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思想政治课的导入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窦旭辉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也是一样。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迅速的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呢?笔者经过多年实践认为,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计课堂导语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法宝,也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课堂导语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从教学设计方面考虑,课堂导语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既能起到总揽全局起着提纲契领的作用也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落。经过巧妙设计的导语是智慧的,是幽默的,是一节课教学设计的精华所在,学生通过导语明确了学习任务,清楚了学习思路,对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具有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睿智,它可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兴趣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先导,也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课堂导语十分关键。
  二、课堂导语的实施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法是指教师直接引出教学主题,开展课学教学。表面看来平淡无奇,其实并不是平铺直叙,也需要技巧。如在讲授《人类的朋友》一课时,在分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以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后,我又向大家讲解了近年来的恶劣自然现象,特别是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洪涝灾害、冰雹、地震等。然后我直接提问,“大家说说,大自然是美丽富饶的,然而大自然也是冷酷无情的,这里面有没有我们人类人为破坏导致的自然报复?”通过这样的直抒胸臆的提问,学生可以很快融入到课堂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由于教师把握了教学的重点,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教师的一下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前因后果法。
  这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导入方法。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其实也蕴含着一种因果关系。政治教材的编排往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章节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前边知识的讲解再引出后面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如在讲解《哭泣的自然》时,由于先前讲了《人类的朋友》,使得很多学生懂得自然界的特点,感受到自然界的秀丽风光和无穷魅力,唤醒了大家的保护自然的爱心。所以在讲解此课时,学生对于人为破坏自然的活动的现象深恶痛绝,义愤填膺,对于“自然的哭泣”的原因有了真正的了解和把握。可以说《自然的哭泣》正是《人类的朋友》主题的延伸和拓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三)音乐导入法。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音乐在增强学生信心、培养爱国情感、集体荣誉感方面具有独到的教育作用。近年来,运用音乐开展政治课堂教学已屡见不鲜,其课堂教学也日益明显。如在讲解《中华民族大家庭》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就让大家齐唱《爱我中华》歌曲,嘹亮的歌声在教室回响,大家唱得神情专注,意气风发。唱完歌曲后,我让大家谈谈自己的感想。大家畅所欲言,这首歌曲鼓舞了士气,帮助学生树立了爱我中华、民族团结的思想。并且大家一致认为,这首经典的传世之作有一种力量在激励着大家,让大家时刻的团结起来,去战胜困难。特别当我们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受到伤害时我们应当挺身而出,八方支援。
  (四)影视作品导入法。
  影视作品具有直观、鲜明、内容丰富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穿插一些影视作品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目的。例如我在讲授《市场经济》一节时,如果只是用语言来介绍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的市场经济不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和注意。这时我通过录制截取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改革开放三十年》利用多媒体向大家进行展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珍贵资料,使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大家兴趣盎然,感同身受。特别选取了南方沿海城市的的市场录像资料,琳琅满目的商品,人头攒动的购物场面让人耳目一新,能够切身的感受到我国当前的繁荣的市场经济,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实惠。
  (五)图片导入法。
  图片作为常见的媒体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它能形象直观的反映某一具体事物,而且它形象直观,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视野,引发他们更深入的思考。比如在学习《共同的需要》一课时,我通过网络搜集了一些关于三峡移民工程图片。根据规划,三峡蓄水至175米水位时,最终移民将达120万人。这相当于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是此前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伊泰普电站移民的28倍! 为了建设三峡工程,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挥一挥手,作别故园的千重稻菽;鞠一鞠躬,叩别黄土下的祖辈魂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矛盾时,为了共同的需要,百万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情节。
  (六)事例导入法。
  由于事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是真实的故事或事件,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介入增强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既丰富了知识视野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可以“学以致用”的。精彩的案例就是教师精挑细选的,要为教学服务,要有典型性和可读性。如在讲解《珍惜劳动成果》一课时,我就精选了现实生活中浪费的事例来教育学生。如浪费粮食是不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浪费金钱是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践踏草坪是不珍惜园艺工人的成果等,这样的事例具有明显的教育作用。
  三、运用导入艺术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避免牵强附会。
  运用导语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把握学生的求知心理和领悟能力,导语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导入的方法要具有典型性、生动性,要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避免牵强附会,生拉硬拽。
  (二)避免脱离现实。
  导语所涉及的事例或内容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要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紧密同生活实例巧妙结合,使学生对导语所涉及的内容有所感,有所想,能够还原生活。
  (三)避免语言空洞。
  导语的设计要体现其语言的凝练性和幽默性。要运用设问、讨论、猜想等多种形式提问问题,语言要连贯自然,避免空洞无物。特别是幽默性的导语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剥离现象,把握本质。
  总之,学有法而教无法。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当灵活的运用自己熟知的课堂导语开展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从生活事例入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06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