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美玲

  自信心是个体心理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与生活态度。自信可以成为人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变为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使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它是人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良好的自信心理,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它既是生存的本领,成长的基础,也是启智的动力,成才的关键,将成为人们终身受益的法宝,用之不竭的财富。
  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后进生的自信心呢?下面我以自己2003―2006年度所执教的班级为例,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我关注的学生叫小洋,是老师眼里的“差生”。他学习成绩差,平时考试几乎都不及格,上课几乎不听讲,要么睡觉,要么做小动作;性格上胆小、自卑;在交往方面不合群、喜欢打架、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极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说话;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被老师叫到了也因紧张而不知所云,语言表达能力差。通过观察,我也发现,其他学生都乐于与新老师接触,但小洋从不主动与我们讲话。每当我找话题与他说话时,他总是回避,摇摇头、简单地答几句,就趴在桌子上,而且上课经常趴在桌上睡觉,提醒他、动一动一脸的不耐烦,换个姿势,继续睡觉。
  以小洋为研究对象,了解他的心理特征,并对他进行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使他获得自信心,能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成绩;努力增强其交往自信心,引导他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让小洋能够接纳我,愿意与我接触。一天课间,我对他说:“你今天表现得好一些,老师也奖励你贴纸!”(我在上课时会根据课堂表现,奖励学生小贴纸)小洋一扭头:“我才不想要呢!”一句话把我堵了回来,我不泄气:“可是我想奖励你啊!只要你有进步,老师就奖你!”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低下头,避开了我的目光。我想,小洋还是渴望老师关注的!第二天课间,小洋主动对我说,“老师,给我一张贴纸吧!”我说:“好,只要你今天表现好,就奖励你!”那天上课快结束时,我照例开始奖励学生,说实话小洋那天表现得并不算非常好,虽然没有睡觉,可也没怎么听课。我让全班同学安静下来,说:“我今天要特别奖励一个同学,那就是小洋,他今天虽然没有举手发言,可是没有在课堂上打瞌睡,比以前有了进步,老师希望他今后能有更大的进步!”同学们纷纷转过头去看他,听课的老师带头鼓起掌来,同学们也跟着鼓掌。我走下去,在他的语文书上贴了一张贴纸。小洋高兴得满脸通红。又过了两天,我上课时,提了一个问题。我惊奇地发现小洋竟然也举手了。我点名叫他,他站起来一脸的羞涩,不敢看我,回答得有些断断续续的。我把他的话给同学重复了一遍,表扬他有进步,课后又奖励了他一张贴纸,以强化他的行为。
  一天我给他们上作文课,让学生发挥想象,自行设计一张邮票,自习课上写作文。很多学生很快地画完了图画,坐在倒数第二个桌子的小洋突然转过身,对我说,“老师,我写完了!”“这么快!”我很惊讶。这时,旁边的学生叫开了,“老师,他是抄的!”“没有!”小洋反驳。我让他拿着作文到我身边坐下,迅速地浏览了一下他的作文,字写得比较潦草,正文字数少,也没什么条理,不过可以看出作文不是抄的。我轻声对他说,“可以看出这篇作文,你不是抄的,这一点进步了!”小洋一副受了委屈被理解的样子,乖乖地听我说。我接着针对他写的内容,把他的作文应如何写简单地叙述了一遍,他一直安安静静地听着,改完后又拿给我修改。从此以后,只要是课间一有时间,他就会与我说说话,我纠正他的错误,他也会改正。
  从这件事中,我体会到,在帮助后进生找回自信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和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使他们重新获得克服缺点、奋发进取的勇气和自信。
  同时,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个人面对一个群体的。每一个孩子都不愿意在这个群体中被忽略,他们渴望自己在这个群体中有一个被认可的满意的角色地位,除了同学们对他的态度外,老师对他的态度是最影响他情绪的因素。而且,往往老师对他的态度会影响到同学们对他的态度。如果一个孩子感觉到老师是爱他的,他就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归属感。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极其有利的。教师对孩子的爱必须是真诚的,这方面孩子的感觉是非常敏锐的。爱孩子决不是简单地冲他笑一笑、摸一摸他的脑袋就能奏效的,孩子需要的是老师发自内心的关注。
  让每个孩子都抬头走路,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教育名言。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他尊重每个孩子,给每个孩子树立自信心的思想。学习吃力的孩子很难抬起头来。不理想的学习成绩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实际上,每个孩子的能力能达到的上限是有差异的。当然,老师们可以尽可能地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千方百计把他们的能力发挥到可以达到的极限,但仍避免不了学生之间的差距,这是客观事实。关键是在班主任工作中,应该如何对待这样的孩子。我认为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点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进步:
  
