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最近发展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国栋

  摘 要: 本文回顾了新课程理念下“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体现,介绍了“最近发展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五个方面的运用,并指出它在运用中应注意五个特性,即广泛性、差异性、可变性、范围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最近发展区” “生本”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如何变知识传授为思维教学?如何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连贯一致、系统化?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正视,标志着从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的观念更新,教学中如何走向“生本”,正是眼下新课程理念所倡导,许多高中数学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我认为,灵活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准确把握时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思维过程,培养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是解决此问题的有力举措。
  一、学习新知识要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实践证明,当课堂上所讲的教材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已有的东西,又包含一定“份额”的新东西,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中学数学中的内容大多可由已有的知识推得,因此,讲授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应揭示出已知的知识跟新的知识的内部的深刻联系,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奥妙之一。讲授新课要唤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和联想,培养能力也要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尤其对抽象的、难以建立和接受的概念更是如此。例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概念对于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空间观念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为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加以联想、类比,这里主要指引导学生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同化这一概念,回忆初中平面几何中度量两平行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用距离,而用角来度量两相交直线的位置关系,可是两异面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我们能否转化到同一平面内进行研究呢?学生会联想到平移的数学思想,在过其中一条直线所在的平面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这时得到的锐角或直角满足纯粹性和完备性,这样的角就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这样用旧知识产生新概念,以旧寓新、新旧相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阶梯:“现有水平”、“最近发展区”和“潜在发展水平”,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阶梯之间循环往复,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的。数学教学的任务就是促进它们之间的转化。适宜的问题情境是良好的“催化剂”,好的问题可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即戏剧中所说的“入戏”,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这里要注意的是创设的问题应有科学性、启发性,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所以,问题应设置在“现有水平”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既要寻找知识的“固着点”,又应关注知识的“增长点”,这样便于学生将新知识同化,也可使思维得以深化。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潜在发展水平”转化,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三、教学层次及要求要兼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材知识面的扩展与深度的进展,一定要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智能得以发展。数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数学呢?我感到,目前的中学生数学成绩普遍差,其主要原因就是相互之间的衔接环节抓得不力。不少学校的教师教学都采用小循环,送走高三毕业班又接上起点班,不自觉地用应付高考的尺度来要求学生,大大超越了学生智能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如果超越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就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开展,还会导致死记硬背的现象发生。高一的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巩固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之一就是对每一个知识点安排适当的练习,而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课本特别是实验修订本上的题量已经足够了,重要的是应发挥每道题尤其是例题的作用。随着知识面的扩大,能力的提高,一些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具备了或基本具备了向高一级发展的水平,就应该及时地引导学生向高一级的思维过渡。否则,就会降低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影响学生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实际出发,用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一级一级的阶梯走向深入,学生才会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很想把知识运用到问题或实际生活中,产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得到成功的情绪体验,以而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满怀新的激情去学习新的知识。
  四、加强对典型例、习题的研究
  本文开头已述,教学就是把“现有水平”转化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如果学生所接触到的题目刚好符合自己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过努力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他们将会感到解答的乐趣,同时能力亦得到培养和提高。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学生始终保持在一个旺盛的求知欲的氛围里,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功的情绪体验,而产生较为稳定和持久的兴趣,否则,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低迷状态。一些典型的例、习题不仅具有形式训练价值,而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学习,学生能从中领悟到数学的思维、应用和文化功能,从而不自觉地增强学生的数学研究和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欲望和信念,进而在脑中产生建立正确数学观念,由想学数学到热爱数学,最终发展到学好数学,于潜移默化中提高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郭允远.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7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