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香港资优教育中的良师启导计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年来,香港面向特别资优学生的良师启导计划,按主办单位的不同主要有两种:一是教育局主办的特别资优学生培育支持计划中的良师启导计划,二是教育局委托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科学创意中心主办的未来科学家培育计划。
  
  一、良师启导计划
  
  经过近20年的实验和发展,香港资优教育形成了全班式(校本)、抽离式(校本)和校外支援3个层次,其中校外支援是针对特别资优学生的。为了加强对特别资优学生的培训及支持,使其充分发展潜能,成为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优秀人才,教育局于2001年初推出特别资优学生培育支持计划。目前特别资优学生培育支持计划为学生提供卓越领导才能培训、卓越数学培训、卓越科学培训和卓越人文学科培训,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良师启导计划是其中的一种主要形式。
  1.概述
  (1)宗旨
  充分发展资优学生的特殊才能;通过导师示范、与导师互动、完成挑战性任务和积极参加工作坊等,为资优学生创造学习机会以提高其潜能;采取行动改正资优学生的缺点,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并帮助他们清除障碍。
  (2)涵盖的学科领域
  计算机科学系列、科学系列、数学系列、语言艺术系列、人文学科系列等。
  (3)培养对象
  主要面向竞赛中的优胜学生,培养对象为在国际、全国、地区或者本地竞赛中表现优异的中小学生。经与学生所在学校磋商,从香港特别资优学生数据库中选拔培养对象。
  (4)计划的实施
  聘请大学教授、专家学者担任导师,以师徒制的模式(一对一或小组的模式)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科学研究。
  在开学典礼上,学生与导师首次会面。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拟订学习大纲和学习进度,并签署承诺书,承诺主动参加研习并保证履行承诺。之后,学员与导师每月会面一两次,日期和时间由双方共同商定。计划完成后,学生在结业典礼上展示自己在导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嘉宾和导师就学生的研究专题发问,进一步探讨、交流,向成功完成整个计划的学生,颁发结业证书。
  在计划实施期间,导师扮演教师、专家、向导、顾问、朋友、楷模和评价者多重角色,发挥多种作用,以促进学生成长。
  作为教师,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和技能的范围,帮助学生就学业进展和结果进行系统的反馈、分析和评价。作为专家,提供独特的学习经验,分享传统的智慧。作为向导,在向学生提供深入研究机会的同时,将学生引向成功之路。作为顾问,就各种预期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向学生提出建议,提出标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纠正不适宜的做法。作为朋友,提供情感支持与信任,并与学生交流思想和感情。作为楷模,在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模式方面,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作为评价者,从评价过程中获取事实材料,为学生提供贴切及时的反馈。
  2.案例:科学系列(生物与化学)良师启导计划
  迄今为止,教育局主办的特别资优学生培育支持计划已经举办了数学系列、科学系列、计算机科学系列、语言及人文学科系列良师启导计划。下面简要介绍2008年3月至8月实施的科学系列(生物与化学)良师启导计划的基本情况。
  (1)宗旨
  提供个别或小组形式的指导,帮助在科学领域表现卓越的学生充分发展潜能。
  (2)内容
  聘请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教授和学者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见表1),并根据学生的潜能提供培训。获准成为该计划的学生,可以在所选的研究和专题领域,接受为期半年(3月~8月)约20小时的培训,并可在导师的指导下使用大学实验室的设备,亲身体验科学家科研的过程。学费全免,完成研习计划的学员可获证书。
  (3)报名资格与条件
  该计划招收学生30名。报名资格是:中三或以上特别资优学生培育支持计划学员(科学培训领域学员优先);在跨地区或国际科学比赛中有突出表现的中三或以上学生;在国际初中科学奥林匹克(IJSO)比赛中中四或以上的优胜者。报名学生须符合下列条件:对生物或化学有浓厚兴趣、中英文表达能力良好、有责任心、有毅力、主动学习、准时参加活动、按时完成作业。
  
