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校级课题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途径。就基础教育学校而言,推行校级课题研究体系更是有效扩大课题研究参与面、调动教师研究积极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我们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在初步确立开展校级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认识其价值的基础上,从“提高认识、营造氛围”,“点面结合、全力动员”,“规范管理、关注过程”,“落实帮扶和激励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提高认识、营造氛围
  
  在全面开展校级课题研究之前,先要让教师对课题研究有基本的认识,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途径等,要在学校形成一定的共识和氛围,要让教师愿意和敢于从事课题研究。为此,我们先后邀请过多位专家在校本培训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做课题研究辅导。例如,南通市教研中心理论科的杨曙明作了以“草根化研究”为主题的讲座:江苏省南通中学教科处陈杰主任和微型课题创始人之一、海安教科室陈萍主任分别围绕“微型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作了系统性讲解。教师的意识有所增强。特别对从事微型课题研究产生了兴趣。
  
  二、点面结合、全力动员
  
  分管教科研的副校长和教科部门成员到基层调研教师研究的现状以及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和需求,分析我校课题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初拟校级课题的运作思路和研究导向,撰写《校级课题申报说明书》。借助校园网、校讯通等媒体广泛发动,利用大型教工会议做详细解释和再动员,与学校重点培养对象、有研究意向的教师、原本就在学校承担某些攻关项目的教师这三类群体作细致交谈,为他们“打气”,协助他们确定课题申报的方向。
  
  三、规范管理、关注过程
  
  (1)总体规划、宏观把握
  我们自2009年1月起设立第一期校级课题,每一期原则上以一年为研究周期。对于能够提前完成的,允许提前结题;对于较为复杂、系统的课题研究,允许将研究期限设为2~3年。如果不能按期结题,允许最多的延期时限为一年,超过一年自动取消结题资格。
  每一期课题设立前,我们先形成本期校级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例如,对于第一期校级课题,我们主要提倡教师从事微型课题研究。这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我校与南通中学的联合办学体初步形成。亟待研究的问题很多;二是当前学校教师的总体教科研能力不强,起点不宜过高;三是学校教师刚刚接受了有关微型课题研究的专题培训:四是我校有不少教科研积极分子已承担了国家级课题《难忘教育研究》的子课题研究任务,他们的课题也将分为若干子课题,这些子课题适宜采用微型课题的研究方法。而对于第二期校级课题,我们则逐步放开要求,对于一些教科研能力成长起来的教师和学校部分科研骨干,我们鼓励其申报研究周期为2-3年的非微型课题。
  (2)提前申报,反复琢磨
  对于每期校级课题,我们都提前约1~2个月启动申报程序,在校园网和教科处部门网页公布有关通知和《校级课题申报评审书》样表及填写说明,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填报。期间,接受教师电话、电子邮件和当面咨询。收齐课题申报评审书后,集中力量对评审书一一进行审阅,提出初步修改意见,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反馈给教师本人,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修改稿。对于部分疑难“文本”,以及教师自我要求较高的,我们为相关教师联系市教研中心专家进行针对性辅导。总之。我们对评审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有较严的要求,同时也兼顾了教师的个人实际。
  (3)开题论证,励志明向
  精选并发放开题报告样例供教师参考。要求教师深入思考,明确研究方案,按规范撰写一份方向明确、具备可操作性的开题报告。对所交报告仍然保持严要求。
  召开开题论证会议是我们最为重视的工作环节之一。为此,我们认真布置会场,确保隆重且合宜;认真准备流程,做好预案;邀请多位专家参与论证;制作课题立项通知书,由校长在会议上亲自颁发。除课题主持人外,学校青年教师和科研骨干全部参会旁听。
  会议上,校长首先发表讲话,强调校级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广泛参与;颁发立项通知书,与相应教师一一握手。教师感受着学校的信任和自身的责任。随后专家代表发言,在初步审看所有开题报告的基础上,给出建议。教师代表接着发言,表决心,鼓舞研究团队的信心,感染旁听的其他教师。
  接下来一项重要的流程是设立分会场,按研究类别分小组进行开题论证活动。每一小组由一位专家对所分领课题与相关主持人做面对面的论证和辅导,以提高实效性。每一小组由一位中层以上干部参与讨论,记录专家意见。
  最后,要求教师根据专家意见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对开题报告做出进一步调整,以完善研究思路,为正式开展研究做好铺垫。
  (4)过程监控,关注成果
  对所有课题保持监控状态,经常向相关教师了解研究动态,询问存在的困难,提供解决对策。在课题研究中期阶段,要求各课题组提交中期汇报,对研究进度较慢的课题组做出必要提示。
  反复强调成果意识,要求课题研究教师及时将研究所得转化为成果。对于课题研讨课、汇报课,组织管理干部和其课题组教师、相关学科教师一同听课和评课,由教科部门对全程进行录像,制作成光盘。
  (5)严格把关,谨慎结题
  教师已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需提前提出结题申请,将结题报告和成果材料一并交教科部门审核。教科部门审核通过的再交分管副校长和校长审批。对研究过程不够充实、成果不够丰富、报告撰写和材料制作不合要求的,一律退回,或要求继续开展研究、延期结题,或要求修改、充实材料后再交审核。对已符合结题要求的课题统一组织结题论证活动,通过论证的,发放结题证书。
  (6)前后衔接,良性循环
  我们的校级课题机制进入正常运作轨道之后,一期的课题必然预示着另一期课题的开始,两期课题之间需要也应该过渡好。于是,在活动形式上,我们将前一期课题的结题论证和后一期课题的开题论证活动集中在一起举行。这样也便于接受培训的教师更全面、系统地学习课题研究方法。
  
  四、落实帮扶和激励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对于课题研究的经验和信心十分不足。而有的教师对自我的要求又比较高。对这些教师而言,面上的辅导难以收到良好效果。于是,结合学校独创的“教科研青蓝工程”,我们为部分教师确定了一对一帮扶的师傅,有的师傅还是校外的专家。
  为解决部分教师发表课题研究成果困难的问题,我们与多家省级以上杂志取得联系,在把好质量关的前提下,推荐部分优秀的成果付诸发表。针对教师希望外出接受科研培训的需要,我们承诺凡承担校级课题研究任务的教师享有优先权。对于比较成熟和有意义的校级课题,我们竭力推荐其进一步申报省、市课题,协助相关教师深入完善课题申报的思路。有必要的,再次邀请专家给予指导。对于有各类荣誉申报需要的校级课题研究教师,我们乐意为其制作参研课题研究的证明,丰富其申报材料。
  为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影响力,同时也为进一步激励承担有校级课题研究任务教师的积极性,我们在学校荣誉栏内为校级课题主持人制作了个人展板;在学校网站展示相关教师的个人风采和课题简介;借助“南通教育网”、《南通教育报》等市级媒体再次大力宣传。
  经过1年半左右时间的实践,我们在校级课题的运行管理和研究指导方面边摸索、边学习、边总结,已逐渐积淀了不少经验,相关制度和理念不断完善。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尤其是课题研究工作在市区形成了较大的影响。然而我们必须正视尚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已结题的9项校级课题中,有的研究内容还略显空洞,有的档案和成果意识还不强,而不能如期结题的7项课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反思。
  我们对今后的校级课题运作和管理形成以下几点共识:第一,充分认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必要性,要严格过程管理不放松;第二,要深入基层,了解课题研究教师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和给予鼓励;第三,要继续彰显校级课题研究的独特优势,让从研者充满自信,让学习者跃跃欲试;第四,管理干部自身素质需同步提高,要有能力从事管理和指导,要有资格“服众”。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校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0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