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历史考试评价制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尚海燕

  摘 要: 新课程的主阵地在课堂,但考试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所以,新课程也呼吁考试在形式、内容、方式,以及评价功能方面进行改革,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本文分析了构建历史新的考试评价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构建历史新的考试评价制度的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 历史考试 评价制度
  
  在教学系统中,教学评价是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并列的三大环节之一。考试是教学评价经常采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测量教学成绩、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一直以来,历史考试基本上是史实的再认再现,因此,为了应试,传统的教育抽走教育中最生动、最丰富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只剩下了机械的应试教育。以一张试卷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试制度是难以适应现代人材培养的需要的。因此,构建新的学业成绩评价模式是改革的当务之急。以往的考试改革,主要侧重于题型的变化,试图通过题型的变化来加强对能力的考查,没有进一步把考试上升到教学评价的高度来研究。我认为,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优化教育中各因素及内部结构,而改革考试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较优选择。我们要力求寻找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符合现代人才观要求的多元化的学业成绩评价体系。
  一、构建历史新的考试评价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日益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许多教育工作者逐渐认同现代考试理论这样一个观点:“考试不仅是基础知识教学效果和能力发展程度的评定,而且应该是思想情感教育的评价。”但事实上,情感领域目标不像认知领域、技能领域目标那样容易调控,实行检测更是难题。因此,历史考试命题注意情感领域的题目设计是很重要的。这类题目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观、责任感、义务感等良好的公民素质。它一改以往历史学科偏重知识忽视情感教育的倾向,加强了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及知识的内化过程的检查。在考试题目中渗透一定的情感因素,有做人价值的思考,有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心理活动的机会。加强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使历史考试也具有促进学生渐次发展高层次能力的正确导向作用。
  历史考试除了评价功能、德育功能,还有智育功能、发展功能。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历史考试题目一般都是再现学习材料的问题。低层次的能力要求的片面强调,造成了学生平时不爱学、不想学、考前背、考后忘的局面。因此,构建一种能较好地反映素质教育要求的历史考试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如通过开放式考试的实施,多层面多维度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科水平,培养创新精神;通过考试制度的改革,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形成激发师生创新意识的新机制。
  二、构建历史新的考试评价制度的可行性
  1.过程性考试
  按中学教学的常规,每一门课程都应有平时或期末的学习成绩,在现行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有关于考试的原则性要求和指导性意见之外,国家及各省市对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考试没有其他的统一规定或明确要求。因此从制度上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实施有一定要求的过程性考试。但是,对于这一制度的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采取有效的监控和保障措施。从上海市的调查来看,几乎所有的学校和教师都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或结束时进行过考试,但其中也不乏走过场的例子。各校考试的频度和规模不一,有的既进行小测验,又有期中、期末考试;有的只有期中、期末考试;更多的学校历史学科只进行期末考试。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也各不相同,有闭卷考、开卷考、口试、写小文章(心得体会,小故事,小论文,调查报告,等等),也有的学校同时采用几种考试形式。
  2.开放式考试
  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历史学科中活动课程、探究性课程的推出,一些地区和学校开始研究新的历史课的考试方式。例如,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遗址考察报告等。如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探索“动态学业评价体系中历史考试的模式”,重点研究开放式考试的素质教育功能。他们一改传统的课堂教学、书面考试的模式,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在实践中学习历史,同时采取各种方法考查和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实现了考试过程和学习过程的有机统一,素质教育过程中基本能力要求和个性化、多样化的受教育形式的统一,也创造了中学历史教学新的考试模式。
  三、如何构建历史新的考试评价制度
  那么,如何构建历史新的考试评价制度呢?如何真正做到有效考查学生学科思维能力,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呢?首先,考试命题应该注意能力型试题的考查。考查学生较高层次能力的考题叫做“再造性”的试题,这类题目有别于课文文字的表述方式。它们重新组合,排列课文材料,让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独立地解决问题。这类考题还应突破检查性的考试功能,具有以培养、形成思维能力为目的的认知性特点及开放性特点,“由注重对知识的掌握,转变为结合知识考能力,考捕获信息、创新知识的能力”。其次,考试命题应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设计出一些既考查客观史实又反映学生主观感受的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的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爱学历史,而且通过历史这门综合性学科,能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我认为,能对学生观念、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与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考试命题便是联系社会实际的命题。另外,有些题目虽然不带政治观点,不涉及人的情操品德因素,但它关系到人的生活等国计民生的问题,因而也是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联系的题目。考试命题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不仅关系到历史教育的价值问题、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而且关系到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等问题。当学生明白历史知识与其日常生活或今后社会实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后,他们才会从内心产生一种需要历史知识的愿望,这种愿望便能成为较为稳定的学习动力。并在懂得如何吸取历史教训的相关训练中,学会从较高的起点分析处理现实问题,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要求。因此可以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创设一种图文并茂、版面活泼的卷面形式,使考题内容更加生动,更符合“左图右史”的历史学习特点。
  新的评价制度,既讲究考试的信度、效度,又允许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与特殊性,把准确判断与模糊判断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能较好地吸纳东、西方教育的各自长处,达到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双重视的教学效果。
  新的评价制度,着眼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智潜能,关注每一个学生已有水平上的发展,较准确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新的评价制度,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实现自我再教育,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提供了可行性的空间,成为一种激发师生形成创新意识的新机制。
  新的评价制度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使更多的人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积极推进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验的根本保证。为此,历史教育工作者要着手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历史考试研究,努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力图改变评价过于注重甄别、选拔的功能,倡导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其根本目的,就是倡导新的教育理念,改变我们对教育本质的错误理解,从而推动新课程改革,充分发挥考试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7-12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