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构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构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构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应把握的关键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员工;共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2.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7(C)-0044-01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简单讲,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所有员工共同遵守、认同的审美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它具体表现为企业作风、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等。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具体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寻找多种途径,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优化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已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灵魂。一个企业一旦形成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就能够在企业上下产生一致的价值趋同,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有效激发内在潜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使企业管理更加有效、企业竞争更具优势、企业发展更具活力。
  首先,企业要想实现预期经营目标,归根结底要依靠广大员工。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真正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能动作用,需要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将员工的个人价值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与企业的兴衰联系在一起,进而促使员工自觉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使企业改善经营业绩,沿着预定的轨道良性发展。
  其次,优秀的企业文化将对外部消费者形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使不同层次的消费者认同企业,进而接受企业所推广的产品及服务。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人性化的产品设计、优质诚信的服务理念,可以在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搭建起一座无形的桥梁,消除公众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使企业和企业的产品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构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1、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一个人要有精气神,一个企业同样如此。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凝聚力、感召力以及创造力、生命力的体现。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一个重要内容是缔造以人为本的企业精神,它要求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充分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使员工在劳动创造中体现个人价值,进而逐步认同企业的精神文化。
  2、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企业制度是对企业所拥有的要素进行组合和利用的一种方式。它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了企业组织产出的效率。企业制度明确规定了企业内部各成员的责权利关系,使得企业成员对个人各种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预期,并根据制度安排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
  3、以人为本的管理氛围。根据马斯洛理论,人的需求分为很多层次,因而企业实施人本管理,首先要尊重员工的人格。员工的人格一旦受到尊重,往往会产生比金钱激励大得多的激励效果;其次要尊重员工的意见,就是充分发挥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能动作用。现代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程度越深,其积极性就越高。第三,要尊重员工的发展需要。员工付出劳动,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追求金钱,更多的还在追求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三、构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应把握好几个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逐步在企业中形成以人为本、被全体员工所接受的企业文化,必须在系统思考、设计的基础上,把握好以下关键因素,积极稳妥向前推进。
  1、要服从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需要。要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与企业的形势、任务与员工的责任、义务紧密结合起来,与企业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具体计划和内容,并广泛征求员工对企业建设发展的意见,不断提炼、完善,形成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文化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要注重建立员工成长成才的激励机制。要坚持“育得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当”的人才管理机制及“给人以机会,给人以前途”的人才激励导向,为不同层次的员工打通成长成才渠道,提供展示自身价值的舞台,使他们都有发挥作用、脱颖而出的机会,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3、要注重发挥制度建设的保证作用并形成长效机制。要把企业文化分门别类加以细化,把无形的企业文化建设落实为有形的行为方式,形成规范的制度程序,从而把先进的思想和文化用制度固化下来,通过制度的强制性,使其在执行中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变成员工的普遍认同、接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总之,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和谐有效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对人的有效激励,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有机结合,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黄锡伟.打造核心竞争力[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0.
  [2]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李怀斌,金荣花.亚洲著名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5,4.
  [4]黄静.内部营销理论[J].经济管理世界,2005,9.
  [5]彼得•德鲁克.管理的世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翻译出版),200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0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