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瑞锋

  随着技术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已成为现实。计算机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灵活的交互性、生动的形象性超越时空的开放性,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更为丰富、更为自由的学习环境。我结合近几年计算机教学实践,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探讨计算机教学到底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到底学什么的问题。
  一、计算机用于教学,体现在“两个方面”
  1.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包括计算机键盘操作、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结构和简单的计算机应用。这项工作类似于对小学生进行加减乘除教育,虽然在将来的工作中并不需要做大量的加减乘除的运算工作,但这是一种开发智力,学习其他科目,从事其他工作的基础。同样,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是使学生把握未来的一门基础课程。
  2.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包括多媒体课件开发、多媒体课件讲授、多媒体交互式学习、多媒体课外读物浏览。这项工作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中小学非常流行,它开辟了趣味教学的天地,使学生能通过书本上、黑板上无法表达的声音、视频信息,提高学习兴趣,加快学习进度。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把握好“两个教育”
  1.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本结构和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育,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将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2.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把计算机定位成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为利用多媒体电腑学习其他学科和专业打好基础。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的操作环境(如Windows XP)。这样,学生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兼顾了发展性和先进性,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增强实用性。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存在的“两种利用”
  1.利用学校已装备的电脑和社会上能买到的一些“教育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2.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开发平台和多媒体制作工具软件及多媒体资源库,制作个性化的多媒体课件。
  四、计算机教学的作用
  1.借助网络的丰富性,拓展课程资源。利用网络信息丰富、资源多样、传播快捷等优点,查阅资料,拓宽学习渠道,将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借助网络的互动性,优化师生关系。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互动的方式也实现了全面变革。教学不是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因而,师生关系在网络环境中是“民主、平等”的。教师已成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成员,适时地提供自己所拥有的资料,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3.借助网络的形象性,体现课堂活力。小学教材中,由于很多课件受某些方面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时很难把握作品的意境。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结合,学生学习时很费劲,收效甚微。而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开放性,下载有关声音、图像、文本、动画等信息,利用多媒体链接,准确、生动地再现当时当地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悟,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4.借助网络的开放性,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可以设想: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你问我答,各抒己见,大胆质疑、积极求证,能不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吗?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有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基于Web的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各种工具,最大限度地支持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五、计算机教学的方法
  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把内容隐含其中。“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例如,我在“因特网”的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订阅电子杂志、加入邮件讨论组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把同一个文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成批发送信件等子任务。
  2.运用分组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在计算机上机操作时,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一一解答操作,则不仅教师感到忙碌、时间紧迫,而且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组教学可以避免诸多弊端,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根据上课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每一组人数不要太多(控制6―8名),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机位并设两名小组长。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由小组长充当小老师进行辅导,当有些问题较难时,教师就要鼓励全组成员一起研究解决。如果处理得当,教师要及时表扬,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样一来,能够极大地增强小组成员的动手能力。如果小组解决不了,就可由其他小组提出方案或由教师指导。
  3.实现课堂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不仅能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课堂所学内容,而且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