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标题――情节――寄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文字阅读量很大,如何让学生真正地自读起来呢?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拟标题――串情节――寄言那时那人”的方法来促读,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顺畅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分割情节,为画面拟标题
  
  构建此教学环节的“支撑”有两个:一是同册课本第二单元集中选编了三篇经典章回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学生对小说回目的设计颇为关注;二是2004年全国15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有7套涉及对联这一知识点,“高考指挥棒”让学生对“对对子”的热情大为高涨。于是,为了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把这个‘薄幸郎痴情女’的‘俗套爱情故事’画成若干幅图画,你能找出这些画面并为它们拟一个标题吗?所拟标题要与‘十娘怒沉百宝箱’字数一致,结构相似。”学生的尝试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很快就有同学找出诸如“十娘心碎细着装”“李甲追悔失佳人”“十娘船首歌妙音”“潞河把酒妾弹唱”等精彩的标题。
  
  二、内容整合,用标题串情节
  
  为了促使学生将9000多字的文章细细读完,我继续增加难度:小组合作,用拟定的标题把这个“俗套”故事情节串起来。这下子可“开了锅”,同学们很快就动了起来。下面仅选录一个小组合作编写出来的一段“标题情节”:
  ――十娘计谋欲从良、十娘真情随官人、得逞比翼双飞去、姊妹垂泪别李杜、李杜乘舟离京城、十娘船首歌妙音、孙富巧闻十娘歌、孙富设计李变心、十娘知情应孙富、李甲薄情接千金、十娘断肠入江中、众人流涕惜名姬、李甲愧悔成狂疾……
  
  三、品读鉴赏,寄言那时那人
  
  为了使文本解读更深入更完整,我设计了“寄言那时那人”这一促读教学环节,让学生及时交流评价自读后的个性化理解,让阅读的火花在反馈中闪现,从而延伸自读的深度和广度。交流评价的话题涉及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行为的评价以及课文的写作主题、背景等等。由此,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思考。例如:
  ――当反抗已无力时,唯有用悲壮与幻想去激荡和宽慰人心,何其悲也!(徐静)
  ――负心薄情的又何止李甲一人,是那世道负了十娘。(陈青青)
  ――我们可以唾弃李甲的负心薄幸,可以痛骂孙富的荒淫无耻,也可以为杜十娘抱打不平,但我们改变不了那个时代。即便省去孙富,换掉李甲,再增添几个柳遇春之类的好人,也未必能改变杜十娘的命运。在那个时代,追求幸福和爱情的努力,注定要付诸东流。(许翔)
  ――在十娘眼中,李甲是一个忠厚至诚之人,可他却太过于“忠厚”,甚至到了软弱无能的地步,做事畏畏缩缩,毫无半点大丈夫气概,遇到困难就手足无措,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如同别人手中的一粒棋子。这在某种程度上,又与《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有些相似:同样庸弱,最后,一个病重,一个自杀。(程婧)
  ――十娘是勇敢、刚强的,但以她一个人的绵薄之力,绝不可能在封建社会阴晦的天空下找到一丝阳光。面对梦想的沉沦,她选择了死,用死控告吃人的社会。作者在文末为人们编造了一个光环,以最终的恶有恶报来宽慰人心。但这终究也只是善意的谎言,封建社会的高墙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因为一个女子的死而坍塌的:(李丹丹)
  “拟标题”与“串情节”环节能够很好地促使学生阅读完长长的文本,而“寄言那时那人”环节更是使得解读完整且富有特色。这样的自读设计,既凸现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也增强了学习的实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9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