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位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目标和理念是相一致的,并为我国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目标设计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学生作业的多元化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依靠他的智能强项来学习,可使每位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 多元智能 数学教学
  自主 发展
  
  我国传统数学教学存在着重学习轻生活、重接受轻发现、重知识轻能力、重模仿轻创新等弊端,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加德纳认为,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足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发展的整体性个体差异性、情境性、实践性和开发性,这些新的主张为我国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它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学习的,不存在所谓的“差生”。每个学生都具有可教性,没有哪一个学生是“无可救药”的。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依靠他的智能强项来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是与我因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目标和理念相一致的。
  
  1.目标设计的多元化。“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数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树立其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标的宗旨。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情感态度。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也要关注数学思考过程。也就是将结果和过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其中,过程性目标、情感价值目标是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基于教育教学的本质和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提出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以知识技能为载体,关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数学方法,这样既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获得了他们应该在这一阶段掌握的知识技能,这要比在旧模式下把学生作为被动吸收知识的“容器”要人性化得多。更重要的是,学生认真思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他们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整合、复习、再加工的过程,即使没有做出来也已硕果累累。
  总之,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这两个新目标的提出是教育教学的一大进步,一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又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每节课必须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构建一个理想的,真正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的数学课堂。
  
  2.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可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盯在逻辑――数学这一项智能上,单纯地强调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记忆、模仿、理解和运用。数学学习同样需要多种智能的协同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其质量。所以教师要经常向学生展现多方面的智能领域,针对学生的智能差异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与多元智能整合,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3.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所倾向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式,孩子的学习方式就像他的指纹一样独一无二,老师越能很好地认识这一点,就越能帮助学生寻找到合宜的学习方式。因此,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等单一的学习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是与新课标的核心要求相一致的。所以,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努力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智能学数学。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学习评价的多元化。长时间以来,学生为分数而学习,教师为学生能考出好成绩而教学,学生学习的评价越来越狭窄,指向性越来越强,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淡薄,教师教得越来越累,家长越来越看重分数,学校发展也越米越茫然,评价更是越来越偏离新课改的方向……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要使以上理念得以体现,就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多元化。除概念、法则、定理、定律等一般意义下的知识技能外,也包括认识数学的过程、计算方法多样化、在现实情境中知识与技能的运用等。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除了纸笔测验外,还可以通过日常检查,如口头提问,板演、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等,通过课堂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独立思考、与人合作、语言表达等水平,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调查、小实验、制作小模型等,评价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5.学生作业的多元化。学生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正视学生问的差异,在作业内容、作业量、作业形式上不作统一要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去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要充分考虑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作统一要求,精心设计一些选择性的多元题,以适应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了难易不同层次的作业,学到了自己应掌握的知识。在作业的形式上还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变更,注重书面作业与实际相结合,同时还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为数学源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学以致用的学科作业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以尊重,使每位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位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多元智能学说的实质是试图通过扩大学习的内容领域与知识表征方式,促进以往被忽视的对智能的开发,充分发掘每个人身上隐藏着的巨大潜力,从整体上提高人的智力素质,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个性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