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推进学校品牌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晓骅

  教育品牌是学校个性化的表现,它是学校办学个性的浓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供给方式日益增多,家长对学校的选择性不断增加,教育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信任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关键。但教育品牌的培育与形成不同于企业,需要比企业更长的时间,比企业更难为人们所接纳,其原因是学校的“产品”是学生,学生身心的发展延迟效应较为明显。因此学校的教育品牌需要积累和锤炼,才能被家长和社会所认同。
  如我校虽是一所有50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20世纪初就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经过改扩建,教育装备达到了经济发达地区现代化建设标准,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仅仅是教育的“硬”环境,更是教育“软”实力。因此,无论将教育视作一种投资行为还是消费行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建设教育品牌就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足教育的迫切要求。所以,学校必须优化教育品牌的塑造策略。
  
  一、内化理念提炼品牌精髓
  
  郑金洲教授认为,培育教育品牌“首先需要关注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在文化管理中探索品牌的形成,在品牌的培育中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先进的办学理念、清晰的办学思路、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等是学校整体良好形象的外在表现和丰厚内蕴。笔者认为,从文化之根生发出来的教育理念才会被全校师生所认同。因此,学校的品牌个性、办学思想的提炼必须与学校的文化传统相契合。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领导不能“一拍脑袋”就定论,而应引领全校教师追溯历史,研习家谱,寻找办学以来的理论积淀并进行实践反思,既要用心诠释,更要创新实践。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办学思想既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又体现时代特征和具有独特凝聚力。我校在提炼办学理念过程中,通过“个人献策、征求意见、集体鉴评”等民主开放的形式,确立了“创造适合师生成长的生命乐园”的办学理念和“日新”校训,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灵魂和师生群体的精神归属。在诠释时,老师们赋予其生命发展的丰富内涵,即要让每一个学生感到校园的温馨、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要让每一位老师感受到耕耘的希望、收获的喜悦和奉献的价值。为更好地宣传办学思想,学校通过营造校园环境文化解读办学理念,达到内容与形式、主题与材料的高度统一。如走廊、墙报、橱窗、电子显示屏、温馨提示、人文设施等均围绕办学思想的精神而设计,体现办学思想的某一个侧面,使师生、家长看到的、读到的、摸到的、甚至感应到的,均是办学思想和校训精神的力量和光华。但办学理念切忌文本化、口号化、物表化。实践办学理念,更是积累和提升教育教学智慧的艰苦过程,学校领导应引领每一个成员倾情投入全面、全程、全向的教育活动,充分肯定每一位教师教改实践的新思路、新办法;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新感悟,以促进学校的新发展。
  如果师生们对办学思想有了认知度,就会产生品牌联想和品牌忠诚,家长和社区也会将学校当作可托付的朋友,这无疑会广泛吸引社会的支持与参与,不断增强培育学校品牌的可信度和忠诚度。
  
  二、实化师训熔炼品牌实力
  
  品牌实质上是一种承诺,学校创建品牌的过程是全校教师孜孜不倦地实践共同承诺的过程。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成功品牌的文化策略。
  品牌建设需要名师,名师从何而来?学校要引领老师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可以形成为品牌的“潜质”,并不断创新师训策略。在当下普遍提倡校本的时候,我校明晰了“校级启动、夯实基础、分层联动、提升档次”的教师培训思路,采用“专业引领、个别指导;建立机制、激活内驱;以校为本,研训结合”的师训方式,加强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横向沟通,形成研修协作体,以体现校本培训的合作性。为促进教师分层发展,我们在教师“人格”阶段,夯实青蓝工程;在教师“升格”阶段,设计达标工程;在教师“风格”阶段,实施名师工程,从而深化教师培训的层次性。中青年教师是品牌建设的主力军,他们中间开展“一学一写”和“二上三评”活动是校本师训的良策。“一学一写”是引导教师研读三类书:夯实精神底蕴书,提升教学理论书,课题引领专业书。做到读思结合,读研相融,联系实际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和反思。“二上三评”是上好家常课和教研课,开展评课堂教学设计、评教学案例反思和评教改科研成效活动。校本研修从“外饰”到“内蕴”的回归,为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自觉”。只有不断增强团队合作凝聚力,课题研究研发力,教改实践创新力,才能丰富学校品牌创建的人力资源。
  
  三、强化质量冶炼品牌根基
  
  教育质量是品牌学校的根基,教学品质是维系品牌学校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陈小娅指出:要鼓励和表彰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学校和教师。品牌学校不仅把“学业优秀”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如果师生的“投入”远远大于“产出”,那就算不上“品牌学校”。我校持续多年进行“小学生课堂学习投入与产出比”的教改实验,在教案、教法、学法、作业设计四个层面的研究中,着力延伸课堂空间的长度、拓展课堂空间的宽度、提升课堂空间的高度、增大课堂空间的密度、强化课堂空间自由度,努力建构符合素质教育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各科教师努力做到备课关注学情,课堂关注主体,作业关注差异,辅导激励自信,考核改进评价,活动强化实践。只有通过有效教学的探索实践,才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激活以前曾被分数排名遮蔽的“人的价值”,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做学习的主人,逐渐养成“乐学、善学”的优良学风,保证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四、亮化特色锤炼品牌形象
  
  找准位置、凸现个性、亮化特色是普通学校成长为名校的三部曲。学校最终靠什么来打动家长、吸引学生?学校的核心价值怎样体现?笔者认为,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教育资源、竞争态势、发展空间进行综合分析,找准创建特色教育的切入点。
  如我校的艺术教育由早年的书法教育向锡剧艺术、舞蹈合唱、绘画摄影、民间艺术教育等多个领域拓展,影响不断扩大。为实现“环境精美、管理精细、队伍精良、特色精彩、事业精进”的办学目标,学校必须成功运用特色品牌的文化策略,根据学校自身的特色文化优势,寻找新的特色教育增长点,通过明晰先进的特色教育理念,建立稳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扎实的特色教育课程体系,才能把教育特色“做优、做精、做特”,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品牌学校”成因多样,其创建路径却殊途同归,须在“整体优化”中打造“个性”,因此学校对品牌建设需要有一个更深刻、更理性的关注。市场环境的完善,社会的需求、家长的期望将作为一种外在压力,促进学校进一步规范和理性地运作。进一步提高品牌建设的理性认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自觉地遵循品牌建设和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学校品牌建设将会水到渠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