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应克服功利化倾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应军

  摘 要: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一方面把童话教学当成了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另一方面对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强调过度,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有功利化倾向。为还原童话的本来目的,这种教学倾向应予克服。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功利化
  
  童话从儿童视角出发,用儿童语言叙述童年生活,或模拟童年生活,往往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等特点,在主题精神上一般表现儿童心灵的天真、勇敢、阳光、向上、朝气等精神实质和生命之纯、真、美。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可以使想象力得到舒张,并在童话世界中逐渐认识世界,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然而数十年来,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际却违背了童话的实质功能,教学没有结合儿童的身心实际,而是受了语文工具论的影响,出现了功利化倾向。具体表现如下:
  
   一、把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出于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语文教学政治化的拨乱反正之需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被突出强调,教材编排时以知识能力训练为中心,教师教学也以知识能力训练为中心,从而忽视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在执教童话时,也不自觉地忽略了童话的文学本质,视童话的人文教育内涵而不见,把精力一味地放在了童话作品的词句章法之类的语言知识能力训练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而忽略对学生进行人文感染。这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在童话中驰骋想象的权利,使学生失去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机会。
  
  二、把童话教学作为道德教化与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受中国数千年来“文以载道”思想的影响,教学者往往要设法从童话中挖掘出某种道理来,设法在课堂上告诉孩子:“该童话通过什么什么,表现了什么什么,反映了什么什么,说明我们应该怎么怎么”。比如《小猫钓鱼》一文,教学者会设法告诉孩子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神笔马良》告诉学生要勤奋;《卖火柴的小女孩》则告诉孩子们资本主义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失去人文关怀的罪恶,等等。总之,教学者们力图通过这些童话告诉孩子们某种道理,以达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化的目的。殊不知,这种作法出发点虽好,但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特征,将本来富于形象的童话弄成了生涩的说教。这种倾向是教学者们从成人的角度,而非儿童的角度理解文本所造成的不良现象。
  以上两种倾向,使童话教学偏离了童话的本质,令孩子们失去了阅读童话时驰骋想象力的权利,进而也失去了受到童话中的人文思想的潜移默化的感染的机会。鉴于此,以上两种倾向必须予以克服。要克服以上两种倾向,要做好如下两点:
  1.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体均在7至12岁,童心正盛,想象力丰富,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成人的大道理他们一时难以明白,但对故事情节他们则能很快记住并延展想象。阅读童话时,他们是审美的、移情的、感觉的,而不像成人那样是科学的、理性的、分析的。比如阅读《小猫钓鱼》时,儿童更多的是去想象小猫与蝴蝶、蜻蜓等嬉戏玩耍的美好场面,而不会在意它在钓鱼这件事上的“三心二意”,因为童真本质决定,儿童在他们所处的年龄段,就本该如小猫那样与自然亲近。儿童阅读该童话时,这种自然的心理活动难道不是在接受一种教育么?事实上,他们在阅读和想象中,正在受到小猫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的熏陶和感染。在孩子们的这个年龄阶段,让他们体会到与大自然相处的乐趣恐怕比让他们懂得做事不要三心二意重要得多。
  2.教学中多引导,少教化
  教师在童话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孩子们的领头羊,要能和孩子们一同进入童话情景,在情景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但作为领头羊,同时又要能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想象,懂得在恰当的时候引导孩子的想象,不能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漫无边际地飞翔。要对孩子们进行审美的、情感的引导。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教学,教师就可引领学生随着情节想象:小蝌蚪在无边的河流中游啊游,始终不见自己的妈妈。它们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一路打听,不断犯错,最终才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孩子们在这种想象当中,自然会受到亲情教育。
  总之,当前童话教学中的知识能力训练倾向和思想道德教化倾向不仅不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价值观,还可能使孩子们从此失去对童话的兴趣。因此,克服这两种倾向,可以实现真正的童话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吴中杰.文艺学导论[M].小学语文教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贵州省金沙县官田乡新爱小学)v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