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物理实验操作考核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实施和加强物理实验操作考核的任务重要而紧迫。我们必须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考核的必要性,明确考核的功能,了解考核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充实和完善考核的内容、探索考核的最佳策略。要做到考核得法、到位,为促使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新曲贡献。
  [关键词]物理实验 考核 内容 策略 必要 效果
  
  物理实验操作考核是一项新的改革课题,其最佳模式需在实践中形成,这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并以实践作出回答的重大课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本人紧跟教育改革的时代步伐,解放思想,坚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现从物理实验操作考核的四个方面谈一些粗浅认识,以待交流中完善、提高。
  
  1 物理实验操作考核的历史回顾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对实验教学所赋予的特有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我国中学物理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倾向。学校中物理教学虽然也开实验课,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但它仅被认为当作服务于理论学习的手段和工具,做实验仅仅是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为理解疑难概念铺设台阶。因而很少有人象研究物理理论知识教学那样,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更少有人对实验考核进行认真的系统切实的研究。遂使物理教学长时期处于畸形发展的状态,加上升学考试的刺激,物理理论知识教学得到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相对显得十分薄弱。恢复高考前的相当一段时期,农村中学的实验室建设处于停滞状态,初中实验室近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是完中实验室也是人员不齐,仪器残缺,设施破旧,实验课开出率很低,许多学校为应付升学考试,追求升学率,曾一度把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用教师讲实验的办法来替代。
  
  2 物理实验操作考核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物理教育思想偏颇所形成的弊端日益暴露,重视实验教学,进行实验考核的研究和改革尝试,逐渐被各级领导和教育工作者所认识。中小学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加强实验教学,认真研究探讨实验考核,摆上了教育改革的议事日程。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理论和能力这两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近几年来,中考中比以往多了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为了适应中考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校教学中突出了实验教学,力求开齐开足每一个实验,从日常教学中抓起,可是做起来困难较大,我校初三年级有6个班,共有300多个同学,任课老师仅有三位,实验员一名但不兼课,每次实验,老师很辛苦,但无法对学生指导和考核到位,当然效果也不是太好。对此我们物理组想到就地取才,培养部分学生成为考核员协助教学指导和考核,刚提出这一想法时,许多老师及家长就提出反对意见,个别学生也不愿参加,理由一样:初三时间紧,怕耽误时间而影响学习成绩。本课题就是对此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既可以了解物理实验操作考核在教学中的功能和效果,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要,从而调整教法,使课程改革能始终按照健康、良性轨道运转,最终达到促进个体发展的目的。真正让每一位老师、家长、学生理解、重视并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考核工作,培养学生成为考核员协助教师操作考核,真正实现以考促学,考学相长,充分发挥实验操作考核的功能和效果。
  
  3 物理实验操作考核的成功经验
  
  要让操作考核能在学校坚持下去,考核的过程应该省时、省力,广大教师乐于接受,即要求考核方法要易行。易行,即把考核方法繁简程度的上限定在教师的时间、精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份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召集全国部分省市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了“初中理科实验教学操作考核现场研讨会”,会上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海安县“培养学生成为考核员协助教师操作考核”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和赞赏。他们共同的实践体会:运用“考核员”协助教师实施对初中学生的实验操作考核,可以达到“易行、可靠”的考核目的,同时培训后的“考核员”在考核的过程中培养了“看、问、试、听、助、记”等方面的能力,使理论和能力这两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今后物理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还能辐射到其它学科的兴趣,“考核员”成绩普遍提高,每一位老师、家长、学生都能理解、重视并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考核的工作中,实验操作考核的功能和效果得到了充分发挥。
  
  4 物理实验操作考核的发展与思考
  
  4.1 物理实验操作考核的必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物理实验操作考核符合物理教学的科学规律,符合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这已是我们的共识。
  
