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志敏

  摘要: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崛起的必由之路。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化学史教育,积极鼓励并开展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080-01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和科技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教育对于人类而言,不仅仅是将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传下来,而且要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创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发展。
  创新思维是学生实现自我创造能力的前提,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教会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唤起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往往会提出许多奇怪、新奇的问题。例如: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是学生都知道的事实,但如果将红色的铜丝放在稀硫酸中长时间加热,则铜丝变黑,溶液变蓝并放出刺激性气体。好奇心会促使学生去寻根刨底,探个究竟。
  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是创新意识的萌芽。20世纪70年代,日本化学家白川英树的学生在一次合成聚乙炔的实验时,误将催化剂多加了1000倍,结果在反应液的表面形成一层银白色发亮的膜状物。白川英树对此偶然发现的反常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具有金属光泽的显示半导体性能的聚乙炔膜。随后的研究发现,以碘掺杂的聚乙炔具有金属一样的导电性,从而开创了导电塑料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
  古往今来许多典型事例、创造的成就都起源于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作为教师,当学生提出我们认为荒唐的问题时,不应盲目地加以否定,而应该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勤动脑、勤思考,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爱护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创造思维主要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方法,其中后者更富于创造性,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科学的思维方法教育和训练来实现。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等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和广阔性。例如在常温下:PH=2和PH=4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求PH,可改变成如下变式:
  (1)PH=a和PH=b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求PH。
  (2)PH=10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求PH。
  (3)PH=a和PH=b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求PH。
   (4)PH=2的HCl和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求PH。
  (5)PH=a的HCl和PH=b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求PH。
  通过这样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领悟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有益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创新热情
  教师应和学生沟通,多交换意见,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把笑容带进教室,把微笑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他们明白成长过程就是探索过程,还要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很容易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使他们全力投入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创新意志
  创新活动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过程,困难、失误在所难免,有时还要经受重大失败的打击,甚至要冒生命的危险,没有顽强的意志是难以成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化学史知识启迪学生。如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险些被炸死;居里夫人从8吨废沥青铀矿中制得1g纯净的氯化镭,并最终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凯库勒由梦到蛇蛟住自己的尾巴,终于得出苯的凯库勒式等。利用这些事迹教育学生在创新活动中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灵活多变的头脑和脚踏实地的态度。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如何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化学教学与培养学生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