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殷小红

  摘 要: 作者就如何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探究活动 验证性实验 探究活动 交流合作能力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科学探究实验是生命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科学探究实验不仅是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形成生物学基本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因此探究性实验在生物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及课程内容的束缚和影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在内容及方法的选择上多采用验证性实验,即由教师先讲授知识,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已了解的知识。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束缚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致使学生动手能力差、视野狭窄、缺乏创新意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面对21世纪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实验教学目标强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专家们提出,在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许多生物教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工作,逐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下面我就如何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探究活动首先是基于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们都习惯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到教科书中去寻找答案回答,然后教师会要求学生记住这些答案,因为这往往就是学生该掌握的知识点。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课前设计好的,按照教学的进度层层提出,虽然有利于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计划,但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问问我们的学生是否有问题。学生自己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那是具有创造性的表现。因此在引导中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必须让他们锻炼独立地提出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依赖于问题情境的有效设置,要充分调动同学们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即使这些问题偏离了我们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只要它是符合逻辑性的,是经过独立思考而提出的,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并且建议老师们多问一点诸如“在某种情境下,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你有没有想过其中的原因?你觉得该怎么处置?你为什么这样想?”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与课本知识点联系不大,但对于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大有裨益。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实验
  现行的生物学实验大多还是验证性的,它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并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但是,验证实验的内容有的偏重于技能的训练,有的则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较被动的情形中,它不利于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不利于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生物学实验进行一定的调整,重新设计和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通过探索事物客观规律的活动来获得新知识,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让学生们熟悉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
  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包括“情境设置―提出假设―证明分析―获得结论―引申扩展”这五个方面,各方面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式,也可以从现实生活吸取素材创设情境,或者介绍生物科学发展史中的经典实验,等等,方法多样。但总的说来,基本模式中不断强化,使科学探究成为同学们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一)时常引入有关的生物科学发展史中科学研究过程的内容,而不仅仅只是说明结果。(二)加强多种方式的探究实践。包括围绕一定课题的讨论、辩论式的探究学习;针对特定的研究课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学习;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发现问题,再进行探究学习;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进行信息检索、收集、分析、综合,最后总结交流的探究等各式各样的活动。
  四、注重学生独立探究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挥探究功能的要点
  随着初中生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思维水平的日益提高,他们常常不满足教师和教材给予的现成结论,而是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对科学的新知识、新现象、新成果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相互交流和辩论中,得到认同和发展。因此,初中学生在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求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的逐步形成。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科学素质的提高过程要给予足够的认识,要加以保护和鼓励;并在其中正确引导学生善于与他人交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交流的过程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并培养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在生物课学习与实验中,重视学生对科学本质特性和科学过程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工作、科学发明、科学原理的应用与研究、科学传统、科学史等的兴趣,使他们能在学习与探索实践中通过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如在探索自然过程中能够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好奇心、实事求是的思维品质、善于与人愉快合作的意识和科学的品质、进行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和创造力。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自己提出课题、设计方法、制订计划并最后写出报告,与他人进行交流。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亲身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发现困惑的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如何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的,并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科学的思维方式并不神秘,也不是科学家所特有的,而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技能。在生物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尤其重要,有了这种思维品质,他们就能够对生物学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参考文献:
  [1]崔鸿.生物课程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刘满希.给生物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3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