  一、正确看待每个学生
  
  在老师的头脑中,要承认差异,允许有差异存在。学习成绩不应当成为衡量一个学生的惟一标准。后进生在学习与交往方面显得特别困难,免不了遭到同伴的讥笑和蔑视,甚至有些老师也厌烦这样的孩子。其实,当他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没有能力为自己辩解,没有能力把事情的缘由描述清楚。当他们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时,就只有与所有的人为敌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反心理。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些自己的特长,但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什么是特长,也没认识到发展自己的特长对于各方面的发展有什么好处。所以,班主任老师首先要让孩子了解这方面的内容,从而让他们试着去发现自己的特长。同时,班主任老师也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善于去发现他们的特长。尤其是后进生,经过许多次失败后,他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长此下去,他们在任何方面都得不到发展。班主任老师一定要特别地关注他们。一旦发现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就要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不必疑心别人歧视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油然而生,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心。
  
  二、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班主任老师要有敏感的观察力,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之发扬光大。善于抓住教育孩子的契机就是班主任工作的技巧和艺术,也是班主任爱孩子的具体体现。
  班主任老师不应该觉得一点小事不值得一提,从而错失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良机,要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有进步,就要表扬。哪怕在答案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正确的,也要恰如其分地给予肯定。如此反复,学生在一次次取得成功(即使很小的成功)和鼓励下才会不断增强信心。在学生作业上,教师同样也要以鼓励为主,适当地进行委婉批评。期待鼓励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要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就必须充分发挥鼓励的教育功能。人无完人,每一个人总是优点和缺点并存。作为教师,要善于真心说长处,婉转道不足。
  
  三、对学生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非常重视班主任老师对他的评价。老师对他的充分肯定,往往可以激励他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老师的一次赏识,也许就能引发出他创造的源泉;老师的一句赞扬,说不定就点燃了他内心要求上进的火花。善于把表扬作为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教师,就意味着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因为这样做,容易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变。

  接受表扬决不仅仅是好学生的专利,对于基础差、能力低的学生,老师的鼓励尤为重要。应当注意的是表扬要实事求是,要适当和适度,还要因人而异。过分了,会使有些学生滋长骄傲情绪,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也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一般说来,表扬的侧重点应在于孩子通过努力所取得的进步,或者孩子正在做出的努力。
  
  四、促进同学互相关心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一般是由年龄相近、学业程度大体相同、有共同的学习任务的40至50名学生组成。在学校期间,他们学习、活动、劳动等都在一起,相互影响,共同成长,逐渐形成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有严密的组织,有统一的、纪律的集体。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公共关系的基本阵地,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处理同学关系、社会关系,在认识群体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评价。因此,班主任老师应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爱护,为后进生营造一个平等友好的学习环境。当他们有困难时,同学能够热情地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恢复对自己的信心,让他们逐步领悟到交往的方法,领略到交往的乐趣。同时,也能让后进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懂得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后进生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五、“自信活动”为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
  
  孩子在班队活动中的热情是极其高涨的。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下,最容易接受我们的教育,而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恰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在活动中所受到的教育远远超过干巴巴的说教。因为在活动中,孩子是主人,他们在准备和进行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实施着自我教育。要想使每个孩子都能抬头走路,除了老师平时对学生的尊重外,给他创造机会,让他能够在众人面前展示他的才能,让大家了解他的与众不同的特长,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班队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活动来自孩子的生活;活动来自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活动来自社会的需要;活动内容来自当前的形势;活动内容来自每年的节日。只有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孩子才会积极参加,在参与中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
  
  六、激励个体自强
  
  在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中,个体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班主任老师应该发挥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的形成,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奋斗目标,要引导他们制定短期能见效的目标。这样,他们在不断取得一个个成功的满足后,就能激发起一个个新的成就感,从而培养起信心,班主任老师可以逐渐增加难度,采用大目标、小步子,让他们不断自我努力,自我激励,培养自信。后进生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期反复的工作。长时间反复的耐心观察他们、爱护他们、关心他们,对他们学习上的一点进步给予肯定、表扬,鼓励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师范附属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