  二、未来科学家培育计划
  
  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是一个青少年教育培训机构,也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可的具有公共性质的慈善机构。协会以“视野、创新、博识、承担”作为培育目标,致力于为青少年提供最适宜的活动和服务,主要活动有:科技普及、创意教育、领袖训练、协办联校等。2006年,协会成立科学创意中心,以推广科学创意教育为主,除了举办一系列科学创意工作坊、科普讲座、科学创意探究营等,还主办或承办全港、全国、全球最大规模的科学比赛。
  2006年,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科学创意中心成立不久就受教育局委托,举办“良师启导计划――未来科学家培育计划”,由科学创意中心招募香港优秀中学生,聘请大学教授或相关学科专家担任导师,师生配对后开展为期约1年的交流活动。迄今,该计划已举办了3届,第四届(2009年12月~2010年11月)正在举办过程中。
  1.宗旨
  向在各类科学比赛及活动中表现优秀的中学生提供培养和深造的机会,在良师的指导下,实际研究感兴趣的科学课题。
  2.学科分类
  涉及动物学、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12个学科(详见表2),学生可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
  3.培养对象
  全港各类科学比赛、活动(如“全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Intel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香港联校科展”、各类科学“奥林匹克”比赛、“香港中学生科学比赛”等)中表现突出或优胜的中学生,名额40人,分高中组(中三至中七)和初中组(中一及中二)。
  4.招生
  符合条件的学生申请参加该计划,经学校和教师推荐,科学创意中心安排面试,最终选取有兴趣有资格的学生参加。以第四届为例,需要提交学生报名表、学校推荐表、教师推荐表、研究计划和有关研究课题附件,其中学生报名表、教师推荐表和研究计划为必须提交。
  学校推荐表:由学校集体报名,每所学校可推荐3名学生。
  教师推荐表:说明推荐的理由,并从以下10个方面对所推荐的学生作一评价,即科学热情、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对科学的认识、责任心、主动性、沟通能力、学习态度、学业成绩和时间分配。评定等级分为欠佳(1分或2分)、一般(3分)和优良(4分或5分)。
  学生报名表: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报名。如系小组项目,每组不得多于3人,每名成员需各自提交一张报名表。在报名表中,学生需列出自己曾经获得的科学奖项及参加的科学活动;从10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评价的内容和等级与上述教师推荐表一样;并回答以下问题:希望达到什么目标,期望导师给予什么支持或指导,期望以什么形式学习感兴趣的学科,为什么喜欢科学,最希望发明什么、为什么,有什么专长和兴趣。
  研究计划(Study Plan):如系小组项目,每组只要提交一份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用于让科学创意中心及导师更加了解学生期望研究的课题,以便科学创意中心为学生安排导师配对,并有助于导师就研究计划为学生提供帮助及指导或安排有关学科的活动。研究计划的内容包括3个部分:发现的问题、假设/问题/目标、研究方法及程序(见表3)。
  有关研究课题附件:如曾经进行的研究、实验报告或资料等。
  5.导师来源
  导师绝大多数为香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授、专家、学者等。科学创意中心具有丰富的筹办科学活动的经验,与香港各大专院校的教授、科学家建立了完善的联系网络,并藉此构建指导教师数据库。2006年,第一届良师启导计划的导师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系、工程学院)、香港大学(工业及制造系统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机械工程系、医学院手术系、电机电子工程学系)、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生物系)、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系)、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展研实验室、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系、电子计算学系)等单位的教授、博士。
  6.计划的实施
  科学创意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计划,聘请相应学科的专家担任导师,并安排配对。学生与指导教师配对后,签署计划合约,以确保其了解计划内容并积极投入。
  其后,学生与导师进行为期约1年的交流(至少30小时)。学生可以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与导师共同决定联络的形式、时间和地点,如电邮或会面等。每次与导师联络,学生必须自行登记,并每两个月向科学创意中心定期提交已获导师签字核实的联络登记表及进度记录表。
  在计划期间,学生通过与专业导师的亲身交流和互动,获得导师的宝贵意见及指导,对科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能启发潜能,学习待人接物的良好态度,这对其日后升学和就业均有裨益。
  除了导师指导以外,科学创意中心也免费为学生提供科普讲座及集体科学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相关科学知识,扩大视野,启发创新思维。如果学生需要使用实验室设备,科学创意中心及导师会尽量安排,帮助学生完成计划。
  结业时,学生需提交研究报告、研究的成果或发现。科学创意中心鼓励学生将研究成果参加全港、全国或全球性科学比赛,如“香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Intel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等。
  
  三、香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经验
  
  1.为特别资优学生“量身定做”培育支持计划,促其成才
  对特别资优学生来说,香港以校为本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需要,需要实行特别计划。教育局主办的“特别资优学生培育支持计划”以及“良师启导计划”,就是专为这样的学生“量身定做”的,以提供校外支持。
  2.充分发挥导师制的独特优势,帮助学生成长
  为了尊重资优学生的意愿与选择,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资源,香港的良师启导计划尽力让学生与导师配对,无缝对接。良师典范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作用是非常大的,甚至可让学生受益终身。香港的良师启导计划中,导师扮演专家、顾问、楷模、朋友等多重角色,发挥多种作用。学生通过导师示范、与导师的互动交流等,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3.注重过程管理,认真落实计划
  良师启导计划正式实施时,学生要签署承诺书,保证积极履行承诺。计划实施期间,学生需定期提交进度记录表。结业时,学生必需提交研究报告。良师启导计划的主办方通过过程管理,将计划落到实处,而不是走过场。
  4.政府与社会各界协同,形成合力,共同培养优秀人才
  香港良师启导计划,既有教育局主办的,也有教育局委托民间社会团体主办的。不论哪一种,都需大专院校或相关机构积极参与,需要教授、专家大力提供智力支持。政府积极推动,民间团体、高等院校广泛参与,以良师启导计划的形式,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培养优秀学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资料来源:香港教育局网站、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科学创意中心网站
  作者单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田欣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35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