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言语实践与学生生命成长同构共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锁福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扎实、真实、丰实的言语实践,能帮助学生将已经积累的但并不系统的语言文字转化为酝酿着自身情感的、彰显自身个性的“话语”,从而成就一个个鲜活、充满绿意、朝气蓬勃的生命。
  一、挖掘文本的对话价值,在言语实践中促进生命成长
  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的对话,读懂文本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进行丰富的言语实践,才能真正获得认识水平与思想内涵的提升,获得生命的成长。
  1.与生活环境对话,会意。
  文本往往是作者思想意识、艺术品位和文化视野的浓缩,它往往反映着一种社会现象,揭示着一种社会问题。它让生活的真善美得到彰显,假恶丑受到鞭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与把握,引导学生在关注文本语言的同时关注文本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环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与文本产生共鸣。
  例: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起叶欣护士长伟大无私的形象,我先从具体的事例入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帮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型典型肺炎,叶欣投入了紧张的战斗,在各个时期,她是怎么做的?”
  在孩子们踊跃发言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去关注当时叶欣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她又是怎样做的,并让孩子们用“当……时,她……”来尝试着说一说。
  “当‘非典’患者急剧增多时,她身先士卒,开始加班,并且拒绝接听家人电话。”
  “当患者梁先生病情恶化时,她凭着娴熟的技术,帮病人脱险。”
  “当面对最具传染性的工作时,她义无反顾地包揽工作。”
  “当自己的身体不适,她仍然早早来到科室,密切关注每一个病人的情况。”
  在我的引领下,学生走进了文本,身临其境,与文章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为她忧,为她泣,为她感动。在特定的环境中,语言材料被活化了,与有生命的语言进行了有效的对话,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学生的精神意识得到了一次真正的洗礼。
  2.与社会文化对话,生情。
  任何一个文本的呈现,任何一种课堂沟通与合作的开展,都依赖语言和文字,依赖学生对语言的充分内化。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文化的宣扬、渗透、吸纳的过程,学生亲近文化、享受文化的过程就是情感升华、人格塑造的过程,这里的社会文化是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让学生感受这些文化内涵,形成语文课堂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化的认同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例:在教学《特殊的葬礼》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我充分运用了图像,以及环保的事例、数据资料,让文章中有关瀑布的描写活化,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完成与环保文化的一种交流,实现一次思维的碰撞。
  出示:“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比较,感受大瀑布一开始如年轻人般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后来却气若游丝般脆弱无奈的生命。我随即又让学生看了大瀑布前后的照片,然后让他们谈谈感受。
  “我觉得很可惜,大瀑布一开始那么雄伟壮观,后来却奄奄一息了。”
  “我觉得很痛心,人类太不爱护大自然了,我们再也欣赏不到大瀑布壮观的景象了。”
  “我想说,人类如果再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再不停止砍伐,总有一天,大自然会报复人类的。”
  孩子们的心声就是挑战社会现象的檄文,环保危机激起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用不吐不快的快人快语表达着心中美好的愿望,以及真挚而热烈的情感。这种来自课堂,源于文本的与社会文化的对话,促进了学生情感的成熟和生命的跃进,文化拓展了生命的外延,更夯实了生命的基础。
  二、品味文本的本体内涵,让生命成长提升言语实践品位
  在语文课堂中,文本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资源,学生与文本进行有价值的对话,不仅能使自己的语言焕发生命活力,而且能促进自身的生命成长。作为主动发展的人,学生的生命质量提高了,意识觉醒了,思维更活跃了,那么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会随之发生改变,高瞻必然远瞩,言语实践的品位将随着生命的发展得到提升,而文本内涵就是这种转换的催化剂。
  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作品人物,从事件形象中产生想象、联想,获得情绪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健康心灵也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品位和人格。有了这些关于“人”的资本积累,一旦遇到恰当的语境和真实的话题,学生就能运用言语,在言语中表露自己的观点,宣扬自己的人生态度,这样的语言又带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例:教学《生命桥》一文,学生愕然于自然界生物那无私崇高的品质,怎么也没有想到老羚羊会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来换年轻羚羊的生命,那是多么悲壮的一幕。起先,我指名读课文的二三两段,学生读得很投入,渐渐的,同学们开始低低地跟读,我感觉,他们被感动了,那深沉有力的语句,那触目惊心的场面,正演绎着一曲生命的悲歌。
  我没有打断他们,只是轻轻地说:用笔把自己此时的所思所想写在书上。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我开始巡视,由于水平不同,语言或质朴或华丽,但是,孩子的笔下流露出的无不是感动、震撼与钦佩。
  “那样的山涧,看看都害怕,可是老羚羊却义无反顾地跳了出去,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面对死亡,他们视死如归。我敬佩他们。”
  “老羚羊用自己的身躯做桥墩,托起了年轻羚羊生存的希望,那弧线是生命的弧线,是种族延续的希望啊……”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动,用自己的笔,洋洋洒洒地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表达了出来:生命是美好的,是平等的,无私的生命更是伟大的。后来,我又为孩子们读了《藏羚羊的跪拜》,生命的含义得到了升华。在之后的阅读短文和作文中,学生多次说出了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语言。这应该是他们内心的呼声,尊重关爱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言语实践与学生生命的成长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丰富的言语实践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听说读写思的过程中完成生命的洗礼,增加生命的历练;主动发展、健康而富有朝气的生命能完善学生的人生态度,对待言语材料有更多的感悟,从而进行更有效的言语实践。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12.
  [2]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9.
  [3]张祖庆.让知识与想象共舞.教学月刊,2005,(8).
  [4]董蓓菲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