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花钱买经验是项尴尬的“投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据6月4日《厦门晚报》报道,一位大学生参加了十几家单位面试,原因“缺乏工作经验”被拒之门外,为此,他在参加某知名公司的面试时,使出了“撒手锏”:不但不要月薪,还要每个月付1000元给用人单位。“目的就是为了能获得在该公司的工作经历,为以后找工作打好基础。就当交学费了吧,也当为自己的前途投资。”
  对于这位大学生的举动,一些网友表示了质疑,认为这位大学生每月能够拿出1000元买工作经验,绝非寻常人家,这一举动不过是这位学生在“作秀”。然而,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位学生看似出格的稀奇行为,暴露了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缺乏工作经验”所带来的困扰。没有工作过,却要求工作经验,如此“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其实让学校、用人单位还有学生三者都面临尴尬。
  一方面,高校担负培养学生的责任,让学生获得社会经验责无旁贷。一名大学生从踏入高校,到毕业离校,一进一出,最起码经历了4年的学习。其中除了在校理论学习,高校都为学生安排了到基层单位实习锻炼的机会,并普遍将实习经历纳入到了教学考核。而如今出现学生毕业却缺乏工作经验的情况,高校是否应该进行必要的反思:是否对大学生实习进行了认真的组织与管理?是否存在学生实习“放羊”现象?在校外实训基地上到底投入了多大比例的资源?如果高校在学生实践方面不作为,怎么能够让社会信服,让学生满意!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应多一些社会责任感。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无疑会有自己的价值考量,这是无可厚非的。固然,招聘有经验的员工,能够缩短员工适应新工作环境周期,一定的培训费用,但对于热衷于赶场大学生招聘会的单位而言,苛求“工作经验”则有“吃现食”的嫌疑。先不说大学毕业生普遍没有正式的工作经历,无法满足企业“工作经验”要求,单就一家单位而言,企业又是否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呢?假如每家企业都招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那大学生工作经验从何而来?看看世界一流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服务,就明白企业如此要求,还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
  此外,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进人大学,除了日常学习,大学生基本都拥有比较充裕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完全有条件获取必要的社会经验的。实际上,一些经常参加社会活动的大学生,经过4年的锤炼,已然具备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经验常常成为他们求职就业的制胜法宝――这也是招聘单位在校园招聘会上打出“工作经验”的原因所在。而与此同时,又有多少学生把自己宝贵的大学时光耗费在了上网、游戏、逛街上?即便学校组织了社会实践活动,一些学生也不好好珍惜,托关系、找门路找家单位盖一个公章应付了事。如此这般,找工作的时候再抱怨用人单位“工作经验”要求,倒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显见,报道中这位大学生花钱买经验的举动只是一个个案,但其背后所揭示的问题却应该引起各方重视。无论是高校、用人单位还是学生自身,都应该各担一片天,如此,诸如“买经验”“零月薪”“负薪水”的尴尬事才不会频频出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010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