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写字与写字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子萍

  传统说法,汉字是“国粹”,所以,写好字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也是一个中国人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但当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法的气定神闲似乎与之格格不入,再加上电脑的普及,很多场合的写字已不用笔,于是汉字的风光不再,地位大跌,写字教学也似乎在渐渐淡出语文教学,由此而产生的种种弊端,不禁使人产生深深的忧虑。
  
  一、学生写字的现状
  
  我们中心小学1―5年级共有24个教学班,七百多名学生,我调查了一下,这些学生中能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的学生人数不到40%,其他学生的字则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各种问题。
  1.先从笔顺说起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家里或学前班时有意无意地学到了一些简单的汉字,不但会认,还会写,可是写的笔顺不对。如:“大”的笔顺:横、横撇、横撇捺,可有的学生却这样写,撇、撇捺、撇捺横。他是在学会写“人”的基础上写“大”的;再如“口”字是三笔写成的,最后一笔是“横”,可学生却用两笔就写出来了。在低年级错误的书写笔画一旦形成,到高年级就很难校正。
  2.加减笔画是家常便饭
  学生写字时多加一笔,少写一笔是常见的事,如“是”字有的学生总是少写一横,他们把第四笔和第五笔合起来了;“在”字本来是六笔写成,有的学生总是把第三笔“竖”给去掉;而“烧”字他们就给多加一个点;最简单的“水”字有的初中生都把第二笔写成“点”和“提”,更何况小学生了。
  3.结构安排不合理,形近字之间笔画混淆
  学生在学了“见”和“贝”后,容易将“现”的最后一笔写成长点,将“赏”的最后一笔写成竖弯钩,熟字混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预感图示。结构搭配不合理,学生在写左窄右宽,左宽右窄,上大下小和上小下大的字以及更复杂的合体字的时候,根本就不去观察,只是潜意识的写对了事。
  3―5年级的作文中更是错字连篇,有时一节作文讲评课干脆成了纠正错别字课,老师是越讲越生气。
  4.潦草不清
  不少学生以能写“连笔字”为荣,但又不懂行书的书写规范,胡乱牵缠、减省,致使字迹潦草不清。
  记得有位作家感叹大学生的字不堪入目,追本溯源,小学的语文教育难辞其咎,小学的语文教育在写字教学上欠了债,欠了学生的债,欠了人民的债,欠了民族文化的债。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1.写字训练时间不够
  小学应开设写字课,写字课应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般只在一、二年级开写字课,到了三年级,写字课,无论是毛笔还是硬笔,似乎被迫引退到了幕后――每星期七节语文课,除去一节阅读课,剩余的课时只够完成对教材的教学,写字课在小学里已没有了一席之地。而实际上,一、二年级时学生年龄太小,受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限制,只能要求他把字写正确,三年级以后是练习写字的黄金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练字刚刚开始,可是却不进行训练了,这字,能写好吗?
  2.作业过多给学生造成写字负担
  现在我们说是进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仍在,教师和家长还是整天盯着学生的各科成绩。于是乎,学生整天忙着做各科的作业: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家庭作业……由于作业量大,学生不得不草草了事,逐渐养成了写字不认真的习惯,目的是抄写完拉倒,不管对与错了。(三年级以后写字课的取消,也与此有关)
  3.教师要求不严格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坐姿、握笔姿势都很重要,出现错别字也是正常的,这些都需要教师严格要求。在开始时,教师还都能做到逐个矫正,但时间一长,教师或由于忙,或由于责任心不强,就不再严格要求。有时,作业只留不批,不能发现学生的抄写错误;有时,虽发现了学生的书写错误却没有明确要求其纠正;有时,要求纠正了,没有让他们反复书写几遍以巩固下来。慢慢地,学生形成了惰性心理,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写字不规范、错别字就成了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痼疾。
  4.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
  事实上,我们的教师也是在不重视写字和写字教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即使是语文教师,能够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的也没有多少。这一方面,是不能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榜样;另一方面,是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名师”才能“出高徒”,“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教师自己的字不好,还能指望他教出写字好的学生?
  5.学生缺乏写字兴趣
  学生练字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写字时得不到有效的指导,不能把字写好,体会不到汉字的美,也体会不到成功的愉悦,于是他们便对写字缺乏兴趣,即使有时间,也不肯用在练字上。
  
  三、改变这种现状的措施
  
  1.落实新课标,重视写字教学
  “新课标”对写字是很重视的,关于第二学段的写字教学,就提出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为了使老师重视写字教学,小学1―5年级还在语文考试试卷上安排了相关的题型,有的试卷给出了试卷的卷面整洁分。这一切都足以证明新课改对写字教学的重视,关键是怎样采取有力的措施,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改的这一理念,给写字教学以足够的重视,保证写字教学的时间。
  2.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在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中,我体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非常关键。对于学生写字,教师必须严格要求,精心指导。教师在教学生生字时要一笔一划地教,利用田字格分析字形结构。每当接受一个班级的语文课时,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让每个学生准备好小田字,在开学的第二天,就开始往田字上写字,写字内容是抄写学过的生字、词,要求规范、端正、整洁,节假日不误。这样做的目的有三:(1)巩固学习过的生字词;(2)练习写字,培养对书法的爱好;(3)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然后我就开始逐个学生进行指导批改。在开学的头一两个月内,我结合教学紧紧盯住学生们的练字本,有批有改,做到写错的字改五遍,就改在练字本的空白处,自己分析这个字错在哪一笔上。看见学生出现的错别字是同类或几率较多的字,就在班级进行作业讲评,集体纠正。不许有人偷懒,更不许应付了事,否则重新写一页。这就培养了学生认真写字、有错别字必改的习惯。
  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看”字的习惯。所谓的“看”也就是让学生在写字之前先认真观察,分析结构,理解字义,欣赏字形,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字体的语感,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书写。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我坚持做到每一节课都有几分钟的写字观察与指导,时间长了,学生的字写得就比以前大有进步,并且错别字也少了。
  3.激发写字兴趣
  著名的教育工作者孙云晓说过:“孩子是因为成功了才更努力地去做。”我常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如给学生发奖品(本子等),让学生觉得写好字是值得骄傲的。每隔一两周我就对学生的写字进行点评,对写字一直较工整的、认真的,或原来写字非常不好的,现在有进步的学生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每个学生都把写字当回事来做,再也不用老师操心了。
  4.作业适量,给学生留有写字空间
  给学生留作业也要适量,不要过多,如果过多学生就产生应付的心理,字当然也写不好。我有意识地把作业与学生的练字结合起来,注意控制作业的量,给学生留有写字空间,把作业作为学生练字的机会。
  在我执教的班级,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写字就会大有进步,不但这样,而且生字词掌握得也很牢固,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证明,只要科学地进行写字训练,不但不会影响语文教学,反而会促进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赤峰市敖汉旗古鲁板蒿乡康家营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3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