  4.2 物理实验操作考核的功能。
  4.2.1 实验操作考核能真正推动实验室的建、管、用。因为考核实验操作,教师就得加强实验教学,就得让学生做实验,那么就必须开放实验室,各种实验仪器、器材有的就得用起来,坏了的就必须动手维修,缺少的就必须配起来;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室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就必须规范化,实验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就必须加强,不再是不能教书的到实验室,实验室也不再是供人参观、检查的摆设,而将真正成为让学生学知识、学技能的课堂。可见只有考核才能带来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充分使用,考核促使我们进一步加快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使它更好地服务于实验教学和整个教学改革。
  4.2.2 实验操作考核能促进物理学科教学正常发展。不考核,人们就会忽视或认识不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少教师满足于黑板上“做实验”,试卷上考实验,实验不“实”,即使做了,也是“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甚至是“一人动手操作,大家抄抄结果”,学生做时仅当“娱乐”,是“玩”实验,而不是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做实验。改变上述现象,关键要抓住实验操作考核,只有考核,才能促使广大教师开始真正重视实验操作教学,认真研究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科学方法,并逐步自觉地把基本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把备好、上好实验操作课真正变成自己的教学常规。
  4.2.3 实验操作考核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考核实验操作。能改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漠不关心的态度,由“软任务”转变成“硬任务”,从而促使学生认真看、认真做,在实验操作中提高了学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并在实验操作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乃至人际间的协作配合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4.3 物理实验操作考核的内容、策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已经是人们的共识,但对于物理实验能力的构成还没有一致的看法,笔者认为物理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从实验前的设计,至实验实施中的操作和观测,再到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都是物理实验能力的表现。在诸多实验能力的构成因素中,主要的是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测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这四种能力因子。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实验操作考核呢?
  4.3.1 实验设计能力考核。实验设计能力是指在理解与掌握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基础上,具体设计实施实验的能力。考核策略:①考核学生在每次实验中是否能明确设计实验的目的,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原理。②考核学生是否掌握实验的一些基本方法,在实验中是否能灵活运用实验归纳法、实验验证法、理想实验法等。③考核学生是否具有实验设计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地运用平衡法、转换法、放大法、比较法、再现法等实验设计与构思的基本方法。
  4.3.2 实验操作能力考核。实验操作能力是对实验仪器、工具、实验过程的动手操作能力,它是实验得以顺利进行的一种动手能力。考核策略:①考核仪器装配、合理排布能力。有一些较为复杂的仪器需要首先把仪器的各个零部件装配起来,学生是否能装配得正确、合理、完善。对于运用多种仪器、仪表的实验要合理排布,学生对仪器、仪表排布是否达到便于接线、便于检查、便于操作和便于观测的原则,是否能正确地把各种仪器、仪表联结起来。②考核掌握仪器调节方法的能力。在装配联结好各种仪器、仪表后,要对其进行预备性调节,学生是否能掌握各类仪器、仪表的正确调节方法。③考核按实验规则进行实验操作能力。学生操作时是否根据实验的要求和各种仪器的使用规则进行正确操作,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正确、熟练快捷,动作干脆利落。④考核及时排除实验故障能力。当实验做不下去,数据很不合理时,说明实验过程出现了故障,学生是否能及时快捷地寻找故障原因,是否能从分析现象入手推测产生现象原因,是否能边探索边分析,缩小探索的范围。⑤考核结束实验整理仪器的能力。实验结束,学生是否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布仪器仪表和整理仪器仪表,各类仪器、仪表是否调到初接入时状态。⑥考核仪器维修能力。仪器发生故障时,学生是否对损坏的零部件具有一定修理或调节能力。
  4.3.3 实验观测能力考核。实验观测能力是指对实验的现象、结果进行定性观察和定量测量的能力,它是正确获得实验结果的一种能力。考核策略:①考核学生观察周围现象,是否能正确观测仪器、仪表。②考核学生观察物理图线、图表到观测物理的现象和结果等方面的能力。
  4.3.4 实验数据处理能力考核。实验数据处理能力是指对通过实验测得的众多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得某些量的变化规律或量与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考核策略:①考核学生误差分析、修正数据的能力。对于实验数据一般地都要进行误差分析,实验中学生是否能测量关键量,是否能减少干扰因素来减小实验误差,是否能找到误差来源,并对实验数据作出修正。②考核学生数据图线化处理能力。学生是否能从数据或图线上确定某种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或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通过物理分析、总结出物理公式和物理规律,达到实验的目的。
  
  4.4 物理实验操作考核效果。
  4.4.1 教学补偿效果。物理实验操作考核,强化了实验教学,完善了物理教学环节,使“大纲”要求落到实处,是教学管理的必要补偿。实践表明:实验考核后,演示、分组实验开课率逐年提高,师生自制教具明显增多,提高了仪器具利用率,增加了技术装备的投资效益。
  4.4.2 智能共振效果。学生的物理知识和实验能力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实验操作考核明显改变了以往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同步现象。
  4.4.3 考学相长效果。实验操作考核,要求平时重视实验,考核过程是巩固提高过程,实质是再学习过程。平时,我们对部分学生加强培训考核,使他们成为考核员协助老师考核,这样就使这些学生大大增加了物理学科的心理投入,从而形成以考促学的良性循环。操作考核过程中,被考学生完成操作,设法独立解决有关问题,熔巩固和探索于一炉;“考核员”评分,对每一操作正确评判,巩固了实验知识。锻炼了鉴别能力,经考核的学生都能重视实验学习。这一考核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成为由愿学到好学的动力之源。
  4.4.4 整体辐射效果。操作考核,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也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在操作中,物理学科得到了强化。同时也辐射到其它学科,近几年升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总体能力优于其它学校学生,特别是那些担任过考核员的同学,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明显突出,大部分同学不仅成绩突出,而且还能担任学校的学生干部。
  当然考核效果是广泛的,有些效果不是瞬时即现,而是长期潜在。但只要我们坚持把物理实验操作考核纳入教学常规,强化实验教学,定会全面提高人才素质。
  总之,加强和实施物理实验操作考核,这是具有卓越远见的教育家一再呼吁的,也是新课程理念非常关注的,但只有考核实施到位、考核得法,才能发挥物理实验操作考核的良性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6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