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明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与批判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以下分析:
  一、利用化学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在科学研究中,谁能首先同束缚科学发展的传统观念决裂,敢于提出新思想、新见解,谁就有可能抢占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做出突破性的发现。例如:普利斯特利和舍勒都在拉瓦锡之前就已经发现了氧气。这本是他们发现真理否定谬误的一次极好机会,只要在此基础上再前进一步,就会揭开燃烧现象的本质,推翻燃素学说,取得划时代的新成就。然而,久负盛名的二位科学家都是燃素学说的忠实信徒,决不肯对其产生一丝一毫的怀疑,结果“当真理碰到鼻子尖时,还没有得到真理”,便把这绝好机会拱手让给了拉瓦锡。如果在“氧气”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氧气的这一发现史,就会使学生感悟,要想具有创新能力,不仅要有敢于向旧理论提出质疑的胆识,而且还要有不怕旧势力和权威的胆略,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质疑的精神。
  二、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高中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敢于提问,而且还要善于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所提问题质量高低的关键取决于提出问题的角度和深度,通常只有观察仔细、思维缜密的人才有可能站在与常人不同的角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例如,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白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更要引导学生明白思考什么和怎么思考。如:碳酸钠具有去污能力,为何它在热水中的去污能力比在冷水中更强?按照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铝比铁更活泼,为什么铁易生锈而铝不易生锈呢?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时,为什么溶液变成黑色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在试验溶液导电性时,为什么电极上常常有气泡产生?这些问题尽管看似比较简单,但是作为首次接触相关内容的学生能够提出这些令人思考的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难能可贵,是他们善于观察和积极思考的结果。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适时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步实验操作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包括正常和异常现象,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思考本实验操作以外可能产生的新问题,如采用不同的化学药品、不同的浓度或改用不同的实验装置是否会具有同样的实验现象等。
  三、创设民主环境促进师生交往互动
  教学本身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来实现问题解决的过程,因为教学系统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构成,没有人际交往活动就不存在教学。质疑发问就是教学交往最普遍的一种表现形式,师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和讨论,既能创设良好的民主、平等、和谐的提问环境,又能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事物,大胆地提出个人见解和问题。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不仅能够促使他们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纳他人,宽容地对待差异,从而发展交往技能和克服自我中心行为;而且,在学生之间的交往过程中,他人的观点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思维方式的改进、问题意识的加强以及提问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向教师等学术权威质疑和提问,同时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提问。无论是化学课堂中的教学交往,还是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技巧和提问质量,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和人格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的提升。
  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实施过程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使他们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滨县淮滨三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