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艳丽

  在学校美育中,课程教学、课外活动都承担着不可或缺的美育功能。美术、音乐、手工等艺术课程有美育的功能,化学、物理、几何、自然等科学课程以及历史、语文、外语、常识等社科课程也在学校美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将美育贯穿其间,实现美育效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注重创设美育情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情境。”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导语设计、材料引述、问题设置、故事诱发、朗诵渲染等方式成功创设有利于开展教学、实施美育的情境。讲授《看云识天气》,教科书配有插图四幅,首先让学生指出图示云的名称,再将学生分组,根据课本中对其他云描绘,结合生活观察经验,画出云的简笔画,学生汇报展示后,由其他小组学生点评得失。教师展示多媒体画面,加深学生印象,创设真实情境。
  二是要注重激发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审美情感,对于强化学习效果,巩固美育实效有重要作用。当下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在编印中都做到了图文并茂,再加上丰富多元的多媒体教辅素材,进一步关注了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各类要素。但是,这只是外部条件。教师要通过以声传情、引人入境、分析鉴赏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审美情感。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在《数星星的孩子》教学中,将语言描绘和图画相结合,引导学生置身于少年张衡仰望星空的美好情境。学生不仅领悟到了张衡刻苦钻研、细心观察的科学精神,同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置身星空的审美体验。
  三是要注重培养理解能力。审美对象有抽象、具象之别。对于具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结合记忆表象理解。对于抽象,则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多方引导,进而理解体悟。在这一点上,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针对不同的文学体裁,在审美教育中也有不尽相同的方式方法,但共同的目的都是旨在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在记叙类文章教学中。记叙文章有记人、记事、写景、状物之分,所记对象不同,美育侧重也有区别。譬如写景散文《春》的教学,可以这般导入:“春是绚丽的,多情的,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心旷神怡。古今中外,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吟咏她,歌颂她。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朱自清先生去领略她别样的美吧。”教学中,要重点从语言文字、节奏韵律的层面去实施,引导学生模仿作者遣词造句,建构画面,使学生感受自然美、河山美。
  在说明性文章教学中。由于说明性文章相较枯燥、生硬。但是,这类文章也有美的因素。这类文章可以在导入上、拓展上、联想上下功夫,可以将重点投射在说明文的语言、结构等方面。通过学习《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篇目,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生动、通俗、形象,富有情趣的特点,进而发现说明文语言的通俗之美、明晰之美、简洁之美、智性之美。《宇宙里有些什么》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细读,找出比喻句,通过“铁饼形状”、“美丽的环”“套在地球周围”拉近学生与遥远、陌生、深奥的银河系的距离,让学生切实体会感知到说明文语言通俗之美。
  在议论类文章的教学中。以谨严结构、严密论证、鲜明立场等为重点,将这些美的要素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章的理性美、力量美、语言美、内涵美。在《拿来主义》教学中,面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这样一个重大的内容非常丰富的问题,鲁迅巧妙地用继承一座大宅子作比喻,通过论述对这所大宅子的态度来阐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道理,短短的千字文,让不敢接触的“孱头”、全盘否定的“昏蛋”和全盘接受的“废物”等错误态度分门别类,粉墨登场,出尽洋象,露尽丑态;从而使“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拿来主义”者标旗高举,得到张扬。“论时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类型”,不论是剪裁叙例,还是布局调度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个比喻不仅整体贴切,而且每一个局部都非常妥当,这样取譬深入浅出,生动具体,不但使人得到深刻的启示,而且得到艺术的愉悦。《六国论》、《劝学》、《纪念白求恩》等议论文教学亦然。
  
  责任编辑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368.htm