。第二段谈及语言在交流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引用俗语,从反面说明了不合宜的语言在沟通交往中产生的负面影响。第三段材料进一步说明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分别是产生阳光、花朵、净水般语言的途径,从而照应了第一段,并且是对第二段内容的深化。三段材料都从“语言”出发,涉及语言的作用、语言的负面效用、优美纯净语言产生的途径等内容。三段材料之间层层相扣,逻辑严密。
  如果能注意到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题目告诉我们的最佳立意就会非常明确:语言是传达感情、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我们不仅要学会说洁净优美的语言,避免由于语言使用不当对沟通交往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应该深入思考,找到掌握洁净优美的语言的方法,即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形成对事物正确光明的见解、健康积极的思想、洁净的观念。
  当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愈来越多,国家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国际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题目涉及“语言”的材料和内容,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切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能切实引导大家深入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思路点拨】
  由于材料对思考问题的深度和逻辑性要求较高,因此本题较为适合写出深刻的议论文。
  角度一: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形成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与他人共享,则能拥有一个丰美的人生。
  立意方向:
  1.可采用层递式结构,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层次来叙述,首先分析什么样的语言是“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其次分析为什么要拥有这样的语言,最后再深入一步,探讨形成这种语言的途径方法,即读书、思考,提高个人修养,洁净自己的心灵。
  2.“形成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的途径是“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它所带来的结果是“与他人共享,则能拥有一个丰美的人生”。深入具体地分析怎样能掌握这种语言,掌握了以后为什么“能拥有一个丰美的人生”。
  角度二:语言是传达感情、沟通交流的工具,但是如果运用不当,虽是出自无心,也会成为伤人的利器。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立意方向:从语言的传播媒介的作用上谈,可先采用正面论证,举一些使用语言成功沟通交流,获得成功的例子。再从反面出发,举一些语言运用不当,沟通失败伤害他人的事例。正反对比,增强说服力。再深入一步,从如何获得好的语言的角度谈一些具体的方法,照应点题。
  
  【写作误区】
  本题对材料作文审题能力和作文思维深度有较高层次的要求。审题如果不注意材料间逻辑关系,会造成断章取义、流于表面的弊病。只注意第一段的材料,容易将作文写成对美好语言的歌颂和赞扬。只注意第二段材料,仅从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上展开论述,正反对比强调语言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文章会流于肤浅,不深刻。这也提醒我们做材料作文时,分析材料必须全面、辩证、深刻。这也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和要求。
  
  标杆作文
  言为心声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顾韵飞
  
  曾听过这样的一句话:“言为心声,语为人镜”。意思是说,语言是心灵的载体,一个人的修养,举手投足间的流露,都映照着其心境的好坏善恶。的确,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语中,看出其道德品质。语言文明为人高尚者,受人尊敬;语言粗鲁为人鄙俗者,受人排斥。有文化有涵养的人,往往懂得沟通的技巧,善于运用语言来温暖人心,增添生活的情致。有人曾这样问过著名文学家大仲马,您为什么可以泰然地步入晚年?他不以为然地潇洒反驳道,我花尽一生的时光才活到今天。大仲马轻松而又不失风雅的回答,使人为之赞叹并思考良久。内心世界宽广而又丰富的人,往往拥有更多人生阅历和生活感慨。智慧与经验为他们建起一座阳光花房,使他们的心灵温柔而深刻,更富有哲思。而中国著名作家钱钟书,曾这样婉言拒绝过一位希望采访他的女记者:“当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他巧妙的比喻反问,恰如其分地表明了自己的意愿,不但没有失去风度,反而凸显了自己的内涵和丰富的智慧。
  无知而又愚昧的人,往往语出伤人,他们的言语折射出自己的粗鄙和愚钝。有这么一个故事,讲一个人请客,等了很久客人还没有到齐,他十分着急,便说道,该来的怎么还没来?虽然只是出于无心,但此话一出,却把其他访客全部气走。这个故事其实反映出文化低、素养低的人,在沟通中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造成这样结果的根本原因,就是内心修养的匮乏和知识文化的欠缺。
  内心世界如白纸般空白虚弱的人,他们的心灵由于无知与愚钝而被蒙上了薄雾,变得粗鄙不堪,而语言也变得空洞缺少涵养,甚至会造成“恶语伤人六月寒”的后果,而唯有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为深刻,自己的言语更为温暖。
  言为心声,一个人言语的表达反映出他的道德与素养。而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拥有光明见解、芬芳思想、洁净观念的人,才能做到说话如阳光、花朵、净水,给人感动和希望。
  言为心声,语为人镜。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用知识与文化充实心灵,做一个内心丰富多彩,善于沟通言语的人。
  【点评】从基础等级来看,本文做到了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章的第一个亮点是审题深入,注意到材料中形成“阳光、花朵、净水般的语言”的途径是“在自己的心里产生光明的见解、芬芳的思想、洁净的观念”的深层次意蕴。文章主要论及语言反映人的心灵善恶。从发展等级来看,文章的第二个亮点是说理深刻透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文章先从正反角度论述语言文明和粗鲁带来的不同后果,然后继续追问,唯有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深刻,言语更温暖。
  
  推荐名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管、鲍二人少小相识,后来合伙经商,管仲总是要从中多占一些便宜,鲍叔不以他为贪,知他是家贫的缘故。
  此后,管仲出了不少馊主意,几乎使生意做不下去了,鲍叔也不认为他蠢,而认为是没有遇上好时机。
  后来鲍、管二人分别投奔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门下,小白胜而纠死。管仲跟着倒霉被囚。鲍叔不以胜者自旌,反而力荐管仲于齐桓公(小白),也不计较自己会处在管仲之下。桓公果然拜管仲为相,治理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主。
  管仲后来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根据上面材料的寓意,提炼中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定,结构清楚,立意明确。
  
  【写作提示】
  本题属典型的材料作文,文中材料一共四段。第一、二、三段以管仲和鲍叔为主要人物,分别阐述了鲍叔对管仲的三次理解和宽容。第四段是管仲的感叹。联系整个四段材料进行分析,不难确定本文的最佳立意为“宽容”。如写议论文,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谈一谈什么是宽容,也可以结合材料论述拥有宽容的好处。可以采用层递式结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次,从“什么是宽容―为什么要拥有宽容―怎么样获得宽容”展开深入分析。
  本题在写作时主要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审题不清楚,不深入。材料作文审题最忌讳曲解材料或断章取义,一些同学或只注意到第四段管仲的话,作文立意设置为“知音”,就没有找到最佳立意,稍有偏题之嫌。或者从“发现人才”、“伯乐与千里马”的角度论述人才问题,也有一些偏题。这个题目提醒大家在审材料作文的题目时,一定注意要有全局意识、注意材料中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逻辑关系后找到最佳立意,再进行写作。二是材料不丰富,流于俗套。积累作文素材在高考最后冲刺阶段仍然非常重要。建议在最后应考的两个月中,每天至少积累1-2个最新的作文素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79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