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红霞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变苦学为乐学,真正做到“乐而好学”。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
  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利用情感的积极作用来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积极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处于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传递,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如果只管教不管导,置学生心理需要于不顾,就会使教学过程黯然失色、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兴趣,对所学知识也会因未经过积极情感的强化而很快遗忘。
  二、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片面地理解获取知识的手段是灌输系统化,没有将知识的获取放在学生身上,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作用,夸大了认知的单一作用。虽然新《英语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但是教师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没有真正领悟。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重视和加强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英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情感因素,因为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分享着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情感和体验,以求得共同发展。可以说,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正发生着“情境革命”,即重视创设切合学生实际、有真实语言情境、人际关系温馨、合作互动的教学情境。
  三、情感教育的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注重感教育的渗透,高度重视学生健康情感态度的培养,以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同时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我结合几年来的初中英语教学经验,谈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友爱关系。
  1.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变换
  新课程英语教学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是情感的交流沟通过程,在愉悦活泼的情感氛围下构建的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当学生在自身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2.教师应尊重感化学生
  教师真诚地向学生征求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主动地向学生检讨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与过失,虚心地听取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等方法都能起到外塑形象、内化心灵的作用。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应为伙伴、朋友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有人这样说过:要想成为孩子的朋友,请蹲下来和他交谈。只有蹲下来,你才会看到和他们所看到的一样的天空;只有蹲下来,你们的心与心才会贴得更近。教师要想和学生成为朋友,只有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角色中走出来,融入学生之中,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更有利于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教师应充满爱心
  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媒介,友爱更是消除戒备心理的传感器。因此,教师不应以教育者或长辈自居,而应将友爱之情施于他们。学生在关爱之中定会诱惑收获和感化,也就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决心。这样,他们就会敞开心扉,消除师生彼此对立情绪及情感障碍,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能够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
  1.进行情境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如实物、图片、录像、幻灯、模型、简笔画等,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将枯燥的、抽象的内容寓于一个十分有趣的、惹人探求的情境之中,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千篇一律地重复同一种方法,学生势必就会厌烦。只有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听说读写活动,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这些活动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锻炼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而且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学习质量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注重学生“学”的过程转变
  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在有意无意的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学生情感和学习新知的思维过程,能力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转变。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是英语课程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而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因而,教师应当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感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活动要注意扩大学生参与面,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
  (三)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加强内容与情感的结合。
  在新课程中情感不再是课程的附属物,而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本身体现了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的密不可分。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发挥情感的激励作用,激发学习热情。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学生学习受身心态度的影响。学习和运用知识能影响情感,反之,情感也能促进学习和运用知识。要使学生克服紧张畏惧心理,避免过度焦虑,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良好的情感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继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需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消除消极的情感态度,不仅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20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