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辛凤云

  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通往成功的有效动力;自信是一种让孩子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的教育;自信是一种让生命充满活力的教育;自信的人时刻都认为“我能行!”自信,犹如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在智力、体力、工作和处世能力等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人说,自信是人生成功的一半。
  1968年,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要进行庞大的心理学试验,要求校方配合。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班中选了18个班,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教授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占总人数20%的“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任课教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试验的正确性。八个月后,他们再次来到这所小学,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当初上了名单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个个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其实,当初那份“最有前途者”的名单只是罗森塔尔教授随机抽选出来的,不过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心理暗示。在这个八个月里,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评价,老师又将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老师的热爱和期望,从而使他们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与之类似的有一句名言:“无论你认为自己能还是不能,你都是对的”。这些都体现了心理学上的“自证现象”。就是说,对于一件事情,如果一个人坚信自己能够成功,他就会努力去做,假如他遇到困难,他也不怀疑自己,而是绞尽脑汁、继续努力;假如出现了挫折,他也不灰心,相信这是暂时的,从教训中获取经验对自己进行调整,最后真的获得了成功。
  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十几年的教育工作经验,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科学家爱因斯坦奠定了相对论的伟大基石,然而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同学们都大声笑起来。他告诉大家,这个不像样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个,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每接手一个新班,教师第一节课就应该给学生讲爱因斯坦做板凳这样的故事,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二、相信学生,赞美学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时,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同学们都很喜欢你,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在一次学校的数学教研课上,一学生小佩向老师提出不同的解题意见,老师认真倾听后说:“你的解题方法比其他同学的还要简单,让别人容易接受,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小佩从这位老师的反应中体验到了自己具有判断力,课后经常向老师要些数学难题来解答。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非常信赖学生,他说:“我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相反,对学生总是过分保护,过分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学生的实践,不仅阻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会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是鼓励他们勇敢地去独立学习。
  
  三、让学生学会竞争,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对于良好的竞争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就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的最好办法是激励。教师可以开展“找优点”等活动,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找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也有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树立“我能行”的积极进取精神。
  例如: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干部轮换,每个愿意为班集体服务的学生都可以上台发表自己的“执政纲领”,竞争上岗,最后“优者上岗”。通过这种形式上岗的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态度,充分相信自己,干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自信心很强。
  
  四、给机会让学生获取成功
  
  挫折虽然会使人失去信心,但另辟积极的途径却可使它增强。记得在我曾经教过的班级中有一名因成绩不好而降级的学生,因为她的成绩比较落后,所以很自卑。我没有因此而瞧不起她,而是寻找一切机会让她找回自信心。如:在课堂上尽可能找一些容易的,她又能答对的问题,让她回答,因为这样,经常得到表扬,慢慢地,她觉得自己还可以,于是开始重心收拾心情。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寻找成功的机会,让自卑的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其中,来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取足够的自信心,这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方法。
  
  五、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
  
  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在一些方面积累比较多的能力或经验,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富于思想与创造的潜质,教师任教的几十个学生中,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具有一技之长。细心的教师会注意每个学生同其他学生的不同点,一旦发现他的某种特长潜能,就满腔热情地因势利导,运用肯定、鼓励以及创设条件等手段强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班来发展学生的特长。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某方面比别人强,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相信别人都羡慕自己时,自信和勇气就会油然而生,这种自信心能推动学生在多方面逐步走向成功。
  以上几项措施在帮助小学生征服自卑感,建立成功信念;征服恐惧感,形成积极的心态;消除畏难情绪,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是由于不管哪一类型、哪一层次的学生,不断得到肯定性评价多了,自卑、恐惧、畏难情绪就慢慢地减少了,自信心就自然会不断地增强。即使是怯于竞争,习于落后,缺乏自信,自我封闭的落后生,也一定能扬起自信的风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