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体验式教学设计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静

  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的对象和目标,确定合适的方法,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的过程。所以,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由于教学系统是一个内含多种成分与要素的复杂适应系统,因而不同教学设计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总结出了多种教学设计的要素。我们将体验式教学设计具体分解为四大系统的设计,即目标的设计,旨在解决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结果究竟想达到什么目标;内容的设计,旨在解决体验式教学用什么学习任务来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过程方法的设计,旨在解决体验式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组织系统的设计,旨在解决体验式教学在师生关系、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是如何处理以保障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预测。而体验式教学把教学的生命体验作为线索来解决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是一种体验过程,更是人的心理全面发展成熟的过程。因此,体验式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围绕以下两个中心展开:其一是教学目标要注重实践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从知识目标的构建去升华为能力的培养;其二是教学目标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构建。
  对于实践性思维的表征形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实践性思维是用于解决实践性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独立的思维成分,需要相应的专门活动才能促使其发展。另一方面,实践性思维的训练也是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和创造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进而实现完整精神与生命成长的重要手段。因此,实践性思维是一种将目标与手段融为一体的方式。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实践性思维既表征为教学目标又表现为手段。实践性思维的提升不仅能够克服“高分低能”与“矛盾发展”的教学弊端,而且其训练过程有助于学生领悟蕴含在知识中的意义,深刻感悟,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能使其体会到知识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体悟到学习的兴趣,进而实现全面成长。
  对于情感目标的构建,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心积聚的矛盾、冲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接受别人的合理评价,通过矫正过激或偏向的情绪,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其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施教者与受教者的价值互通与心灵融契的过程。因此,体验式教学需要寻求“视界融合”,不仅注重学生社会知识和道德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诱导和激发。
  二、内容的设计
  内容的设计主要通过实践性问题的解决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其教学价值则主要表现在可以促进体验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在体验式教学中,实践性问题既蕴涵着教学内容,又营造着实践情境,还规约着教学过程,更推动着教学互动。所以设计好的实践性问题成为体验式教学内容设计的关键。实践性问题的设计应遵循四大原则:一是问题空间上应体现劣构性,即实践性问题的理解具有多元性;二是问题情境上应体现现实性,即实践性问题应与现实生活情境紧密相连;三是问题目标上应体现真实性,即实践性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或结果应符合现实情境;四是问题难度上应体现挑战性,即实践性问题的难度应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过程方法的设计
  在人文课程的教学中,无疑人文知识是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认识世界,思考世界。但也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所以在内容的设计上要围绕学生的情感因素。如语文课里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或是动人心扉的故事、情深意远的诗歌散文,或是清新有趣的童话、蕴藏着哲理的寓言……均可以让学生在许多美的人和事里,了解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艺术课中,美术用线条、形状、色彩来直观地表现人与物的美;音乐用声音来表现高山流水、悲欢离合、诗情画意,表现人生、信念与精神。如果加以比较,会发现不同课程中的美有不同的特征。人文课程所表现的是人的情感、意志、心灵,在语文课中,可以通过图画、音乐、戏剧这些艺术的直观与优美的语言描绘相结合来再现课文所描写、蕴涵的美,让学生经历作家创作时进入的那种情境,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这样,课文所表现的、所阐述的、所涉及的相关情境,就通过图画中的色彩、线条、形象,音乐的节奏、韵律,表演中的角色、情节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在艺术课中,可通过优美的文学语言来描绘音乐、绘画中的美,使艺术中的美更意味深长。不同教学手段的美作用于学生的感知觉,能够丰富学生的表象,激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情感,使教学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形成美的意境。
  科学课程不仅要在传播科学知识方面起作用,而且要在促进人的精神完善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获得知识的增长和智力的发展,而且获得人生意义的体验,获得整体精神的成长。我们要教会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本领,比如:求真精神,实验探究,严谨的作风……由于这一特点,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把科学史引进科学课程。科学史既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又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追求真、善、美的历史。科学史方面的内容能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具体过程、科学家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循着科学前辈的足迹,体验与前辈们一样的惊奇、失望、顿悟和欢乐,从而领略到科学探索活动的幸福和艰辛,感受到人类精神的伟大。二是在组织教材内容时,可根据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并参考科学发现的过程,把一些知识编写成程序式的教材,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的苦与乐,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三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要充分体现科学美,不要认为科学与美无缘,而应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美。如:无穷的宇宙星系,原子的朦胧之美,好似“云深不知处”的电子云,充满神秘感的生命之源叶绿素,回旋曲折、活力四射的DNA双螺旋,等等。
  四、组织系统的设计
  组织系统的设计,旨在解决体验式教学在师生关系、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是如何处理以保障教学目标的落实。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决定着整个教学的效果,教学过程也规范着师生关系的形式。而体验式教学的师生关系不仅能促进师生自然融入问题情境之中,使师生对问题解决怀着积极的态度,而且会使师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焕发生命激情,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与积极对话中获得切身真实的体验、情感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因此,体验形态的师生关系不仅尊重了师生双方独特的知识经验与生命体验,而且关照了师生关系的动态性与生成性,更重要的是,体验形态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的内在需要,促使师生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与创造者,并不断走向自我发展与完善。由此,双向期望性、生命体验性、平等对话性、共生发展性是体验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对于旨在通过引发学习体验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体验式教学而言,具有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学习体验的有效引发既需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期望,将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独特的话语体系与意义世界,又需要将教学授受转变为教学对话,还需要创设真实的物质环境与开放动态的教学时空。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学生生成独特的知识结构、舒展自由的心灵,体验生命的成长与意义,从而实现实践性思维的训练、完整精神与生命的成长。
  教学评价标准既规范着师生的教学行为,又能诊断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教学评价标准在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同时又凌驾于教学活动之上。事实上,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就是在教学评价标准与师生教学行为的良好互动中不断完善的。
  体验式教学并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它更关注人的教学思想。体验教学的本质是对“体验”的重视,其实质上是对教学中人的重视,关注体验的过程就是关注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对人的关注,成为体验教学思想的核心所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