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经验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玉丽

  摘 要: 语文教师在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将美学教育规律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判断美、创造美,不断提高鉴赏能力,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美好的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实施途径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塑造真、善、美的灵魂,是教育的宗旨之一。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文化思想与道德观念的制约,语文被视为教化工具和识字工具,导致语文教学忽视了美育作用,最终达不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开展,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性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人们对审美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心和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看,“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教育和教育思想基本上仍占据着主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学校审美教育的提倡、重视和研究,更有其迫切性和特殊的重要性。从审美教育的角度看,语文学科与审美教育有着许多天然的联系,如都具有情感的、形象的、直觉的等特点。一方面,语文为语言文学,主要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工具,这使它不同于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另一方面,语文虽不是独立的艺术门类,但作为语言文学,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审美性。语文教材中的散文、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都是文学体裁。这些都体现了语文学科兼具实用性、艺术性、审美性的特点。
  除此之外,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互为手段。语文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有力手段;反过来,审美教育也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语文学科本来就兼具艺术性,语文教学必须融进美的因素,运用审美的把握方式,才符合它的学科特点,也才能使语文课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鲜活生动起来。审美教育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情感系统,学生在语文审美教育中既可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发展语文能力,又可形成对美的敏锐感受力,提高理解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联系,两者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审美教育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是学生的审美对象。因此,现代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教师素质的美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一是观念美。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生综合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其次,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美的素质,尤其要注重自身身心审美修养的培养和提高。比如要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对文艺、体育有广泛的情趣,能在自然、社会和艺术的感受体验中追求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二是语言美。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创造美的氛围的第一要义。语言美取决于教师爱生的情感和语言表现力,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思想内容、情感特点的理解和把握,方能做到“辞以情发”,而不故作姿态。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都应是情不自禁、油然而生。许多语言才能出众的教师,讲述都非常生动、有趣。三是形象美。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举止端庄、礼貌待人、仪容整洁大方、板书优美的教师形象能成为激发学生审美心理的诱因和创造美的氛围的因素。因此,加强教师自身形象建设,强化师范技能训练,对有效开展审美教育,提升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2.诱发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的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作为一种审美感受,所欣赏的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应该是客观的对象,而应该是自我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诱导激发学生对审美客体的惊异感、喜悦感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审美激情,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审美体验。
  第一,寻找亮点审美。美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如果不善于或不能够找出审美亮点,就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要对美的媒介有美的体验,就必须具有美的审视力。观察是学生寻找美、感受美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观察,训练思维能力,培养辨别美丑、真假、善恶的能力。在学习具体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地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试着去解决问题。在审美教育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寻找美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美的体验。
  第二,揭示道理审美。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让学生去感知外在美是不够的,我们要把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上去,让学生从个性化的形象中看到生活的本质,揭示形象的内在美,通过课文所揭示的道理进行审美教育。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话看似浅显,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分析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进行审美教育,可使学生在感受外在美的基础上,真正理解美的实质。
  3.延展审美鉴赏。
  审美鉴赏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审美鉴赏是在比较深刻的审美领悟、品味、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较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小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审美能力,对美有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但他们的审美标准较为单一,往往根据成人审美标准来评价美。教师应把握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儿童评价美的能力,引导儿童去鉴赏美。
  第一,定向式审美讨论。所谓定向式,就是教师确定一个审美目标,师生共同探讨、逐层深入。这既有利于教师在讨论中发挥主导作用,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审美经验传导给学生,又有利于师生相互借鉴对方的审美观点,共同深。
  第二,自由式讨论借鉴。审美鉴赏能力应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讨论时间,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各抒己见。通过这种充分自由的交流,学生将体验到一种平等、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真正享受美,使审美教育得以升华。
  总之,时代呼唤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要贴近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大胆利用课文,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们要把握语文美育的特质,贯彻实施审美教育,敲开学生心中的美育之门,催开心灵的美育之花,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真、善、美的灵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凤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初论.科教文汇,2008,4,(上旬刊).
  [2]高红娟.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过程.经营管理者,2008,18.
  [3]廖明会,黄春英.审美教育: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增长点.读与写杂志,200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8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